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农村能不能再出刘永好
TUhjnbcbe - 2020/7/6 11:30:00
什么医院能治疗白癜风

农村能不能再出刘永好


农村能不能再出刘永好


再出


更多的农村创业者,会不会具备王新明这样的独特创业因子?我的答案还是悲观的


  文/《创业家》牛文文


  农村还能不能再走出刘永好那样的大创业家?


  两年来在各种场合,对这个问题我基本都是持悲观态度。是的,30年前农村曾经走出一大批著名企业家,刘永好(四川)、鲁冠球(浙江)、何享健(广东),这些到今天还活跃在主流商业阵营的大企业家,都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国内很多著名品牌企业至今仍都带有鲜明的三农特色。但是,进入90年代尤其是近10年,农村的活力大为凋零,乡镇企业发展停滞,劳动开始追着资本跑,外出打工成为农村能人的主流选择,农村再没有出现过大的创业潮,也没有再冒出过刘永好那样的大创业家。电视上宣传的回乡农民工创业者,大多也是生存型创业,温饱而已,很难有大的发展。


  唯其如此,本期《创业家》封面人物吉峰农机创始人王新明,才让人眼前一亮。吉峰农机源自四川,主要在四川农村从事农机销售服务,创业12年,已是创业板上的指标性公司,前景很被资本市场看好——它可以说是近年来少见的一家“农村走出来的大公司”了。


  王新明为什么能够在近乎板结的农村大地上创业成功?


  在王新明的创业史,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他出身于四川农机系统,农机技校中专毕业后一直在农机站工作,下海创业前曾担任四川农机推广总站站长。农机系统,和农村供销社、畜牧(配种)站、农村信用社等系统,曾经是集体化时代遍布中国农村的几大络,聚集了那个年代的绝大部分农村知识分子。在广大的农村,这几个系统曾经是现代化的代名词。改革开放后,这些系统一时找不到和承包了的农户小生产共存的方法,逐渐衰落解体,有的甚至整体退出了农村。王新明就是在四川农机系统解体的废墟上,重新聚合老农机人,建起了他的吉峰王国。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农村创业的一个重要条件——组织体系。如果说早期的乡镇企业,主要是建立在乡村城镇的地缘组织体系之上,那吉峰农机可以说是建立在垂直的农机组织体系之上。


  资金是创业的又一个关键因素。王新明在重掌吉峰农机之前,曾经办过一家医药流通企业,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实力。他是以收购国有企业的方式,重新掌握早年创办的小吉峰,并在此基础上,开始收购四乡的农机流通企业,逐步建起了遍布四川的企业体系。在农村创业,你的“第一桶金”无法来自天使和VC,信用社和银行也不会成为你创业资金的来源——这和城市的创业情形差不多,但要更为严酷,因为一个普通的农民靠农业几乎无法积累起创业资金。


  巧的是,在出身四川的另外一位创业家海普瑞创始人李锂(《创业家》2010年第6期封面人物)身上,我们似乎也看到了类似的创业因子:出身农业系统,从事农副产品加工,起家于收购自己参与创办的国有小企业。


  更多的农村创业者,会不会具备王新明或李锂这样的独特创业因子?我的答案还是悲观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农村能不能再出刘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