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00后不懂我和五笔字型那点狠事儿
TUhjnbcbe - 2024/3/1 17:34:00
医院可以治疗白癜风 http://www.znlvye.com/m/

对于00后,五笔字型像是爷爷奶奶级别的存在。年轻人连老师都提笔忘字,作为非主流的打字法,00后哪有时间去背上百个字根呢。那字根仿佛比英文日语还要让人陌生。

那是因为,作为互联网原住民,00后、10后赶上了智能手机的好时代,不用再去头疼汉字输入的问题了。我可以九宫格,语音输入、语音识别、文字扫描,汉字输入好像真地挺容易的。

其实,汉字输入从来都是事儿。

年对于台式机是市场*金期,但在农村,大部分人还觉得台式机很陌生,鼓鼓的大屏幕、笨拙的主机,只要不关机,永远有机器的小轰鸣。那时我上初一,学校的微机老师还在教我们如何操作DOS系统,每次开机,都要输入一些指令,那些指令我们像背天文数字一样,小心翼翼又好奇心爆棚。有次在课上,老师问我们有谁会五笔打字,当时竟然有一个女生像流水一样“王旁青头戋五一”起来,其他人全部傻眼。

当时我傻了一只眼,因为在此之前,大伯给堂兄郑重其事地购买了一台神舟电脑,我可以很方便地蹭机,但我的好奇心被太多的专业信息(无知)搞得力不从心,最后只剩下“装模作样”地练打字了。我和堂兄练起了五笔。

为什么要练五笔,直接拼音不好吗?当时脑袋肯定轴得厉害。在各种外来环境的刺激下,尤其是在漂亮的微机女老师的要求下,我们还真开始抄字根,但仅靠在学校那点可怜的上机时间,没什么用,老师开了个头,后面也没怎么系统教。

到了初二初三,DOS系统已经被WINDOWS系统替代,学校也购置了新电脑,盖了新机房,连微机老师也换成清瘦至极的男青年。

怎么形容初学五笔的感受呢?就好像明明你很饥饿,面前是鸡鸭鱼肉,你还要故作娇嗔地每口咀嚼几十下直到牙齿留不住已经烂呼呼的食物自行滑落食道,入胃。这个场景更荒谬的是,没人逼你,没人监督你,没人说这会考试,这更像是一种纯粹的自虐。后来,我发现不是我一个人是这样,未来做成点不平凡的事儿的人,都有这个特点。嗯。

不过,最尴尬的是,我在网吧和暗恋的女生聊QQ时,对方几行字出现时,我还在和自己过不去地拆字,宁肯让对方多等一会儿。

因此,从年直到年,10年间一个一台电脑都没拥有的我,在各种和自己过不去的情况下,精通了五笔打字法。快吗?一点都不快,放现在一个月就速成了,但过去,那就是很难坚持的一个东西。

让我坚持下来的一个原因,是我这人生下来就喜欢跟人不一样,不喜欢一窝蜂地去跟风,像菜市场抢东西,中国大妈攻占篮球场跳舞和*金铺去囤金一样,我觉得这里面问题很大,于是就总是想通过其它途径,达到目的,或者干脆过不一样的生活(当然,这样的观念在今天还是有所区分和调整的,跟风分事,在有些事情上有合理性)。跟风、重复别人是我骨子里讨厌的。学五笔,别人半途而废,那我竟然跌跌撞撞地坚持下来了。

年,我去新的城市上大学,和新认识的舍友逛书店,我心心念念的不是游戏和电影,而是要买一本五笔字型的速成书(我脑袋肯定进水了),当时,我已经很久没有定期练习了,高中很少去网吧,虽然QQ聊天,我宁肯让喜欢的女孩等半天,也要在脑海中拆字,犹豫判断后再按下键盘,还打错了,但那练习的强度从来没热过。可能和刚入大学不知道做什么的心理有关吧,总想着不能浪费时间,得学点东西,于是潜意识里想的五笔,就出来了。那次竟然有点见旧情人的激动,所以情景历历在目,书是绿皮的,王永民著,买回来让我下铺的兄弟笑了个够,原来这本书名字叫:中老年人学五笔。

饥不择食的后果。

请不要在意这些细节,如果从学五笔的时间跨度来讲,我也足够一个中老年级别的了。于是,借助这本书,我第一次系统地学习了五笔字型的理论,我想有必要科普一下,懂的人就直接跳过了。

五笔字型输入法是王永民在年8月发明的一种汉字输入法。汉字编码的方案很多,但基本依据都是汉字的读音和字形两种属性。五笔字型完全依据笔画和字形特征对汉字进行编码,是典型的形码输入法。五笔字型输入法在使用简体中文的地区较广泛,是这些地区最常用的形码输入法。

笔字型汉字输入法具有重码率低、录入速度快、便于盲打等优点,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是利用率最高的中文输入法。也是解决学生中文输入速度慢问题的首选方案。[1]

