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年,商朝为周所灭,二十年后,商朝旧臣箕子路过都城殷时,看到的已是一片麦田,繁华的都城从地平面上消失了,商朝人大量使用的甲骨随着朝代的灭亡再也无人提起,而商都的位置再也无人知晓……
清光绪25年,执掌国子监的大臣王懿荣患了疟疾,按照中医使用“龙骨”入药。他意外发现从药铺买来的“龙骨”上刻有文字,经过研究,他认为,这一定是未知的远古时代的文字,那一年,是公元纪年的年。
这个著名的故事,最初刊登在年北京发行的《华北日报》上,后来,几乎所有涉及甲骨文发现的书籍都转述过。药店是在宣武门菜市口的达仁堂,最早来源就是从这篇小文章里来的,后来有很多学者也去调查了一下,菜市口有没有这样一个达仁堂,但是菜市口没有达仁堂药铺。
故事的虚实已经无从分辨,但发现甲骨文确实是王懿荣的一大功绩,正是他的学识和眼光,使甲骨文在经历三千年后惊现于世。这些刻有神秘文字的龟甲,记录着一段文明的记忆,而在探究这些遥远记忆的同时,又有无数人物的悲欢离合,推演着甲骨学研究的一百余年。
就在甲骨文发现的第二年,八国联*进占北京,王懿荣投井殉国,悲壮地结束了生命。
甲骨文字究竟记载了什么?在发现之初,很多人不相信王懿荣的说法。章太炎是研究《说文解字》的,他觉得《说文解字》里引到的(籀文)应该是中国最古的文字了,不应该再有更古老的,所以他对甲骨文抱怀疑态度的,他曾经讲(甲骨文)是古董商人为了谋利益,所以造假造的,而当时的古董商人也隐瞒了甲骨真正的出土地点,为了保证盈利的渠道,他们确实编造了很多谎言。
有的说汤阴出土,有的说汤阴的羑里出土,有的说卫辉出土,总而言之,都没人说是安阳西北五里的小屯村出土的,没有。
此时,有一位名叫罗振玉的金石学者,他坚信甲骨所刻是了不起的历史秘密。在胞弟等人的协助下,他发现甲骨文的实际出土地是河南安阳县的小屯村。接着,他又在甲骨文字中发现了重要信息,卜辞里面发现殷王名谥十余,就是商王的名字十多个。
所以说他恍悟,这卜辞的出土地应该就是商朝都城,殷都,是消失了年的古代都城。《史记·殷本纪》虽然记载了商朝的历史,但由于缺乏商代的文字记载,在20世纪初,国际上的学者普遍认为,中国的夏商只是传说中的王朝。
洹河边的小屯村会是年前那个繁华的都城吗?有人说,王国维是20世纪中国最优秀的天才学者,他是中国近代著名史学家。通过对甲骨文字的研究,王国维复原了殷王谱系,隐藏于甲骨背后、曾经失落的殷商文明初露端倪。
如果没有甲骨文,我们甚至可以说这个时代还是一种神话,就是充满神话的时代。那么这段历史怎么样?我们不清楚。
甲骨文一发现,至少商朝的存在是没有任何人敢怀疑。公元前年左右,经历九世之乱的商朝出现了一位杰出的王,盘庚,他带领臣民开始了一次宏大的迁都之旅,从*河以南的“奄地”西渡*河到殷。
洹河水在这里绕成了一个大大的“几”字形,沿大河回溯,时光的另一头,年前的一天,迁徙的队伍从远方而来,他们看到了这条大河,看到了一个森林茂密的地方,他们将在这里建立崭新的都城,并在此传8代12王,历时年之久,后人称之为殷商。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迄今为止可以确认的、中国最早的汉字系统,它是一种单纯的象形文字吗?是一字一音还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学者们发现,甲骨文字不但已经能够完整地记录语言,而且,它脱离原始文字阶段进入成熟已有一段时间。第一,它的文字的数量很多,现在最新的统计,它单个的文字已经超过,它可以表达很复杂的概念,它的词性就包括名词、动词、代词、副词,各种各样的词都已经齐备了。
