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KPI真的无用OKR真的比较好看完这篇文
TUhjnbcbe - 2024/10/1 17:13:00

KPI真的无用?OKR真的比较好?看完这篇文章,你就懂了!

作者:Teamface时间:-11-12标签:KPI(KeyPerformanceIndicators),又称「关键绩效指标」,是大家再耳熟能详不过的名词了,但近期却常常看到一些以「KPI已死」、「KPI使团队效率变差」、「KPI的迷思」、「xxx大企业纷纷采用OKR」等为标题的文章,点出KPI的僵固以及对组织长期发展的反效果,并推从由英特尔(Intel)制定的OKR(ObjectivesandKeyResults)管理制度。但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僵化的脑袋搭配再先进的管理制度也是会漏洞百出…

什么是KPI?

KPI的存在历史已经相当久远且不可考,有一种说法是发源于中国公元三世纪的魏朝,用来打皇室贵族考绩用的(没想到人们在公元三世纪就身受考绩之苦)。近代开始广泛使用KPI则是在年代,由各家学者结合了目标管理、平衡计分卡、80/20法则等理论演变而来。

KPI(关键绩效指标)顾名思义就是要如何数据化的衡量一个人或一个组织的绩效囉(今年的年终的奖金就看它啦!)。但最重要的是这些指标需要符合SMART原则。

SMART是5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缩写:

S代表具体(Specific):指绩效考核要有具体的工作指标,不能含糊笼统(例如要判断网页成效,跳出率(bouncerate)是一个关键指标);

M代表可度量(Measurable):指绩效指标是可量化的,且有数据为证(我们可以在Google分析中得到各网页在各期间的跳出率数据);

A代表可实现(Attainable):指绩效指标在付出努力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避免设立过高或过低的目标(一般来说,有机搜寻(organicsearch)的跳出率会比付费广告的跳出率低,要付费广告的跳出率低于有机搜寻,可能就是一个过高或无法实现的目标);

R代表关联性(Relevant):指绩效指标是与上级目标具明确的关联性,最终与公司目标相结合(网页的「数量」可能就是一个与目标没有明确关联性的指标);

T代表有时限(Timebound):在特定的期限范围(可以是周/月/季/年等)。

常见的指标如:

业务(Sales):月/季/年销售目标、月/季/年销售成长率、成交数、销售转换率等;

营销(Marketing):网站流量、点击率(CTR)、SEO排名、社群网站流量与成长、由特定营销活动所贡献的营收等;

顾客关系(CRM):顾客满意度评分、净推荐值(NPS)、平均回覆时间、第一次回覆解决率、顾客回购率等;

人资(HR):流动率、平均招募时间、平均在职时间、升迁率、员工参与度等;

项目管理(PM):计划与实际预算/时程、任务完成率、时间内完成率、逾期率、投资回报率(ROI)等。

而当我们将这些KPI集结在一份视觉化的表单时,就成了KPI仪表板(Dashboard)。组织团队以及经理人可以透过KPI仪表板快速一览KPI达成状态(如何在TP办公通查看项目仪表板?)。

等一下?!当绩效可以被明确且可数据化的指标衡量不是很好吗?透过明确且量化的评分机制督促员工,并强化工作效率与效果何罪之有?

这一切都还是要回归到「人」。

这种由上而下(top-down)的绩效指标,容易让部属盲从,进而忽略过程,形成只在乎结果的窘境。而小聪明的员工,也总是能找到破解游戏规则的bug或金手指,以最有效率的方式达标。更严重甚至员工可能为了达标而不择手段、恶性竞争,甚至背离企业愿景。

但到头来,这些多半是上位者便宜行事,盲目且机械化的使用KPI所造成的结果。但由于抄捷径实在是太诱人了,英特尔(Intel)前执行长安迪葛洛夫(AndyGrove)提出了一种新的目标管理方法叫「OKR(ObjectivesandKeyResults)」,又称「目标与关键成果」。

什么是OKR?

管理学之父彼得.杜拉克(PeterDrucker)曾说,「企业一切的经营活动,最终都是为了绩效。」

在工业化的社会,提升效率、产能、以及良率可能是多数企业的首要任务,因此,简单明了、由上而下的KPI,可能是企业持续获利的最佳选择。但当我们慢慢走向了知识经济,研发与创新才是企业的核心动能与竞争优势时,KPI就稍显不足了。其实如果真的要说,KPI充其量只是个管理「工具」,而不是一个管理方法。而当越来越多的知名企业如英特尔、微软、IBM、Google、Oracle、奇异等,都纷纷转向OKR,越来越多的经营者也开始拥抱OKR。

「O」指的是目标(objectives)、「KR」则是关键结果(keyresults),主要是以下而上(bottom-up)的方式,使团队自发性的订定个人愿意执行的目标。每一组目标搭配2至4个关键成果,辅助组织成员了解「如何达成目标的要求」,而不仅仅是由上而下所制定的密密麻麻的指标。而且OKR要求目标与关键结果必须高度吻合、不与个人绩效挂钩且讲求挑战性,藉此避免以不正当或背离企业愿景的方式来达到某KPI。白话文就是:「OKR不会让你升官发财」。

