公元前年,周朝取代商朝开始另一个对中国影响深远的朝代。新的*权建立后,周公旦日理万机,却特意颁布了一个禁酒令,来拨正民众对酒的态度。可见,周公担心民众过度饮酒会重蹈殷朝的覆辙。
01华夏造酒的历史悠久,在远古就有饮酒的习惯。
中国的酒文化是不可忽视的,在我们的记忆中,仿佛酒是与我们祖先同时存在的。
在影视里,不管哪个朝代,也不管是虚构的,还是写实的,总有饮酒的场面:饮者总会伴随着一种情绪,或悲或痛,或悦或喜。
正因为酒与人类的活动如此息息相关,历史上酒宴中发生的故事也数不胜数,让世人津津乐道。当然,主角不停的变换,配角却永远不变——酒。
鸿门宴上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杀机四起的酒宴,演绎了一幕扣人心弦的心理战,当然这里的主角心思不在饮酒上。同样,三国时期曹操宴请刘备,煮酒论天下英雄,暗藏杀机。在这里,酒的意义已经不是为了身心的愉悦,而只是一种工具。
中国人到底什么时候开始喝酒的,至今没有定论,因为要追溯到*帝时代——一个只是在传说中的远古时代。
《*帝内经》是一本著名的奇书,其中的一些章节,据考证,历史十分久远。虽然还不能肯定是不是远古留下的资料,但是成书年代久远是肯定的。在华夏文化中,《*帝内经》是一本不能忽视的书。
《*帝内经》里有酒的最早记载。在《上古天真论》里岐伯说:“以酒为浆,以妄为常”,指出大家太耽于饮酒,对身体不利。在《素问汤液醪醴论》*帝问岐伯:
“为五谷汤液及醪醴奈何?”岐伯对曰:“必以稻米,炊之稻薪,稻米者完,稻薪者坚。”
这里的“醪醴”指的就是酒,“醪”(lao)是用米制成带糟有酒味的液体,现在南方一些地方还有“醪糟”的口语,不过指的是蒸过酒后剩下的糟。“醴”指甜酒,一般是稻米制成的液体酒,液体里也有糟。南方有些地方甜酒是一种常见的滋补型酒,特别适合产后女性滋补身体。
据说是*帝的大臣杜康发明了酿酒的方法,因此他的姓名“杜康”成了酒的代称。酒具体的起源已经不重要了,它逐渐成为古代日常生活中常见饮品,由此而产生的酒文化也流传至今。
酒文化源远流长,至少在夏商的时候,饮酒就已经成为一种日常活动。酒不仅在古代人生活中作为饮品出现,庄严的祭祀活动中,酒也是作为一种神圣的祭品献给上天或者祖先。美酒在古代人心中,是上天赐给人类的美味。
各种庆典仪式少不了酒,平时生活也需要酒,甚至在治疗疾病的时候也会用到酒。酒还是饮食里不可或缺的调料,直到现在,我们还在延续这个习惯,在一些菜品里滴几滴料酒。
甲骨文“酒”的写法是右边一个盛酒的器皿“酉”,左边是浓稠的液体,寓意很明显。考古学家在公元前余年的龙山文化遗址里,找到了陶制酒器,这说明当时已经在酿酒。在商代的出土文物中,酒器占七成。春秋战国时期,谷物酿酒工艺已经很高超。
02《酒誥》是周公旦颁布的禁酒令,也是史上最早的禁酒令,距今三千多年。
《酒誥》是《尚书周书》里的一篇,周公旦借穆考文王之口,说出了颁布禁酒令的缘由。当然,周公旦不是要全面禁酒,因为在祭祀和重大活动时需要用酒。所以他提出了几个鲜明的观点:
●只有在祭祀的时候才能饮酒,而且不能喝醉。
周公旦借用当初周文王说的话,阐明了饮酒对社会带来的危害。
1.以前朝代的灭亡几乎都与过度饮酒有关。“越小大邦用丧,亦罔非酒惟辜”,大小国家的堕落,酗酒常常是一个表现之一。
2.臣民失去德行也大多数在饮酒后发生的。“我民用大乱丧德,亦罔非酒惟行”,酗酒会使人失去控制自己的能力,因此丧失德行。
3.饮酒浪费粮食,因为酿酒需要粮食。“嗣尔股肱,纯其艺黍稷”,要教导你们的子孙珍惜粮食。
这是三个很客观的理由,对整个国家的导向也很有积极意义。
●如果发现,处以死刑。
这是一条很严厉的订立制度的建议,在今天看来,似乎有点小题大做,可在粮食匮乏的古代,让人们不耽于饮酒作乐,致力于农业生产和商贸往来,确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对于一个初平天下的*权来说,这种禁令也起到了稳定人心,改变旧习的良好效果。对比于周武王崇尚的“天命”,周公旦的务实作风显而易见。
●当然包括周武王,和那些王公贵族官员。
周公旦是建议全体禁酒的,包括贵族阶层。“臣,候,甸,男,卫”等等各类职务的官员,都要“钢制于酒”。周公旦说:“”你们要强行断绝饮酒!”