甲骨文字并不等同于象形文字,象形字只是它的一部分,它已经具备指事字、会意字,最重要的是出现了形声字。风雨雷电的“风”字无法表示,古人就用凤凰的“凤”代替,有时会在“凤”的右上方加一个“凡”的声符。凤鸟的长尾经风一吹翩翩起舞,便代表“风”字。
《说文解字·叙》中记载古人造字: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但是象形不是随便象,随便画一个东西,古人有一个标准,象形一般是画事物的常态特点,月的常态特点是缺,在一个两维度的空间里,古人的智慧发挥得淋漓尽致。两维之间生成的方正不仅仅代表了汉字的形体,它象征着古老东方独有的人文精神,烙刻在三千多年的时光中……
“抵安阳之日,为八月十二。下车即往访河南省立十一中学校长张天骥君。”年8月12日,张天骥接待了一位来自南京的学者,他诧异于学者的年纪,一个三十岁出头的年轻人,代表中央研究院来安阳了解小屯村甲骨出土的情况。“童指示一沙丘,谓甲骨出于其下,余甚异之。凡此,皆可为殷墟甲骨挖掘未尽之证。是则,由国家学术机关以科学方法发掘之,实为刻不容缓之图。”年轻学者名叫董作宾,日后,他将成为甲骨研究中最著名的学者之一。
年10月,河南安阳小屯村,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科学的野外考古正式拉开序幕,真正的工作就是复原古代的历史,复原当时的都城,当然甲骨是一方面,于是经过了几年的发掘之后,转移成了全面发掘,谜一样的都城,谜一样的龟甲,它们为谁而刻,又由谁而刻?
甲骨文,是殷人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占卜记录,是商王及贵族与*神互通的信件。发现的文字大多刻在龟的腹甲或牛的肩胛骨上,腹甲和牛骨都经过仔细打磨,在这些卜辞中,有一组字的破解至关重要。
这个“贞”字,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卜问”,这个字和卜问有关,在文字学上比较容易解释,各种各样的字都是在贞前面出现的。所以最早是孙诒让,他认为跟各种祭祀方法有关,可能跟占卦有关系的一种特殊的称名。后来董作宾在写《大龟四版考释》的时候,他发现有的时候“贞”后面文词完全一样,但是“贞”前面这个字会变化,他认为跟卦没有关系,所以他联想到这应该是人,具体占卜的人,因为他跟“贞”字出现,被称为贞人。
多年前的一天,一位名叫“历”的贞人正在虔诚地对祖先说话,希望在祖先和神灵那里得到旨意。历有些累了,他是国王唯一的贞人,而上一代,和他一样帮助国王占卜的贞人却非常多。历常常很羡慕他们,不用一个人背负着国王的希望和对结果的未知。
这一次的占卜是关于一场战争。人们在所有已出土的甲骨中,发现了位贞人的名字,通过对贞人的研究,专家考订出这位贞人存在于多年的时间里,由此证明《史记》中关于盘庚迁都后商王朝存续时间的正确性。由此凿破鸿蒙,把过去不清楚的搞清楚了,所以董作宾发现贞人说应该是一个巨大的贡献。在甲骨学史上有划时代意义的。
商代占卜的过程究竟是怎样进行的呢?
