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始于何时
TUhjnbcbe - 2024/7/6 17:58:00

华干林/文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说到有关过年的古诗词,恐怕流传最广,知名度最高的就是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这首《元日》了。

但是,王安石的《元日》与今天我们所过的"春节″是不是一回事呢?其答案为,是,却又不是。

是一回事,是从时间上说的。现在的春节与王安石笔下的“元日”,都是农历正月初一。

说不是,是从名称表达上说的,历史上的正月初一,称为上日、元日、三朝、正日、元辰、新正、新元、元旦等等,而恰恰没有“春节”之名。

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这一概念,是近代民国政府创造的。辛亥革命后,帝制被推翻,建立了共和制的“中华民国”。为了与世界接轨,国际通行的公历被引进到我国,成为政府和社会机构通用的标准时间,但纪年又用的中国传统方式,即“民国某某年”,而农历、(或称夏历)则成了民间进行农事劳作的参照时间。但鉴于中国民间以正月一日为一年之首的习俗历史悠久,年,民国政府在内务部呈文中提到“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从此,才有"春节″这一专有节日名词并逐渐流传开来。

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采用“公元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称为“元旦”,农历(夏历)正月初一仍称“春节”。

所以,“过年”这一传统风俗虽历史悠久,但“春节”作为节日名词,也不过才一百多年。但是,今天的大多数人只知道“春节”和“过年”,却很少知道这个节日当初的那些名称,如“元日”、“上日”、“正日”、“新元”等。这种现象,一方面是文化发展过程中自身不断更新的必然,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近代以来,我国许多优秀传统文化被丟失和遗忘——《四书五经》早已不读,“仁义礼智信”也被扫进了历史垃圾堆。至于“春节”,虽然大家都在“忙过年”,而对于它的来历以及深远的文脉却鲜有人知了。

原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先生,是一位对优秀传统文化情有独钟的人,他不仅在中国人民大学首先创办了国学专业,而且在他担任全国人大代表期间,多次牵头提案,将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列入法定假期。在他坚持不解的努力之下,年全国人大通过了这一提案,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终于有了法定假期。是年春天清明节,纪先生回扬省亲,我陪同。在游览了瘦西湖景区之后,他满怀激情,赋绝句一首:

草色青青柳线长,

清明时节好还乡,

从容淡定炎黄祭,

都说今年胜往常。

说完了关于“春节”的正题,再转录一个关于过年的新段子:

说世上最最公平的事儿,就是过年普调一岁。既不用找关系,也不用走后门;既不用看户口,也不用交社保;既不用看文凭,也不用看职称。只要十二月三十一日一过,人不分年龄大小,职业穷富,职位高低,绝对公平地普调一岁!

真快呀,转眼又过年了,想想一年都干了啥?就赚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活一岁,老一岁,岁岁都珍贵,干一年,累一年,存款都用完。横批:一脸皱纹。

虎年春节临近,撰此小文,祝朋友们新年吉祥,虎虎生威!

更新于2小时前

1
查看完整版本: 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始于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