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秦武王举鼎到底是一时年少冲动还是权臣蓄谋
TUhjnbcbe - 2023/5/23 22:27:00
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ffxbdf/

(说历史的女人——第期)

我们在给人以重诺时总爱说一言九鼎,鼎是一个很有分量的东西,它所的承载的早已不仅仅是重量或者力量,更是权力的象征,得九鼎者所拥天下。历史上有不少人留下了与鼎有关的故事,但谈到鼎,无论如何都绕不开举过九鼎的秦武王。那么历史上的秦武王到底有何能耐举鼎?秦武王举鼎到底是一时年少冲动,还是权臣蓄谋已久的阴谋?

欲知此事的底细,我们还得先来扒扒他的家底。

《世本》中记载到:秦武王(公元前年—公元前年),嬴姓,赵氏,名荡,亦称秦武烈王(也称秦悼武王《秦记》)。

秦武王是秦惠文王之子,尊贵的太子爷,对于这个和王后生的儿子,老爹惠文王自是十分看重的,更是寄予他荡平天下的厚望。而他,也未负他老爹的期望,所追求之物,一出口便是周天子家的传家宝――鼎。

一:少年问鼎,人家是有资本的

俗话说,出身决定命运。仔细看来,也并非全无道理。武王若生在平民之家,理想顶多是封侯拜相,可人家生来就是要赢的,要当王的,可巧投胎在帝王之家,更是虎狼之师的秦国,雄心壮志自不必说,他想要鼎,再者说,是大一统之权力。

如果只是对权力感兴趣也就罢了,谁让它天生神力,力大无穷,更是与人比武没几人是对手,因而想不傲骄都难了。所以还小小年纪,便语出惊人。有一次竟然问他老师:“九鼎有多重?”

话说秦武王这熊孩子,还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一句话问的老师们还未完全反应过来,纷纷还在愣神,这熊孩子又来了一句“我能举起与否?”

老师们更是目瞪口呆、惊愕顿足,可能是被这孩子的大话给惊吓到了,也可能是被大秦帝国未来继承人的伟大抱负给震惊到了。且说这九鼎为何物?这九鼎又称九龙神鼎,据传它重千斤,是大禹在建立夏朝以后,用天下九牧所贡之金铸成九鼎,象征九州,一直相传至此。因此,拥有此鼎者坐拥天下。

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问鼎”一说。

面对听此奇说的一个个呆若木鸡的老师们,秦武王哈哈一笑。本以为此事就此作罢,可谁知听者无意,说者有心哪!谁能想到幼年时武王的不经意耳语,竟是要他用生命去践行的。

对于秦武王的印象,可能大多数人的看法是鲁莽,自以为是,史记中的描述也是“有力”、“好戏”,除了使蛮力外就是听笑话,是个实打实的熊孩子。他上台后,更是重用了任鄙,乌获,孟说等大力士,每天朝会一散,便和武士们一起练武比试,乐此不疲。

如此看来他已经完全放飞自我了,实则非然,他绝非仅如此“志气”,别忘了人家小时候就是问过鼎的。他也深知,要实现这个愿望,绝非几个戏子,大力士之辈说说笑、比比武就能做到,还得靠智慧和计谋。于是,任用了智囊樗里疾和谋才甘茂为自己*治上的左膀右臂,专为自己的“问鼎”事业出谋划策。

一晃眼,武王即位已经三年了,这位年轻的君主也早已从一个熊孩子长成毛头小子了,该找个机会宣布自己的雄心壮志了,《史记》记载了这推心置腹的一刻:武王谓甘茂曰:“寡人欲容车通三川,窥周室,死不恨矣。”(《史记·秦本纪》)

这小子果真是膨胀了,要驾车去韩国的三川之地,去“一窥周室”,这可不是一句玩笑话,要做到如此,就要带兵到周王室的都城洛邑去,这也就意味着秦国疆土得不断向东扩张。

既然话已经挑明了,这毛头小子哪里还能按耐得住,摸摸脑袋暗自打算,最终决定趁热打铁,速来计议。

说时迟那时也快,立马派王叔樗里疾到韩国去做内应,又打算派出大臣去魏国,劝说魏国联秦攻韩。

这小子心里盘算着,这样里应外合,两面夹击,不要了韩国老命才怪。可就在这时,王叔樗里疾不干了,当然老先生可不是胡说八道,是经过实地勘察回来后才得出的结论,认定如果此事攻打韩国,弊大于利,一个弄不好,还是死局。

可一门心思扑在“一窥周室”的武王哪里能听得进去劝!无奈王叔只能用心良苦做以分析,一来到韩国的路途遥远艰险,劳师耗财,而对方有备抗外,粮食充裕,如此下去未必能捞到好处。再者,若赵、魏二国再从背后偷袭,那后果不堪设想。

