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阅读:雅昌艺术网关于“以冒用雅昌名义骗取艺术品等犯罪行为”的声明
自年起,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一批珍宝在世界范围内巡展,作为展览的第26个巡展地,南京博物院迎来了“金色阿富汗——古代文明的十字路口”展览,7月8日下午,“金色阿富汗——古代文明的十字路口”展在南京博物院特展馆开幕。
该展览自年3月,首次亮相中国,先后在北京故宫、敦煌、成都、郑州、深圳、长沙等地博物馆“接力”展出,巡展各馆通过各有侧重的展览主题,从不同角度展示了阿富汗灿烂的历史文化。
文明的十字路口
阿富汗位于西亚、南亚和中亚交汇处,属中亚国家,它沟通东西方,连接中亚、西亚和南亚,在历史上被称为通向南亚大陆的“锁钥”。北接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东北突出的狭长地带(瓦罕走廊)与中国接壤,东和东南与巴基斯坦毗邻,西与伊朗交界,学者们常说,世界上有两个文明中心,一个是环地中海沿岸,另一个则是中亚阿富汗。阿富汗在古代是东西方陆路交通上的枢纽地区,被称为古代东西方“文明的十字路口”。
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阿富汗文化融合发展的特点:居鲁士大帝远征时将它并入波斯;亚历山大东征在这里建立了希腊化城邦;从印度来的佛教也到传入这个地方;汉代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时到达了此地,将汉文化传入阿富汗,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一环。
本期的将跟随“金色阿富汗——古代文明的十字路口”展览内容设计崔小英走入一个瑰丽的古阿富汗世界。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共展出件(套)阿富汗巴克特里亚王国和贵霜帝国等时期的精美文物,展品中的黄金王冠、宝石吊坠、青铜塑像、牙刻壁饰和玻璃彩皿等文物,其原料、造型、工艺体现了希腊文明、波斯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等不同时代诸多文明的特征,是阿富汗灿烂古代文明的有力佐证。”崔小英介绍到。
五树形王冠公元25-50年周长45cm,高13cm
该王冠由1条金带和5个镂空形金树组成,每个组件上规律的布满圆形金片和六瓣花形金饰,花心嵌入绿松石。5个花形树木中,中间较大的1个为拱形;其余4个略小,呈宝瓶形,尖部为心形,顶部各有两只小鸟。整个王冠用纤细的金丝将各部分组合在一起,戴在头上类似中国唐朝流行的步摇。
“这种类型的王冠在游牧民族中出现比较多,可拆卸,便与携带。其中对称的拱形在中国古代玉璧、玉璜等礼器中常见,心形在古希腊、中国出土的器物中也有出现。”崔小英说。
几何纹高足杯残件公元前—前年高8.4厘米,直径9.9厘米
《金杯》公元前-前年高4.99厘米
《金杯》公元前-前年高11.65厘米直径12.8厘米
“这三件这个实际是到公元前年,时间上比较特别,我们没有把它作为一个单元来讲,放在展览的开头作为一个引述,引出阿富汗悠久的古代的历史,包括它的悠久的十字路口文明。”崔小英告诉雅昌艺术网,“阿富汗处于欧亚大陆的交汇处,然后它的文明史是一个文明交汇交织的历史,所以在这三件上面也能够体现‘十字路口’这个状态。在距今多年前,阿富汗已经有一个就是相互交织的文明状态的体现。”
古希腊式城址——阿伊哈努姆
公元前4世纪,随着马其顿帝国亚历山大大帝的远征,古希腊文明在欧亚非广泛传播。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位于欧亚文明十字路口的阿富汗出现了一座希腊化城市——阿伊哈努姆。