优点

键码短、输入快,多简码,一个字或一个词组最多只有四个码,适用于简化字。五笔练习对分拆汉字的能力是很好的训练,并能锻炼个人的认字能力,会打五笔的人用字比打拼音更准确。

缺点

五笔字型使用的是字根和码元作为输入时的助记符,86版使用个字根,98版更需要使用个字根,记忆量要比拼音或注音输入方法大。有人认为比较难记,但也有人认为由于有五笔字型口诀,并不难于记忆。

-年,王永民以五年之功研究并发明被国内外专家评价为“其意义不亚于活字印刷术”的“五笔字型”(王码),以多学科最新成果之运用、集成和创造,提出“形码设计三原理”,首创“汉字字根周期表”,发明了25键4码高效汉字输入法和字词兼容技术,在世界上首破汉字输入电脑每分钟字大关并获美、英、中三国专利。

年后,又以15年之力推广普及,使之覆盖国内90%以上的用户;曾五次应邀赴联合国讲学,以“五笔字型”在全世界的广泛影响和应用,为祖国赢得了荣誉……(来源:百度百科)

因为上网并不多,而且每次上网也未必就聊天,因此,练五笔也并没有太好的外部条件,那么多字根拆来拆去,很容易混淆。也有人说,上机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每天练习一下拆字,自然就熟练了。当时,我觉得这个说法也在理,但没有实践。

在一次当代文学史的课上,我发同同系的女生也会五笔打字,就提议要不要比一下速度,后来我听说学校附近的一家网吧就是她老爸开的,我就什么都不说了。这可能也促使我对五笔念念不忘吧。

更装逼的事情还在后面。大三那次考计算机一级,有考察打字的题目,别人都在智能ABC哗哗输出,我竟然天杀地切换成五笔(我当时是有多钻轴儿),速度快了就算了,自己装逼自己看,但打到中间就卡了,我反复琢磨这个字拆成哪个字根,在哪个区,键入哪个字母呢?作死的节奏。

你说我当时为什么不切换一下输入法呢?其实即便切换了,我对智能ABC也不熟悉了,今天回头看至少比五笔要快一些吧。

后果时,成绩勉强及格,有惊无险。

大学时我们学了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汉语史稿、文字学、语言学甚至古典文献学,渐渐对语言和汉字认识得深刻了一些。汉字作为世界上留存下来唯一的表意系统,还是很牛的,我们没有语法,不用标点,完全根据象形演化的汉字来理解,来句读。据说五四那会儿,很多人要废汉字,主拼音,鲁迅就曾经抱持这一主张。

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使得那时候的穷苦人家孩子都很难到学校里面去学习文化。因此鲁迅认为,当时中国汉字的艰深,使得中国的大多数人民都很难学会汉字的使用,这也导致了大家难以学习更为深层的文化。也正是因为这些缘故,使得文化知识没有得到普及,使得中国人民很大的一段时间都处于愚昧的情况中。那些饱学之士认为导致如今这种情况的罪魁祸首便是作为传播工具的汉字。(来源:百家号-小驿说历史)

简单来说,救亡当头,出于挽救之需要,出于传播新识之需要。如此奋进,时代使然。

还好,时代终于翻篇了,如今我们看到的是汉语发烧,英语退烧,北京高考语文,英语。以后全国高考英语分两次考,功夫用在了平时,不再是一考定江山。国外很多国家要求学生学汉语。种种迹象都表明,汉语要热,中国要兴,虽然中国人作为一个集体的存在,付出了无数个体的牺牲,而这些牺牲,有些是注定会被人遗忘的,这就是进步背后的退步,阳光后面的阴暗吧。历史,从来也不是温情脉脉。

其实,汉字有个规律:书画同源,国人有个说法,叫字如其人,文如其人,相由心生,相随心转,谈的无非就是借助外力来提升修养,从而可以从外在的创造中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的道理,而五笔字型纯粹的是技术流,从最外层打开了我对汉字内涵,也许这也是我始料未及的吧。当年的初中生哪里知道五笔字型里面有着很多造字文化呢。

到了年,我已经熟练使用五笔了,五笔输入法也不断迭代,从台式机到笔记本到手机,都有新版本出来。在我用过的几款中,有万能五笔、极点五笔,后者印象深一些,一是因为用得久,二是因为后来卸载很麻烦。现在基本上就用QQ五笔了,输入时有五笔+拼音的模式,避免了忘记一些难忘字根或难拆的字的编码的尴尬。

有一段时间,用五笔流畅自如地打字,感觉像在弹琴,自己的思想可以马上表现成文字,那种创造的喜悦一直伴随着写作。我反思过五笔打字和拼音打字对写作时的影响,五笔打字因为重码很少,基本上不用运用数字键盘来选择,而拼音就不同了,总有几个备选项,这势必会减慢或干扰写作思路,尤其是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地沉浸式创作,可能一个小灵感要蹦出来时,一不小心就被重码选择打回娘胎。因此,五笔是非常适合盲打的,我盲打时,已经基本可以不看滚动条上的词语,基本上三四码后,第一个显示的就是要打的字,直接按空格就会出来。比手写要快,效果是接近的。

