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阅读甲乙|-03)老子是谁、是什么时期的人,这是千年公案,聚讼纷纭。西汉初期老子的身份已不可知,《史记》中老子的传记也迷离不清。近代有过关于老子其人其书所属年代的辩论[1],起于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把老子放在首位,默认早于孔子,梁启超率先提出质疑,“《老子》这部书,或者身份很晚”,认为《老子》应成书于战国末期,老子则是战国末期人[2],自是引发了学者们展开讨论。当时大部分学者认为《老子》其书成于战国中期[3],老子其人属于春秋末期还是战国时期则各执一端。由于当年无人得见楚简本《老子》,所以其论证难免存在局限和问题。
《老子像》一、老子是谁?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提到了三个可能是老子的人,分别是老聃(dān)、老莱子、太史儋(dān),司马迁认为老聃最可能是老子,“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今本《史记》作“字伯阳,谥曰聃”,段玉裁、马叙伦、胡适等认为这是后人妄改的[4][5][6])《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还记载了孔子问礼老子、老子出关著书的事情,孔子问礼老子一事虽多有质疑,但多处证据表明应确有其事(详见[7]),此老子就是老聃,老子出关著书一事又有怀疑是老莱子或太史儋的,但出关著书的老子和孔子问礼的老子应是一人,仍是老聃[8]。
老莱子戏彩娱亲关于老莱子,《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孔子之所严事(指师事),于周则老子;于卫,蘧(qú)伯玉;于齐,晏平仲;于楚,老莱子;于郑,子产;于鲁,孟公绰。”《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可见司马迁倾向于认为老子和老莱子是两个人,孔子与他们同世且都向他们请教过,毕沅、马叙伦、唐兰等认为老子和老莱子是两个人[8][9]。老子是苦县人,先任周征藏史,有名声,后出关,莫知其所终,或言死于秦;而老莱子是楚人,隐君子,遁世耕于蒙山,后为避仕逃至江南,不曾出关,未离楚境[8]。《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孔子)曰‘吾今见老子,其犹龙邪!’”而《大戴礼记·卫将*文子》记载:“孔子曰:‘德恭而行信,终日言不在尤之内,在尤之外,贫而乐也,盖老莱子之行(xìng指品行)也。’”可见老莱子是恭慎、贫乐的形象,和老子“犹龙”的气质截然不同。二十四孝中又有老莱子“戏彩娱亲”一事,这也佐证了老莱子和老子的相异之处,实非一人。
《司马迁像》《史记》关于太史儋,《史记》中提到了四次,说的都是他出关入秦见秦献公,预言秦国国运一事。我综合四处记述,断定他是在公元前年见的秦献公(详见[10]),这时孔子已去世年,老子又年长于孔子,如果太史儋是老子,则他应如《史记》所载神话传说那样活了“二百余岁”才能和孔子见过面,而且还是在如此高龄下入秦,我觉得这都不太可能,太史儋和老子实为两人。马叙伦、郭沫若、高亨等认为太史儋和老子是两个人[8][11][12]。然而又有学者认为是太史儋出关著的《老子》,书中一些思想也合于他所在的战国时代[13]。但这也不成立,《史记》记载老子出关是西去“将隐矣”,并不是受聘见秦王[14],太史儋入秦而献策属于积极且有为,老子出关强著书是避世且无奈,太史儋的行为有悖于《老子》无为自化的核心思想,而且根据楚简本可知今本《老子》中的战国时代印记应是战国时期篡改或增入的(详见[15])。还有,太史儋是太史,精于术数预测,能先知;老子是征藏史,贵以道德静柔,反对知,两人的擅长和喜好不同。至于《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有学者又据此指出,孔子十三代孙在汉景帝、汉武帝时,若老子和孔子同世,此时老子只是第八代孙不合情理[2],所以仍疑太史儋是老子。