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两千多年前中国道家顶级秘辛房中术
TUhjnbcbe - 2024/10/29 14:30:00

还是拿上期故事里大云山汉墓的出土文物举例子,看看教科书之外的古人,他们的真实另一面(尤其是私生活)是咋样的。

清楚你们的口味刁,一般的东西看不上眼,那就先来个劲爆的。

大云山刘非墓出土

这东西有个名字,叫铜祖。

干什么用的就不用细说了,大家都见多识广,自行体会便是。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东西在考古发现中可绝对不是蝎子拉屎独一份,在许多汉墓里都有出土发现。

其中最著名的是在河北保定满城汉墓出土的双连铜祖。

满城汉墓出土双连铜祖

现存河北博物院

保定满城汉墓的主人是中山靖王刘胜,也就是三国时期蜀国之主刘备的先祖。

双连铜祖是在刘胜的王后窦绾墓中出土的,具体的用途,有专家说是修习“双修术”之类的道家秘术所用的器物。

至于其具体的作用,大家还是自行脑补就好,实在不行多查查资料,从此爱上历史和考古,也算是好事一桩。

根据一组考古的数据显示,在已发掘的汉墓中,除了我们已经提到的江苏盱眙大云山汉墓,以及河北满城汉墓的窦绾墓之外,窦绾的丈夫——中山靖王刘胜墓中也出土一只“玉祖”,和铜祖只是材质不同。

此外仪征联营西汉墓、西安三店村西汉墓、西安北郊郑王村西汉墓、汉阳陵陪葬墓、辽宁辽阳苗圃墓地西汉砖室墓等汉墓亦有铜祖出土。

另外,列位千万别以为铜祖无非就是铜质的金属模型,冷冰冰的只是个摆设。

那就太小看我们古人的智慧和黑科技了。

根据考古学家们的研究,发现这些东西都是非常实用、非常高科技的,足以见得是墓主人生前经常会使用的东西,所以在百年之后也要将其带入地下,继续陪伴自己。

这玩意儿有多高科技呢,据专家说(主要是咱们普通人也接触不到),这东西在使用之时灌入热水,有的可以伸缩,还有的可以跳动。

简直鬼斧神工,一点都不比现在那些电动的差,还没有频繁充电的麻烦。

铜祖的事咱们就此打住,我们再说回大云山汉墓。

墓主人是西汉江都王刘非的墓,而整个大云山的山顶,其实是一整片的皇家墓葬群。

大云山汉墓群示意图

如图,黑色的1号墓是江都王刘非墓,红色是两位王后墓,剩下的全是低等级妃嫔的墓地。

这位江都王的后妃陪葬团足足得有三四十位,很遗憾的是,因为刘非的主墓和两位王后的墓穴都被盗挖严重,一开始并未能出土有价值的带有铭文的器物,因此也不能断定墓主人的身份地位。

在刘非墓最终出土能够证明他身份的铭文之前,考古队员们到是在其中一个嫔妃墓里发现了一枚印章,上面刻着非常好听的一个名字——淳于婴儿。

另外,在淳于婴儿的墓里还发现了一个制造精美、设计巧妙的带钩。

淳于婴儿墓中出土的银质带钩

这枚银质的带钩是可以打开的,合起来是个整体,里面刻着四个篆字“长毋相忘”。

江都王刘非,坐镇一方的大诸侯,一国之主,后宫佳丽无数。

淳于婴儿,一个不记载于任何史册的后宫女子,因为两千多年后的一次抢救性考古发掘,从而被后人所知晓。

同时被后人所能窥见的,还有她和丈夫刘非的爱情。

无数的后人脑补一个王和他爱妃的这段情——他独宠她一人,甚至找人给她刻了这样的一枚精美绝伦、意义深远的定情信物。

长毋相忘,永远都别忘了我,别忘了我们的约定。

多美凄美,多么感人。

我一开始的时候,也这么随大流地去想,但是我这人吧,有时候脑洞跟一般人不太一样,好端端的事情里,非得喜欢看出点不对劲来。

臭毛病,哈哈。

说一下我队这事儿的看法。

一个光陪葬的有地位的妃嫔就多达几十人的诸侯王,终其一生,所经历的女人可谓是数不胜数,他真的会跟自己的某个女人“长毋相忘”吗?