王叔分析得很有道理,武王有所犹豫了,正准备无奈放弃。甘茂却自请入魏让魏国出兵助秦,热血青年终究是热血青年,武王大喜,给了甘茂很多财物,甘茂也不辱使命,在连哄带骗,适时加以恐吓下,魏国答应了联秦攻韩。

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于是,甘茂率*十万大*燃起了这把火,只是宜阳易守难攻,的确难啃,看着迟迟攻打不下来,武王又增兵五万,使乌获前往助战。秦、魏两*大战于宜阳城下,秦*很快便拿下宜阳。韩王惊恐之下,只得让出三川之地,苟且求和。三川之地到手也意味着秦国东进中原,畅通无阻了。

听到大捷消息,可把武王这小子给高兴坏了,让甘茂率*队凯归,副将向寿留守宜阳,与此同时,还不忘立即派王叔带人前往三川开道,他则迫不及待地要带众大力士去一窥周室九鼎去了。

二:轰轰烈烈会周王,举鼎而亡

曾是“戎狄之国”,而如今它的黑色大旗,早已在中原大地上浩浩荡荡飘起。

按理说,诸侯终究是诸侯,对王室的礼节还是要有的。可是现在都什么时代了,不再是靠“礼”吃饭了,而是靠实力说话。周赧王听闻秦武王带着甲士和战车要来,惶恐之下,立即遣使到郊外迎接,自己也穿戴整齐恭候在道路旁边迎接,礼节极其隆重。但秦武王根本不把这个孬种皇帝放在眼里,而是直奔太庙,它心怡的宝贝儿可在等着它呢。

百闻不如一见,看到了九鼎,秦武王两眼发亮,欢呼叫好。

准备好好地秀一番,给周天子来个下马威,也给诸侯列国好好显摆显摆。于是大喝一声:“众爱士听令,谁能将此鼎举起,寡人重重有赏!”

“我来!”正在众人慌张不敢抬头之时,孟说早已站向前来。只听得一声“起”,便两眼发红,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忙脱手将鼎重摔在地上。

该到自己秀了,看到孟说都如此,自然吸取教训,还是小心为妙,但一定要胜过孟说,要不自己面子往哪儿搁呀!只见秦武王抓住一只龙纹赤鼎猛地举起,众人齐呼“大王威武~”,受到激励的秦武王兴气更盛,想挪动鼎走几步,殊不知此鼎重量过大,终因力气不支,累得已双目出血,力尽鼎落,又砸断了膑骨。

秦武王一直撑到夜里,可惜古代医疗条件实在太差劲了,年仅二十三岁的秦武王最终不治而死。

历史上最有野心却也极其短命的一位君主在干完自己最想做的一件事儿后,在疼痛中了无遗憾地死去了。

结论:他二十四年的短暂生命,干过最轰轰烈烈的就一件事,就是举鼎,为鼎生,为鼎死。

他做了自己最想做的事儿,无憾而死。关于他的死,有人说,对于举鼎如此大事儿,关乎君王身体,关乎秦国命运,身边群臣就是死谏,此类荒唐之事也断然不会发生。诺大的秦师,就无一人站出来?

个人认为原因有三:

其一,性格决定命运,秦武王个人擅武,性格又比较任性一点儿,重武而轻文,武士多鲁莽之徒,喜好比试,逞一时之气。对于举鼎,压根就头脑一热,没有远虑。而文臣,本就不受待见,又岂会多管闲事误了戚戚性命。武王性格更是偏于鲁莽,因此,很多有识之士是不敢说,也不想说。

其二,举鼎乃秦武王平生最大心愿,到嘴的肥肉,早已垂涎三尺,又向来对自己气力过于自信,根本听不进老臣们的建议,又或者随他去的,皆是一些爱好比武的力士和一些在秦武王面前插不上话的大臣们,武士们则在兴头上,热衷于对自己大王的威武,臣子们的建议无效,在如此场面下怕建议不成反而丢了小命就得不偿失了。

其三,这位武王刚上台就赶跑了张仪,权臣们得时刻提心吊胆自己的后路。而这位君主的性格又喜怒无常,不好控制,最要命的是这位君王鲁莽没有能力也就罢了,可是在平了蜀乱,拔宜阳,置三川后,谁知道下一步是不是来整治位高权重的自己。长久之计,还是要找一位能够识才听得进话的稳重君主来当家更为稳妥。

于是,欲将其毁灭,必先使其膨胀。而这个浑小子君主本就里够膨胀了,就这样神不知*不觉地走向“自杀”了。

总觉得武王举鼎绝非偶然,可能有更多不为人知的故事。然真相早已湮灭在历史的尘埃里,只有时光还在流转。不可否认的是,荒唐少年秦武王确实在了却平生遗憾事后,举鼎而亡,对此,你怎么看?(文/说历史的女人·刘小勤)

参考资料:《世本》《史记》。

1
查看完整版本: 秦武王举鼎到底是一时年少冲动还是权臣蓄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