首先整治龟甲和兽骨,贞人或王本人向神灵提出问卜的事情,有人专门执行占卜的过程,在甲骨的反面钻凿,然后用火烧灼,龟甲受热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裂纹,由国王或专门的人来解释裂纹的含义。
裂纹颇象“卜”字,解释的确切方法已经无从得知,有人认为,纵横相交的较大角度比较多地认为是吉兆,最后,整个占卜过程及结果将被刻于甲骨之上。
经过多年的掩埋,这些烧灼的痕迹仍然清晰可见,历命人将占卜的结果记下,这次战争将会受到保佑。多年后,这些由“历”贞问的龟甲被学者们发现。有人认为,历生活在殷商第四期国王武乙的时代,在这个时期,卜辞中只发现一位贞人,历和他的生活,他的时代,已经湮灭在多年的时间背后。他是怎么获得贞人的资格,生于何处、死于何时,人们无法得知,甚至有学者认为,历组卜辞并不在武乙时代,但是,不管历是否真的孤独一人,通过他、通过所有的贞人,让三千年后的人们认识了一个曾经藏于时间背后的伟大时代。
《礼记》中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而后礼。”不管铜器顶上的纹饰还是它的随葬的包括一些随葬品,大量的随葬品,以及他的人牲、人殉,这些遗留下来的这种物质文化给人的印象来看,都是一种*神观念特别强化的时代。
甚至到了晚商时候,每隔几天都要祭一位祖先,这样挨着下来前后要花一年的时间,另外还有一块就是地面的神,地面神就太多了,高山,有山神;河流,有河神;植物,有植物神;动物,有动物神;有的人讲商人的社会中间,神无所不在。
于是,极度崇尚*神的商人,希望通过占卜的方式达到人神之间的沟通。占卜贯通于商代整个社会的上下,而用甲骨占卜并刻卜辞,是商朝王室和贵族的一种特权,这些甲骨文也因为无事不占而包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所有的事,上到*国大事,出征打仗,立邑任官,这些都要占卜,这是属于大事情。小事情是生老病死,甚至每天还要问今天晚上会不会有事情啊,今天白天一天会不会有事情啊,因为它所有的事情都要占卜,所以刻下来的文字就对于我们研究商代社会提供了很好的第一手材料。
这是小屯南地出土的一片甲骨,非常有名,它是关于求雨的。那么它的时间分布来说呢,前后延续了27天,就是因为当时干旱、非常干旱,所以连续进行了27天的求雨,其中动用了有音乐,然后呢有跳舞,有祭山岳,到了27天的时候呢,傍晚的时分天上下起了小雨,龟甲记录了神秘的预言,却未能参透自己的命运。三千年的时光,它们在一层层的文明中埋藏得更深。
年,安阳,坑的发现是一个奇迹,6月12日中午,工地就要收工了,学者石璋如和王湘下到只能容纳两人的最后一坑,结果,他们发现了大片大片的甲骨。“”坑甲骨不仅数量巨大,而且广泛涉及祭祀、天象、狩猎、农业、征伐等各个方面。同时,甲骨大规模的整窖埋藏也引起考古学者巨大兴趣,这是商代的档案库吗?还是不为人知的集中埋藏?
甲骨发现史上一共三次大的发现,一次就是坑,一次是九十年代发现的花园庄东地,还有一次在文革中间,年、年的小屯南地,这是三次大的发现,都是整坑甲骨出土。从花园庄东地出土的龟腹甲和坑发现的龟腹甲,很有特点,有些龟腹甲是经过很好的整治,中间挖了小洞,这些小洞明显是人为的原因造成的,同时,在牛骨上方也发现锯磨的痕迹,它们是用来穿绳子,使用过以后把它穿起来挂上。便于存放。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龟藏则不灵,蓍久则不神。用于占卜的龟甲不能长期使用,但成坑的甲骨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被集中存放的呢?坑在发掘时,除了甲骨还发现了一具人的尸骨,它是否能提供什么线索?