短时期内,可能会吧。

时间长了,难说。

这就像是一个不断会拥有最新、最好的玩具的孩子,你要说他最爱哪个玩具,我想最大可能性的回答就是:下一个。

否则,这么有意义的定情信物,难道不应该是多情的王和他最爱的女人各执一半,即便是到了坟墓,也期待着将来能够再合二为一的那一天吗?

这样一来,爱情故事不是更凄美感人么?

当然,可能还有一种其他的解释,那就是:万一这带钩并不是江都王刘非送给她的呢?

这事儿可就大了,不敢想象。

OK,打住,这脑洞不能继续开下去了,否则凄美变狗血,估计很多女同志们会恨我的。

其实跟朋友们展示这些,是希望大家能够在教育专家和历史老师们编纂的、严肃刻板的历史教科书之外,见到教材里为我们呈现的那些古人的真实一面。

他们不应该是死板的、教条的,仅仅出现在你我的历史考试卷上的标准答案,他们也曾经是鲜活的、有趣的、充满个性的人。

任何一个故事,只要有形形色色有趣的人,才是真正好看好玩的故事。

历史也是一样,你永远搞一堆刻板教条的历史人物形象出来,好人就是“伟光正”,坏人就是乱臣贼子、大逆不道,人人得而诛之。

历史书总是这样的脸谱化、具象化,谁会爱学爱看?

好了又扯远了,毕竟很多人都是想来看《竹书纪年》和不同版本的《道德经》的。

收一收,咱们继续往下聊。

其实上期故事里我提这两部书,是觉得相对比较有代表性,并不是说我们只研究这两部书就能怎样怎样。

中华文化浩如烟海,我们只是作为爱好者或只是简单感兴趣的人,管中窥豹,略加了解而已。

先说《竹书纪年》(以下简称《竹书》)。

这本书的关键词有两个:颠覆,争议。

《竹书》的来历很有意思,也得感谢一个盗墓贼。

距今大概多年前,正是三国之后的西晋时期。

这时候的皇帝是司马炎,也就是《三国演义》里,被诸葛亮空城计吓走的司马懿的孙子。

这个时期,在汲郡(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卫辉市)有个很厉害的盗墓贼,名叫不准。

不准应该也是一位寻龙点穴的高手,他找到了一处春秋战国时代的王墓,墓主人是魏襄王(还有一种说法是魏安釐王)。

不准打洞进入,除了财宝之外,居然在墓里发现了数目惊人的春秋战国时期竹简。

有多少呢,一共装了好几十车。

这些竹简上书写的汉字,全都是秦始皇统一文字之前的战国“蝌蚪文”,不准的文化水平不高,自然是看不懂,但是大受震撼。

如此大量的前朝古文献,自然是非同小可,很快就被皇帝司马炎知晓,他下令安排史官接手,进行翻译和整理的工作。

因为这些战国竹简出自汲郡的魏王墓地,所以一开始叫作《汲冢书》或《汲冢纪年》。

不准在盗墓的时候,应该也按规矩没点蜡烛,所以为了照明,就从这些竹简里顺手扯了些点着了用来照明,所以这些竹简从一开始就是不全的。

但它们的珍贵,却是不容置疑的。

要知道,秦始皇焚书坑儒,几乎烧尽了天下史书,这给后人掌握秦朝之前的历史造成了极大的障碍。

而这套《竹书》编写于司马迁的《史记》之前,比史记还早了二百多年。

因为编得早,得以早早跟随它的主人埋入地下,侥幸逃过了秦始皇的焚书运动,得以流传后世。

但是为啥这么重要的历史文献,如今很多人别说不了解,甚至听都没听过呢?