双翼形瓦檐饰公元前3世纪
崔小英介绍到“瓦檐饰就相当于中国古代的瓦当,它的纹饰是棕榈叶。在希腊文化中,棕榈叶有着重要的意义。在阿富汗出土了棕榈叶纹饰的瓦檐饰,也说明其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
科林斯式柱头
该作是建筑柱头装饰,起到了从希腊化到罗马化的过渡作用。科林斯柱式因起源于古希腊的科林斯城邦而得名。
希腊语铭文碑座公元前3世纪65.3×46.5×28cm
希腊语铭文碑座(局部)
希腊语铭文碑座和石碑残件均出土于宫殿区北侧的基尼斯祠中。基尼斯是阿伊哈努姆城的创建者之一。碑座上左侧四行铭文意为:“古老的神谕献给神圣的德尔斐神殿。克莱尔乔斯认真抄写神谕,并带到远方的基尼斯神庙,镌刻于神庙,照耀着神庙。”德尔斐神谕是古希腊人的生活向导和精神支柱。右侧五行即为德尔斐神谕,意为:“童年时,听话;青年时,自律;成年时,正义;老年时,智慧;死去时,安详。”
赫尔墨斯方柱公元前2世纪上半叶高77厘米,宽31.5厘米
赫尔墨斯是古希腊体育竞技的保护神,在竞技场、体育场发现的人形石柱通常命名为赫尔墨斯柱。根据方柱基座上的希腊语铭文可知,这件方柱上的老者形象可能是竞技场的管理者,名叫斯特拉托(Strato)。
雕刻原版残件公元前年
“这个是象牙雕的,是印度的风格的雕板,上面的象牙掉了很多,但是我们做了一个复原图。虚线是推测出来是这样的,可以看到上面有比如说四匹马拉的车,包括这个上面的一些孔雀、植物,根据这个内容推测,这内容是印度的一个故事。”崔小英介绍到。
二神驾车图像饰板公元前3世纪直径25cm
银饰板描绘了古希腊自然女神西布莉和胜利女神妮可乘坐狮拉战车的画面。画面是巴克特里亚多元文明碰撞的典型物件。战车上的西布莉女神和妮可女神源自希腊文明;祭司赤脚撑伞的祭祀源自两河文明,巨轮高扶手战车具有波斯阿契美尼德式战车的典型特征;而多级高阶梯祭台则体现了叙利亚和伊朗地区的祭台风格。中国西汉末期开始流行的西王母崇拜,也可能源自西布莉女神。
赫拉克勒斯立像约公元前年青铜高18.2厘米
希腊神话中,大力神赫拉克勒斯与“十二功绩”的故事广为流传,在地中海地区、中亚、南亚等地都有赫拉克勒斯的身影,流传至中国则化身为佛教中的金刚力士,广受崇拜。这尊青铜像是赫拉克勒斯的青年形象,他右手握着桂冠,左手持象征大力神的棍棒,相较于希腊青铜像,这尊本土铸造的铜像身材相对矮小,比例不够协调。
十字形饰板公元前3世纪早期青铜长44厘米,宽42厘米
这件贴花装饰的十字形饰板,有曾焚烧痕迹。有专家认为它可能是神庙门上的构件。
游牧民族王陵——蒂拉丘地
公元前年,游牧族群赛克人灭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建立“大夏”。约公元前年至前年,原居于中国天山一带的月氏人灭“大夏”建立“新大夏”——约公元前年,张骞出使西域时曾途经此地。
公元1世纪中期,月氏五翕侯中的贵霜翕侯丘就却建立了后来盛极一时的贵霜王朝。
蒂拉丘地墓葬分布图
步入这个区域,崔小英说:“6座(1男5女)墓葬中出土了件珍贵文物,安息银币、罗马金币、中国铜镜、印度牙雕,以及草原风格的黄金饰品,证明了阿富汗文明十字路口的特殊地位。”
盘羊立像公元25—50年长4厘米,高5.2厘米
金盘羊昂首挺立,造型生动,体态硕壮,毫毛毕现,四蹄下的穿环与角间的插管表明它可缝系在冠帽的顶部。盘羊是游牧民族喜欢的动物,分布在包括中国西部、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亚洲中部的广阔地区,是重要的崇拜对象。
动物噬咬纹包金短剑公元25-50年长37.5厘米蒂拉丘地4号墓出土
此类短剑为游牧民族特有,在古波斯帝国时期即已出现。剑柄以黄金制成,镶嵌绿松石,浮雕各种动植物图案。其中,熊的造型很可能受到了汉文化影响。
金盘公元25-50年直径23厘米
