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在古诗词中看到“杨柳”一词,可见古人是非常喜欢“杨柳”的,这是因为古人把太多的内涵赋予了它。但今天很多人却并一定知道“杨柳”到底是什么意思?会把它看作是杨树和柳树的合称。其实“杨柳”并不是杨树和柳树的合称,那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古诗词中的“杨柳”。
一、“杨柳”指的是什么?
古诗词中的有许多所描写“杨柳”的,这可不是杨树与柳树的合称。杨柳其实指的就是是柳树,和杨树没有任何关系。当然,今天我们再说杨柳,大家可以理解为杨树和柳树,但是在古代,“杨柳”指的都是柳树,准确地说指的是垂柳。
读过《白杨礼赞》的人都知道,杨树树身高大挺拔,属于阔叶,它给人的印象是刚毅,就像戍边的战士一样。这和柳树那种婀娜之态完全不同,所以说“杨柳”指的就是柳树。
我们从南朝民间才子费昶的《和萧记室春旦有所思》诗中可以看到:“水逐桃花去,春随杨柳归。杨柳何时归,袅袅复依依。”这里说的“袅袅复依依”只能是垂柳,不会是杨树,所以,诗中的“杨柳”就是指柳树。
“杨柳”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先秦时期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小雅·采薇》篇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几句诗的意思是:回想当年我出征的时候,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在我回来的路途中,却是大雪纷纷满天飞。
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物色》中这样描写杨柳:“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这里“杨柳依依”,就十分生动描绘出了杨柳那种温顺婉约的绝美姿态。
二、“杨柳”一词的来历
那么,柳树又为什么会被人们称为“杨柳”呢?这主要是和历史上的传说有关,柳树之所以会姓杨,是和隋炀帝有关。
公元年,隋炀帝杨广下旨开挖通运河,工程规模浩大。大运河开通后,隋炀帝就乘龙舟南巡,为了取乐就让女子们为他拉纤,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这些女子们的体力下降很快,走不动了,所以行程很慢。
这时,有一个大臣叫虞世基,他就给隋炀帝建议在河堤两岸大量种栽柳树,这样一来,就可以让女子们乘一下凉,休息一会,这样拉纤就快了。于是隋炀帝就下令种植柳树,果然行程快了。
这一路上只见杨柳弯弯,柳丝飘飘,风景很美。隋炀帝见了很开心,就御笔亲书把自己的“杨”姓赐给了柳树,从此,柳树就有了“杨柳”的美称。当然隋炀帝赐柳“杨”姓之说,正史里均无记载,只是民间的传说而已。
我们还是可以从杨和柳树不同的特征来判断,杨柳指的是柳,不是杨树和柳树。
“杨”在《说文解字注》中的解释为:蒲柳也,蒲即浦,浦的意思是水濒。
“柳”的解释为:少杨也,少即小,小的杨树称柳。而小杨树就是小柳树,可见,杨柳就是柳树。《汉语大词典》中对“杨柳”的解释也是皆为“柳”。
也有人说“杨柳”之说来自北宋词人柳永《雨霖铃》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可我却不这么认为,因为“杨柳”的说法早就有之,不仅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就有记载了,而在唐朝的诗人的诗词作品中更是很常见。
如唐朝王维的《送沈子福之江东》:
杨柳渡头行客稀,
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
江南江北送客归。
三、“杨柳”主要表达什么意思?
虽然杨柳,只是一种植物却被中国古人赋予了太多的人的情感在里面,它都代表有哪些意义呢?
1、惜春、悲情、伤感
杨柳之所以有伤感之意,这是因为每到春天,柳树就会出现飞絮飘飘现象,本来就春困,古人又见到这种漫天飘的柳絮景象,就很容易引起内心的一种无名伤感。
(1)李白的《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还有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借杨柳表达惜春伤春之情。如王雱《眼儿媚》:
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相思只在,丁香枝头,豆蔻梢头。
(3)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描写了戍边将士在边城这种恶劣的环境中,忽然听到了悠杨扬的羌笛声《折杨柳》,很快就勾起了将士们的离愁之意。
(4)柳永的《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2、爱情、思念、缠绵
在古典诗词中,人们也常用杨柳来表达爱情、思念、缠绵这样一个多情的意境。
(1)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赠柳》: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虽然全诗见不着一个“柳”字,却都是在赞柳,柳就像是一位多情的丽人。表达了诗人对柳的喜爱和丽人的不舍与思念。
(2)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3)蔡伸《上阳春》:
好在章台杨柳。不禁春瘦。淡烟微雨面尘丝,锁一点、眉头皱。
(4)高观国《柳梢青(柳)》:
翠拂晴波,烟垂古岸,灞桥春色。斜带鸦啼,乱萦莺梦,愁丝如织。
3、离别、惜别、挽留
杨柳表示离别,恐怕这一点大家最能体会,自古以来,杨柳就是表达离别之情的最佳选择。
古人常以折柳表达离别之意,借杨柳来倾诉惜别之情,由于杨柳的字“柳”与“留”字同音,所以折柳,就表示为亲人朋友送行和挽留之意,在这里,杨柳就被人们赋予了人情味,不仅挽留之意,甚至还有恋恋不舍之情。
其实,折柳送别这一习俗,开始于汉代,兴盛于唐代。汉代开始就有了《折杨柳》的曲子,是专门来表达惜别之情的。
在古时西安的灞陵桥,这里就是古人离开长安奔赴各地的必经之地,由于灞陵桥两边种植了大片的杨柳。每当送别亲人朋友来到了灞陵桥叼,就表明真的要分别了,这时折一枝柳就代表了难以言表的不舍心情。
(1)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李白这首诗中“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句,就是使灞陵桥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后世也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2)唐代温庭筠的《菩萨蛮·杏花含露团香雪》:
杏花含露团香雪,绿杨陌上多离别。灯在月胧明,觉来闻晓莺。
玉钩褰翠幕,妆浅旧眉薄。春梦正关情,镜中蝉鬓轻。
(3)柳永的《雨霖铃》更是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朋友之间别离伤感之情。
(4)刘禹锡的《杨柳枝词九首》:“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柳管别离。”王唯《送元二使安西》)中“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这两首诗都把杨柳蕴含的惜别之意写得是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