由于遗留的信息太少,人们还无法揣测这具尸骨的来历。根据其它地点的出土,有专家认为,集中埋藏的原因可能是有意抛弃,甲骨上的文字仅仅记录了王室与贵族的占卜行为,它所反映的还只是商王朝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但是,殷人以“卜”为中心的生活,给后人留下的甲骨数量惊人巨大,隐约可以瞭望那个时代的强盛。
公元前年,殷商王朝出现了一位被称为中兴之王的国王,武丁,他励精图治,并通过不停的战争,将商朝的疆域扩大数倍,成为当时亚洲最大的国家。在这一条卜辞中,记录了妇好与沚瞂两位将*征伐印方,武丁率*从东面进攻,驱使敌人陷入妇好埋伏的位置,这场战争的结果后人已经不得而知。
名为妇好的人是一名女子,武丁的王后,武丁有60多位妻子,享有庙号的只有三位,妇好是其中之一。最初,人们关于妇好的信息都来自卜辞,她是拥有祭祀大权的祭司,统领*队并先后征伐过五个方国的将*。她深受武丁的宠爱,因为关于妇好的卜辞有二百多条,其她两位王后屈指可数。三月里妇好会不会生子?武丁亲自判断卜兆,说:妇好一定会生子,但是要进行御祭。她是一位怎样的女子,如何赢得王的心,这位王后留下很多谜团。
公元年,河南安阳小屯村。5月16日,郑振香和她的考古队员们紧张地观察着从地下抽上来的探铲。这是一个完全没有被盗过的墓葬,精美的青铜器上赫然铸刻着妇好的名字,墓中还有两柄象征至高权力的青铜钺。最后证实,墓主人就是三千多年前,武丁的王后,妇好,这是武丁最宠爱的王后,人们看到了她的玉簪,看到了她的酒器,但最终,并没有发现她,这位中年而逝的王后,她的死,应该令武丁非常伤心。
因为妇好死后,武丁还常常为她占卜。
妇好墓的位置很奇怪,至今学者无法解释,她葬在宫殿区而不是王陵区,有人认为这是武丁不忍妇好离去,便让她长眠于自己的宫殿旁,就让这个猜测成为三千年前那位王与后的故事结局吧。
三千年前的旧事静静地埋于地下,只有一年又一年的青草不停地生长和荒芜。目前发现的殷墟甲骨文字始自武丁时期,这些文字伴随了殷商二百多年的强盛和衰落,在字体上也有着自己的特点。
中国目前出土甲骨共十五万多片,这些甲骨让人们了解了一个久远的年代,也留下一个巨大的疑问:甲骨上的刻写,是当时唯一的书写方式吗?那一定不是的,而是一个很罕见的、比较特殊的一种书写方式。因为在商代的时候,它主要的书写工具肯定是竹木简,用竹木制成的简册,然而,出土文物中竹木简的痕迹无可寻觅,学者们在甲骨文字中找到了线索。
武丁时期早的甲骨文里面已经有了“作册”这个史官的名称了,一个“册”字你就看见了是多少根简,用绳把它编起来,虽然我们没发现实物,可是这个字已经告诉我们了。这是甲骨文字中的“笔”字,一只手和一支毛笔,就在出土的甲骨之上,人们意外发现了用朱砂书写的遗迹,朱书的笔道很粗,刻得很细,那个笔道周围的朱砂迹还残留着,你可以很清楚地看到。
所以用毛笔在竹木简上书写是当时主要的书写方式。
甲骨文最新统计有个单字,已解读的不到两千,商代文字同以后的小篆等字体比较,仍然具有明显的不规范性。文字部件比较自由,同一字可使用不同部件;同一部件也可以有繁简不同;而且,字形的书写方向也不固定。很多甲骨上的文字只能从语法结构上揣测它们的含义,它们和它们背后的殷商文明一样,未知的远比已知的多得多。
殷墟复原了一些宫殿基址,希望来到这里的人们能够体味曾经的繁华。但这,也仅仅是一个古代都城大大褪色的景象。北方干燥的风、侵蚀严重的*土和至少活动了一千年的盗墓贼,留给人们的是更加破碎的谜团。
几乎所有的王陵全被盗了,没有哪座王陵没被盗,因此挖掘出的都是一些破碎的东西,不管从历史来说,就像一个人一样不是完整的,你要把他聚合成完整的,有时永远聚合不到一起去,这个需要推理、需要逻辑,需要其他以后的发掘互相印证。
年前的某一次祭祀,或许,就在这些地面遗址的某处。青草之上,是谁,曾留下驻留的痕迹?甲骨文的研究,开启了一段尘封数千年的古代文明,被风沙掩埋的历史一点一点地再现。
逝者如斯,文明在不断的积淀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