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将脚步踏上远方,看看公元前年前的外国人过着怎样的生活?首先我们需要排除北美和南美大陆,这是为何?因为在遥远的公元前年,南北美洲一片荒芜,我们知道,北美大陆由伟大的冒险家哥伦布发现,公元前年的时候,哥伦布的祖先可能还未出世。
所以呢,公元前年前的外国人都集中在欧洲,而且那个时期的世界历史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全世界的文明高度繁荣。我们知道,中外历史的发展走向并非一如既往的一荣俱荣,一损既损,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比如,我们在盛世唐朝的时候,外国历史属于一个比较低迷的发展时期;再比如,清王朝没落的时候,西方文明蒸蒸日上。
但是在公元前年的那个时期,中外文明同时繁荣,同时达到了一个高度。这在历史上也算是罕有的现象了。
其实那时也有很多里程碑式的人物,不谈其他人,只谈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足以看出那时的欧洲的文明有多繁荣。与同时期中国不同的是,那时的欧洲处于和平发展的阶段,虽然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并没有建立,人们只是生活在城邦里,比起战乱频发的中国,欧洲人民的生活可以说很滋润了。
中外文明的发源不同,也使得两个文明的子民生活方式不同,那是中国的先祖们都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生产经营一些农作物,比如粟;反观欧洲,那时的外国人靠海吃海,平凡人过着打鱼的生活;奴隶们为奴隶主工作,获得生活的必须品;上层人士则出入会议场合,发表演讲,回家后会有妻子和奴隶伺候他们。
而我们描述起中国历史的时候,常常会用到一个短语——上下五千年,如果精确计算一下,公元前的历史加上公元后的历史,足足一万年有余。一万年太久,如果要细细道来,这一篇肯定承载不下,那不妨把眼光放近一点,来看看公元前年前后的那一段时间,历史上的古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那时的中国人,外国人都在干什么?
公元前年在中国历史有一个特定的名称,叫做春秋战国时期,后人对这段历史时期的评价非常之高,原因来自多方多面,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剖析一下,进而了解一下,那个时期的古人到底在干什么
这个历史时期为何能赢得如此之高的评价,以至于无数史学家精竭虑地去研究,去钻研?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为秦的建立奠定了深远的基础,这个基础有多牢固呢,多年之久。
在这多年间,出现了上百个大大小小的国家,它们有的犹如流星一般,稍纵即逝,在历史舞台上仅仅存活了几年,有的因为管理得当,存活时间比较久,实力比较强大,像我们所熟知的战国七国,就属于强国的行列。
那是一个很好的时代,在那几百年间,经济是快速发展的,生产力在一步一步提高,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很丰富,《论语》中的例子就可以看出:孔子问弟子,你向往怎样的生活?弟子回答道:我这个人没有太高的追求,说出来怕你见笑,我向往在春季沐浴时节,约上三五好友去沐浴,然后在阳光春风中载歌载舞的回来。
可见那时的人们鲜有为了利益去奔波,毕生追求一个心理舒适的生活。那也是一个言论自由的时代,各家都有自己的主张,对这个社会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大家以不同的方式探索着这个世界。
那也是一个很坏的时代,在那几百年间,少有长久的安稳日子,战争是那个时代的代名词,最辛苦的是劳苦大众;虽然它在进步,但相比现在,生产力低下的可以忽略不计,如果难以想象,举个例子就很容易理解了。
现代人的衣柜里有穿不完的衣服,可以天不重样,但是你要知道,棉花是南北朝才传入中国的,那春秋战国的前辈们穿什么呢?有没有换洗衣服?我想答案很明显了吧。
还有,在那个时代当官可是高危职业,而且离君主越亲近,危险系数越大,为什么呢?因为和君主关系越亲近,不仅君主生前要侍奉他,君主去世后也得陪着,陪同的方式就是殉葬。
总结起来,公元前年时期的中外人民,虽有不同点,但是整体上来说,也有很多相同点,两个不同的文明有了相似的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