OKR将1切成10等分,0.4以下为不及格、0.4~0.6表示有进展,但没有%达标、0.7就是不错的成绩了、1表示达标,但也别高兴得太早,可能表示你订的目标过于简单。

OKR的评分方法

相较于面各部门KPI的范例,相同部门的OKR可能会长得像这样:

业务(Sales):

lO:提升客户数量,创造更多业绩。

lKR:提升平均客单价20%、每月新客户占比40%~60%。

营销(Marketing):

lO:提升用户参与度,品牌形象年轻化。

lKR:提升有机流量50%、提升30岁以下用户流量占比至30%~40%之间。

顾客关系(CRM):

lO:评估并提升客户对品牌的满意度。

lKR:提升一次回覆解决率达50%、发放满意度调查,且问卷回收率达60%。

人资(HR):

lO:提升员工对企业使命的认同感。

lKR:提升平均在职时间50%、降低流动率至5%以内。

项目管理(PM):

lO:提升跨部门的沟通协作效率与项目质量。

lKR:降低任务延迟率至5%以下、实际花费为预算范围正负5%。

OKR听起来是否有些梦幻?Toogoodtobetrue?

看到这里,大家有发现导入OKR的潜在问题了吗?

OKR的迷思

没错!最大的不同就在于KPI是「绩效衡量」,而OKR是「目标管理」。

不同的工具也适用于不同体质的组织,请对症下药,毕竟不是大家都是Google。

迷思1:Google使用OKR好成功,所以我们也要导入!

我们都向往成为Google,也把Google当成我们学习的对象,但是如果自己企业的文化、制度、员工特质与人家完全不同,就算导入了OKR,提供无限的免费零食,也不能确保成功,甚至因为体质差异造成适应不良,衍伸出更多问题。

迷思2:导入OKR就能提升低迷的企业绩效?

企业绩效的不振,问题不一定是出在管理工具,很可能出在其它关键的人、事、物上,也可能单纯是既有指标设定错误。如果不能对症下药,导入OKR后,这些既有问题也不会因此得到解决。

迷思3:KPI是过时的落后指标?

每一种管理工具都有其优缺点,新的理论以及管理方法可以架构在旧有理论之上,弥补既有的不足,这是必然的,但不代表KPI就变得一文不值。反而是能保持弹性,诚实正视自己的问题,不要太拘泥于某个特定理论或工具,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例如,业务和生产线,可能就比较适合以KPI来进行管理。

OKR与KPI的不同OKR为主,KPI为辅

OKR可以说是KPI的加强升级版,两者相辅相成。如果以盖房子来比喻,OKR就像建筑蓝图以及建筑师的风格与设计理念,并提供了少许的重点式的说明,给予施工者很多发挥和想象的空间。而KPI就是建筑中电器设备和施工方法的细部spec,让施工者有明确且详细的准则可参照,确保所有设备功能和建筑安全无虞。

在纯OKR的世界,一位想象力与创造力丰富,且具备深度专业知识的施工者,可能在看到建筑蓝图后,就可以盖出建筑师心里所描绘的完美建筑(甚至有让建筑师眼睛为之一亮的结果)。相反的,火侯不够的施工者,可能盖出个四不像,甚至安全及功能皆堪忧的建筑。

而在纯KPI的世界,一个清楚了解建筑师风格与设计理念,且专业的施工者,也可能可以从细部spec中回推,盖出符合建筑师期待的建筑,让建筑师惊艷(当然,一般来说这样的机率是相对低的,除非建筑师在平常就常常与施工者沟通自己的设计理念和风格)。相反的,不懂得融会贯通,甚至是取巧的施工者,则可能盖出一个功能符合,风格理念却与原设计完全不同的建筑。

OKR和KPI差在哪?

结论

不管是KPI、OKR、还是MBO,与其纠结各管理方法中的理论与细节,领导者的态度与执行力才是任何新系统或制度导入成功与否的关键。领导者应给予明确的愿景与目标后,成员们清楚了解自己为什么而努力、接下来目标在哪,才有OKR、KPI的后续导入。

Teamface企典提示:企业管理没有万灵丹,除了领导人要能清楚了解自己团队的特性与文化外,在选择导入了合适的管理方法后,还要透过定期的、不断的检讨与修正,发展出一套适合自己企业体质的管理流程。千万不要一看到一篇XX知名大企业导入了XX管理流程的报导后,就一昧地模仿。

任何的管理方法能流传到现在,一定都有它的价值与可用之处。唯有能清楚的了解自己,从茫茫的信息中撷取出对自己有帮助的,并透过正向积极的沟通,才有可能成功导入。组织是由人所组成,而只要有人的地方,就需要持续不间断的沟通。

1
查看完整版本: KPI真的无用OKR真的比较好看完这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