《史记》中这段家谱就位于太史儋的记述之后,如果不是老聃数世之后的后裔,可能就是太史儋的家谱[16],但据此进而断定太史儋即老子是偏颇的,而且这段家谱很可能是后世假造的[17][18]。已有很多学者指出《史记》中老子的传记已被篡改,不足为信[16][19][20],又《史记》四次记载太史儋入秦预言,唯独这里记载的时间完全错误(详见[10]),恐怕司马迁不会犯这种糊涂,因此和太史儋相关的部分就更加可疑了。传中老子身份都无法确定,怎能详知老子家谱?既详知老子家谱,怎又不能确定老子身份[16]?恐怕这段家谱是后世为了攀附老子为祖而妄增的[21]。“儋即老子”这种混淆,实是因为两人名字、官职、出关等相似所致,近人则又被战国印记和家谱误导。总之太史儋不是老子。
综上所述,老子就是老聃,不是老莱子或太史儋。
顺便一提,既然老子“姓李氏,名耳,字聃”,为何古书只称“老子”“老聃”而不称“李”?一般认为因其高寿,所以称老,又传说他“生而皓首,故称老子”,但这两种说法不足为信。据考证,春秋之际二百四十年无李姓、李氏(古时姓、氏分开),但有老姓和老氏,而且孔子、墨子、孟子等都是用姓氏,所以老子其实是“姓老氏”[22][23],原姓音转演变为李姓[24]。
《老子出关图》二、老子是什么时期的人?
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老子是春秋末期人,和孔子并世,年长于孔子
先秦古书里一致认为老子生于春秋且和孔子并世[25],高亨、唐兰、任继愈等持春秋末期说,马叙伦更考证老子当生于春秋周定王、周简王之世(公元前年~公元前年),年长孔子三四十岁[5],胡适则认为生于春秋周灵王初年(公元前年左右),年长孔子一二十岁[26]。
(二)老子是战国时期人
梁启超、范文澜、冯友兰等持这种观点,他们都没能见到楚简本,根据今本《老子》中的战国时代印记推断成书战国,又认为五千言全都出自老子,进而断定老子是战国时期人。
《老子》竹简出自《郭店楚墓竹简》我的看法,老子即老聃,应是春秋末期人。其实由楚简本可知,今本的反儒内容、战国词语等战国时代印记应是后人篡改或增入的,楚简甲、乙本没有战国印记问题,应是春秋末期老聃的作品,而楚简丙本有战国印记,可能是战国门徒的作品(详见[15][27]),所以今本《老子》是跨越春秋、战国时代,辑录老聃、门徒作品的总集。今本有一部分是春秋末期的产物,有一部分是战国时期的产物,根据战国印记推断今本成书出于战国没有问题,但进而断定老子为战国时期人则是错误的,《老子》原始内容在春秋末期已经存在,作者即老聃,以此可知老子是春秋末期人。(文|阅读甲乙|-03)
参考文献:[1]相关文献见《古史辨》.[2]梁启超.梁启超作品精选[M].长江文艺出版社,,-.[3][11]郭沫若.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4]〔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耼.[5]马叙伦.老子校诂·老子姓氏名字乡里仕官生卒考.[6][26]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M].上海古籍出版社,,33,34.[7]阅读甲乙.孔子见老子发生在什么时候,.[8]马叙伦.老子校诂·老子老莱子周太史儋老彭非一人考.[9][18][25]唐兰.唐兰全集(一)[M].上海古籍出版社,,,,.[10]阅读甲乙.《史记》四次记载周太史儋见秦献公预言秦国国运,.[12][22]罗根泽.古史辨(六)[M].上海古籍出版社,,,.[13][16][17][19][20][21][23][24]罗根泽.古史辨(四)[M].上海古籍出版社,,,-,,,,,-,-.[14]李水海.老子不是太史儋考证[J].江南大学学报,,1(2):29-34.[15]阅读甲乙.《老子》(又名《道德经》)中的战国时代印记——兼论楚简《老子》甲、乙本所作年代,.[27]阅读甲乙.浅析楚简《老子》丙本的年代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