周公旦例举了商纣王饮酒失性淫乱昏聩的事实,借以告诫社会放纵饮酒带来的不良后果!
周公旦之所以禁酒:
一方面是要防微杜渐,通过对饮酒危害的分析,制定惩罚性规定,从而告诫周王朝的统治者勿沾染恶习,而重蹈前朝覆辙。
二是*治需要。通过改变过去商朝过度饮酒的习惯,对商朝灭亡原因进行分析,突出周朝的正义和公道。
03周公旦是历史上第一个详细说出酗酒社会危害性的人,对今天还有启发。
周公旦主要反对还是酗酒,在一些特殊的场合还是可以饮酒的。譬如文中提到的,如果孝敬父母的时候,父母为儿女准备的酒宴是可以放开吃的,包括饮酒。
经常酗酒,过度耽于饮酒作乐的社会,是一个失去务实的社会,这一点周公旦看得很清楚!
酒是一种神奇的物品,可以助兴,也可以让人失去理性。
酒*,在每一个时代都不是受欢迎的人。可是,人们在高兴欢乐之余,宴席上又少不了酒。
●所以适量饮酒是生活的需要,也是华夏悠久的传统。
酒文化已经深深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无酒不成欢”,酒之所以受人欢迎,因为每一个阶层的人都可以把自己的情绪寄托在酒里。
1.并且在酒面前,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无论你是高位底层。
对酒而言,只有三种人:第一种温文尔雅,谦逊尚礼,如同文人;第二种称兄道弟、酣战淋漓,如同武士;第三种是过量饮酒,仪态全失,甚至失德。
2.酒逐渐成为人与人之间沟通常用的工具之一。
中国饮酒包含了“礼”和“情”,这两者正是中国传统的特色。把“情”和“礼”寄托在酒里,减少了要面对面交流的束缚和尴尬。
当要表示对一个人的尊重和重视时,饭桌上敬一杯酒可能会胜过千言万语。当要酬谢人一个人帮忙时,送礼可能不会接受,如果请人喝杯酒,几乎都会爽快答应。好友聚在一起,一杯酒,天南地北,海阔天空,这是酒是友情的纽带。
所以就有了多得不胜数的酒桌文化。有寄托诗情雅意的,有休闲取乐的如行酒令等。
很多著名的诗词作品都与酒有关,而且成为了千古名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将敬酒,杯莫停”,“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酒不仅可以群饮,而且可以独酌。只要有情绪,就可以倾倒在酒里。
无酒不欢,无酒不友,无酒不醉,无酒不忧,无酒不悲。因为酒能承载这么多的人类情绪,所以大众钟爱酒也就难免了。
●周公旦禁酒给我们最大启示是我们要重视。这也是《酒誥》禁酒的最终目的,人要胜于,而不是被酒乱了德。
不仅仅指人在宴席上的表现,还包含了倡导健康饮酒,不利用饮酒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1.个人方面酒德,提倡个人饮酒适量,不能强饮,不要超过自己的酒量,不要空腹饮酒,以自己的健康为重点,酗酒是万万不能纵容的,轻者伤害个人健康,重者会波及家庭社会。
2.群体方面的酒德,前些年被人深恶痛绝的招待之风,奢侈浪费不说,还大量动用公款吃喝。就是在今天还是时有发生。这正是《酒誥》里担心的局面,一旦社会被这种风气充斥,周公旦的总结: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好在近几年的廉*占据了上风,这是吾民之幸!
三千年前,周公旦就有这样发人警醒的禁酒令。对比当今醉酒闹事,酒后驾车的屡见不鲜,我们是否更应该反省:三千年来,在对待酒的问题上,是退步了还是进步了?
作为普通人,我们也许不能模仿李白,酒后写出千古绝句,但是我们至少应该能够约束自己的酒德!
《酒誥》是古人留给我们很好的礼物。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