这是因为,《竹书》里的记载实在是太颠覆了。

它几乎将《史记》以及儒家的许多学说全都推翻,给后人呈现了一个分外黑暗、但可能分外真实的远古时代,所以后来一直都被历朝历代视为禁书,不得传世。

举例来说,我们学习中国的远古历史,也就是俗称的“道德三皇五帝”,无论是传统的儒家学说包括《史记》在内,还是当今我们的历史教科书,都是说在那个私有制还未产生的年代,人民的道德水准非常之高,就连皇帝的位置,都是进行禅让,而不是世袭。

比如尧帝传位于舜,而舜又将帝位禅让给大禹,都是上古时期的道德典范,是我们后代之人学习历史时要深刻体会并学习继承的优秀传统。

但《竹书》里的记载根本不是这样。

它说:尧帝德衰,被舜囚禁于平阳,并逼他退位,舜则自己坐了帝位,而且还阻挠丹朱(尧的儿子),让他们父子不得相见。

它还说:舜帝即位后,清洗残杀了尧帝之前的许多心腹大臣,并积极扶植自己的力量。

这些被杀的大臣里,就有大禹他爹鲧,所以大禹记恨舜,最后在夏地击败了舜,并将其流放苍梧至死。

大禹死后,儿子启即位,建立夏朝。

按《史记》的说法,协助大禹治水的功臣伯益被任命为执政官,地位只在夏朝皇帝启之下,是启的肱股之臣。

伯益尽心尽力地辅佐夏启,后来生病而亡,活了一百多岁。

但在《竹书》的记载里,伯益是密谋篡位的乱臣贼子,最后被启杀死。

类似的颠覆性的记录,在《竹书》里还有很多。

也正是因为它所记载的历史太过颠覆,太过暗黑血腥,太过于违背传统的儒家学说,所以无论在后世的帝王统治阶级还是历史学者们看来,这本书都具有很大的争议性。

甚至很多的学者直接就批判《竹书》是假的,是伪造的。

因为这本书在唐宋时期因为安史之乱、五代十国等战乱,有过散佚的经历,后又被民间的有识之士重新搜集整理,也确实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它的可信性。

当然,我是不赞同直接就给《竹书》判死刑的。

它绝对有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而且它所记载的历史,也绝对不能以一句简单的真假来断定。

那如何判断《竹书》的真实性呢?

我觉得我们还是要寄希望于进一步的考古发现——我们应该相信,《竹书》不会是绝无仅有的,也可能在未来的考古发现中,考古专家和历史学者们还能够发现跟《竹书》同时代甚至年代更早的史料记录。

这样,我们就能对比考证,看看到底哪些故事才是历史的真相。

也就能看出,我们如今所学习继承的历史和文化学说,有没有被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们出于种种目的,进行过修改和加工。

而我接下来要跟列位说的不同版本的《道德经》,其实就是一种相同的例证。

这就是很多人所谓的中国“道家真相”,来自于著名的长沙马王堆汉墓的秘密。

五十年前,年,湖南长沙。

解放军医院的战士们响应军委“加强战备,防止敌人突然袭击”的号召,在其驻地——距离长沙市中心4公里远的马王堆挖掘防控掩体。

马王堆是个大土包,在这里挖防空洞,简直再合适不过。

一开始,挖掘土方的工作十分顺利,但几天之后,战士们发现越挖越不对劲,首先是土层变得越来越硬,而且开始不断挖出一些很奇怪的白泥。

这些白泥又细又软,就像在炊事班帮厨时和面的面团似的。

这些白泥,就是古墓常用的白膏泥,起到防水、密封、防腐的重要作用,是我国古人高超绝伦的墓葬智慧与技术的体现。

战士们都没见过这种东西,觉得很奇怪,医院的一位领导。

领导到场,也觉得稀奇,就让战士们在这层泥上打个洞看看。

战士们拿工具钻了半天,终于打透了这层厚厚的白泥,钻了一个孔洞。

就在这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一股急促的气流从那个孔洞中喷出,嗤嗤作响,而且十分的呛人。