“金盘出土时垫在男墓主头下。盘外侧边缘刻希腊文CTAMA,标明重量为41斯塔特约合克这种金盘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用于祭祀,象征虔诚的品质、责任或表达素敬。蒂拉丘地6号墓女墓主头下也枕了一件类似的银盘,表达了特定的宗教信仰,同时也是墓主身份地位的象征。”崔小英告诉雅昌艺术网。
蒂拉丘地墓葬出土的项链
崔小英说:“6个墓室都出土了项链,而且每条项链都不一样。所以我们用一整面展墙来展示着6条精美的项链。”
金腰带腰带长97.5厘米,宽2厘米,牌饰直径4厘米
腰带由9个造型相似的高浮雕圆形金牌和8条金索带组成。金牌上的人物骑着狮子,手拿双耳口杯。关于人物形象多数学者认为是希腊神话中的酒神狄奥尼索斯,也有学者认为是中亚的娜娜女神。而金牌背面的希腊字母又显示了人物身份的希腊属性。
贵霜王朝城址——贝格拉姆
从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到月氏游牧民族,从阿伊哈努姆城址到蒂拉丘地,阿富汗北部的广大区域年间几易其主。公元1世纪中期,月氏人中的贵霜翕侯统一各部,建立了贵霜帝国。贝格拉姆即为第四任贵霜王迦腻色伽(公元—年在位)的夏都。此时的贵霜王朝处于东西方贸易中心,疆域辽阔,国力鼎盛。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发源于印度的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贝格拉姆城址平面图
走进本次展览的最后一个区域,策展人崔小英说:“在贝格拉姆城址的发掘过程中当考古人员打开编号为10号和13号的两个房间里面的时候发现了大量的青铜器、玻璃器、象牙雕等器物。”
鱼纹圆盘青铜高3.4厘米,直径46厘米
园盘中心描绘的是希腊神话中蛇发女妖美杜莎的头像,周围环绕17条游动的小鱼。鱼鳍、鱼尾插入因盘,可活动、反面系了似小铃铛的坠物。晃动圆盘时,鱼活灵活现,伴有声音;反面刻有6株植物纹饰组成的花环图案。“可能是祭祀用具。”崔小英表示。
紧那罗式水壶公元1世纪釉陶长21.8厘米,宽13厘米,高20.2厘米贝格拉姆13号房
水壶为鸟与女性结合的造型。女人上身赤裸,双手合十于胸前,口部是出水口,发辫是把手,背部有圆柱形进水口。有研究者认为,其描绘的是印度神话中天上音乐家和歌手紧那罗。
彩绘玻璃杯公元1世纪玻璃高24.8厘米,直径11.7厘米贝格拉姆13号房
透明玻璃杯残损较为严重,可见口部和腹部。大口、深腹,斜直壁,表面以蓝、黄、白、红等色颜料描绘行军作战的场景。上方有数名手持盾、矛的战士,其中三人徒步,另一人骑马。下方有三名骑兵和两名步兵,以及受伤倒地的两个人。
带柄盘公元1世纪雪花石盘直径19.3厘米
圆形盘带手柄,手柄末端雕刻公羊头,这种容器较为常见,应是祭酒器。
厄洛斯立像公元1世纪青铜高15.2厘米贝格拉姆13号房
塞拉比斯-赫拉克勒斯立像公元1世纪青铜高厘米贝格拉姆13号房
这件青钥雕像融合了古希腊和古埃及的神祗形象。手拿棍棒是古希腊神祗赫拉克勒斯的特征,而象征尼罗河丰饶的橄榄叶装饰高冠,则是古埃及神祗塞拉比斯的特征。
展览现场
“我们在策划时选取‘金色阿富汗’为主题,突出阿富汗在欧亚古代文明十字路口上如金子般闪耀的地位,以及‘黄金之丘’蒂拉丘地闪闪发光的黄金制品。在遵循展览基本脉络的基础上,以艺术化的展陈设计突出展品的历史性和艺术性,在陈列形式上,采用‘蜂巢’的多边组合特性符合阿富汗多元文明交汇的特征,也更好地凸显了小而精的黄金制品的美感。”展览形式设计张小帆总结时说。
(注:部分图文资料来自南京博物院)
金色阿富汗——古代文明的十字路口”展相关信息:
展览时间:.7.9—10.9
展览地点:南京博物院特展馆3楼11号展厅
开放时间:周一9:00~12:00(11:00停止入场),周二-周日9:00~17:00(16:00停止入场),周一逢国家法定节假日全天开放
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