还有一个助益,就是会五笔的人因为要不停地拆字,所以降低了提笔忘字的可能性,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当下网民对汉字的遗忘。

这种遗忘,王永民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提出过。

王永民,这个被誉为“当代毕升”的五笔字型的发明者,不久前再次口出狂言,发表了一则“耸人听闻”的言论:“拼音输入——汉字文化的掘墓机。”

他认为,在电脑和手机上用拼音输入汉字,实际上是在“用拼音代替汉字”。长此以往,必然使越来越多的人提笔忘字,甚至不会写字,使报纸、书籍、电视屏幕上的错别字越来越多。(果不其然,这不就是年至今出现的现象吗。作者注)他认为,造成这一严重危机的根源,就是人们把“拼音字母”当成了思维和书写的载体,而汉字的灵*即笔画和结构,却蜕变成了汉字的“第二层衣服”,亦即成了“拼音字母”的衣服。这种主客易位、本末倒置的做法,是对汉字的自我疏远,对汉字文化的自动阉割。

这则言论先是在王码集团内部的《王码通讯》上发表,而后又被一家国内知名媒体转载引用,因此反响强烈。

对于王永民来说,他处于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社会背景中。在这个背景下,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而汉字却遭遇了“生死劫”,恰恰正是这一劫,成就了王永民。

年前后,即在五笔字型被发明之前,就曾经有诸多人论断:计算机是汉字文化的掘墓机。这和王永民的言论,都传达出了汉字如今所面临的关乎生死的问题。但在人类文明史上,汉字这种充满魅力的文字符号,在现代文明世界里总是在一次又一次地遭遇着各种各样的冲击。

现代考古学证明,中国文化的起源是多元的,但其中心地带在*河中下游地区。而在汉字的发展史上,河南从来都处于中心的中心。三千多年来,中国汉字发展史上有三大里程碑:在河南安阳殷墟被发现的距今已年的甲骨文,揭开了汉字文明史的宏大序幕;公元年前后,河南郾城的许慎写了一本书,叫做《说文解字》,被称为汉字的第一部宝典;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汉字遭遇时代生死劫的时候,河南的王永民又发明了被国内外专家评价为“其意义不亚于活字印刷术”的“五笔字型”。由此看来,汉字发展的三大里程碑均发源于河南,河南人对汉字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王永民说,他是在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社会背景下获得成功的。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电脑出现了,而汉字却遭遇了“生死劫”,“如果要谈论个人的贡献,那么我最大的贡献就是参与了汉字渡过世纪难关的科研项目,并发明了五笔字型。经过20多年艰苦卓绝的推广,这个发明已经造福了社会,解决了汉字输入的速度和效率问题,使我们的汉字没有走入时代的死胡同。在一场伟大的科学活动中,我扮演了有用的角色,这是我的荣幸,我没有虚度此生。”

作为一个从中原腹地走出来的发明家、学者和企业家,王永民表示:“河南的企业家应该有所作为,而且一定能够有所作为;河南人应该有所创新,而且一定能够有所创新。”他以自己作为例证,五笔字型发明于河南南阳,虽然南阳曾经在历史上有着光焰千古的地位,但是,近代的南阳却是一个沉默的城市,然而,五笔字型没有诞生在知名的研究院,也没有诞生于知名的大专院校,而恰恰诞生于南阳,成为当今在世界上占主导地位的汉字技术,并被联合国总部采用,“这本身就说明了问题”。

(来源:百度词条王永民)

今天,出现了很多网络热词,有纯中文的(如“皮”、“打扰了”、“凉凉”、“腐”、“宅”);有字母缩写;有数字字母组合,但无论怎么变化,它的基石还依然是汉字,字母缩写除了方便,更多的其实是委婉地暴力一下,比如OJBK,MDZZ之类的。这些经过大浪淘沙,留下来的自然会受到大众肯定,被编入字典。

日本的文化,尤其是动漫文化对中国网络用语的“回馈”是很明显的,丧腐宅,全是来源于日语,但日语又一个集合了很多文化形成的语言,对它影响最大的肯定是汉语了,中国的汉字被直接拿来用,不过意义有不同;片假名抽取了汉字的偏旁部首;平假名化用的是中国NB哄哄的草书。

汉字会不会消亡,这个问题我们其实不用杞人忧天,所有的语言有一个基本的功能,就是交流,它只是一个开始,可能会左右过程,但不会决定结局。我们要警惕的是,对汉字过度的棒杀和捧杀。我们要学习的是:认真工作、理性思考、感性生活,而汉字,就像家人和同事,就像空气和阳光,自在其中,自得圆满。

1
查看完整版本: 00后不懂我和五笔字型那点狠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