好巧不巧,院领导此时正好划燃火柴点烟,火苗瞬间就引燃了那奇怪的气体,狭窄的洞内顿时发生了爆燃。

一个蓝色的火球爆响之后,源源不断往外喷气的孔洞处瞬间变成了一道蓝白色的火舌,吓得众人赶紧都撤出了洞外。

这,就是后来震惊世界的中国近代考古大发现——长沙马王堆汉墓向世人展现的第一个神奇。

医院挖防空洞挖出神奇蓝火的事情不胫而走,绝大多数人一开始都认为这可能是地下掩埋的炸弹或军火。

但医院里有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听闻后,对院领导建议说可能是一座古墓。

很快,湖南省博物馆的专家也知道了消息,马上就意识到,这绝对是一座保存相当完好的古墓。

中国古代的许多墓葬,防盗机关术非常高超,其中就有这种被业内称之为“火洞子”的墓穴。

这类墓穴的密封性都是一流的,古代的工匠们用至今不为人知的秘术在墓道里封入大量神秘的可燃气体,遇火即燃。

一旦盗墓贼在盗洞里点燃明火,即刻就会被剧烈的爆燃烧成焦炭。

湖南省博物馆的专家们赶到马王堆的时候,已经是三天之后了,那道火焰还在燃烧,但是已经微弱了许多。

专家就是专家,马上想到要堵上洞口,减少气体的外泄,然后收集这种神奇的气体,以便后续进行研究。

但毕竟中间时间隔得太长,气体的喷发已经十分微弱,他们只收集了极少的量,并不足够研究之用,所以这些气体的成分,也只能继续保持千古未解之谜,以待后世其他的机缘。

这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的第一个遗憾。

不但没能有效收集到可燃气体进行研究,而且因为这种气体过量的泄露,也对接下来的进一步发掘带来了影响。

因为,后来专家们发现,这些气体绝对不仅仅是防盗那么简单,它们的存在,更像是对墓葬的一种保护,保护墓中的一切与世隔绝,千年不腐。

接下来,我们聊聊马王堆汉墓的几个神奇之处。

第一,千年不腐黑科技

根据后来的挖掘,发现该墓葬一共有三处墓穴,最大的也就是发现可燃气体的墓穴,乃是三号墓,墓主人是位女性,从墓中出土的铭文判断,她的名字叫辛追。

辛追夫人复原相

也就是震惊世界的长沙马王堆女尸。

最小的是二号墓,墓主人是利苍,辛追的丈夫,而紧挨辛追墓的一号墓,乃是利苍儿子的墓。

马王堆汉墓示意图

尸体防腐,是无论中外的古人孜孜以求的技术,像埃及有木乃伊,古代的楼兰也有前年不腐的女尸,但那些都是无一例外的干尸。

只有长沙马王堆的辛追夫人,是一具出土的时候还面目如生的湿尸。

她的棺椁被打开时,尸体全身被层层丝绸所包裹,浸泡在内棺清澈透明的棺液里面,人手一碰,这些棺液就变成了茶棕色。

专家一开始以为这些棺液是尸体腐烂所形成的尸液,没有想到这竟然是古人防止尸体腐烂的黑科技,所以就将这些棺液全都倒掉了。

直到最后有人意识到这点,这才紧急补救,仅仅留下了两小瓶液体作为样本。

专家将裹尸的丝帛割开后,赫然发现一具年龄在五十岁左右的女尸。

她的肌肉富有弹性,关节还可以活动,透过皮肤还能看到皮下的血管,更神奇的是,她的脑组织和内脏也没有腐烂,甚至胃里面还有没消化的甜瓜子。

经过许专家多年的研究,最后不得不承认,这样的防腐技术,至今无解。

专家考证,辛追墓是于公元前年封土,到年发掘,历经了年,不但尸身不腐,而且墓室打开时,里面所有东西全都跟崭新的一样。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

历经两千余年仍光亮如新

之所以有如此逆天的防腐黑科技,专家分析跟墓地的形制和埋藏方式有极大关系。

墓穴都呈漏斗形,上面是厚厚的夯土,下面则是白膏泥的封土,打开后下面是一整层木炭,起到吸湿防潮以及外壳保护的作用。

马王堆汉墓剖面示意图

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漏斗

而那层可燃气体,就被两千多年前的古人用至今无法参透的科技,封闭在棺椁和木炭外壳的中间,历经两千多年都不曾泄露。

打开木炭层之后,下面是一层竹席,将整个棺椁包裹得严严实实。

这层竹席刚出土的时候,就像是刚刚下葬时一样,还保存着嫩黄色,崭新如初,但一接触到外界的空气,马上就变黑腐烂,一碰即碎。

更神奇的是,在辛追墓里出土了许多的一个漆盒里面,竟然还保存着一份两千多年前的藕汤。

可惜的是,这份藕汤在见到空气后,也迅速地挥发腐烂了,只来得及让考古队员拍摄了一张照片。

地下埋藏两千多年的藕汤,仅留下这么一张照片

再说一件绝世奇珍,素纱襌衣。

注意,襌(音单),衣字旁,不是禅字,别读错。

这衣服有多神呢?

这件衣服用“薄如蝉翼”都不足以形容它的轻薄,衣服仅重49克,可以折叠后放入一个火柴盒中。

为了复原这件襌衣的技术,现代专家们花费了十年的时间,终于做成了以一件复制品,但重量在49.5克。

而原品的襌衣是包含了领口和袖口的,复制品如果加上领袖口,重量还要大。

据说这件国宝价值高达3亿美金,而且是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

还有一个小传闻,有人说这件襌衣乃是古人的情趣内衣,具体是什么用途,大家还是自行揣摩吧。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让大家领略一下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到底有多么牛掰。

接下来咱们说说真正厉害的。

第二,被后世误读的道家真谛

长沙马王堆汉墓真正的主人,最终被证实为利苍。

也就是最寒酸、规模最小的二号墓的主人。

利姓,是道家最正宗的姓氏之一,而利苍就是一位道家高人,曾经帮助刘邦对抗楚霸王项羽,平定天下后被封为轪候,定居长沙,为长沙国丞相。

利苍道法高深,去世后按照道家的丧葬之礼下葬,所以他的墓是圆形,跟辛追墓和他的儿子墓形制完全不同。

作为道家高人,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的最大价值,在我看来应该是那些刻在竹简上、记在丝帛上的众多文字典籍。

这些典籍多大12万字,后来经过专家的整理,一共分成了42本古籍,集合整理出一整套(全七册)书,就叫做《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买来看看,各大网站都有售,均价在-元左右。

在这些古籍里,我们挑几本来简单了解一下。

先说老子的《道德经》。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老子言《道德经》,都是道经在前,德经在后,无论你去哪个书店或是网站购买,买到的《道德经》都是这个版本。

但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古籍文献里有一套《老子》的帛书,分为甲乙两个版本,都乃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的《德道经》。

德,是人的修为,道,是自然规律。

德在前,说明老子的思想最先注重的是个人的修为,只有自身的思想境界、修为素养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无限地领悟和靠近大道。

两书的名字虽然看起来只是简单两字的颠倒,但这里面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却是天差地别。

专家经过整理解读,发现这套《德道经》里所记载的老子道家思想,竟然跟现世广为流传的《道德经》有许多大相径庭之处。

老规矩,咱们还是举例来说。

世传本《道德经》开篇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但帛书《德道经》的道经篇开头却是: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噭,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有玄,众眇之门。

大家看看,差别大吗?

咱们再接着看。

世传本《道德经》里说:大器晚成。

但《德道经》里的原文却是:大器免成。

这不是通假字,老子的意思就是说:你是大器,不用晚成,你不是大器,再晚也成不了。

多么接地气的大实话。

再有,《道德经》说:曲则全,枉则直。

后世根据这句话,化出一个成语:委曲求全。

这句话的意思可以翻译为:委屈反而可以保全,弯曲反而可以伸直,也是后世圣人所宣扬的:成功的秘诀在于守“道”,而不在于过分地宣扬自我。

而《德道经》里说:曲则金,枉则定。

可以看出,老子的本意,并不是让我们面对困难时一味的委曲求全,而是要勇敢面对,坚持自我。

说白了,两者的含义完全相反。

老子作为道家学说的创始人,可能完全想不到后人把自己的学说进行了怎样的调整和修改。

真细思极恐。

我们再看一本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重要典籍,《黄帝四经》。

一共包含四部经典:《经法》《十大经》《称经》《道原经》,一万一千余字,据说乃是黄帝亲自所著。

根据我们两千多年的儒家学说,黄帝是“垂拱而治”,乃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治理天下靠的是君臣大义,似乎毫不费力。

但《黄帝四经》里的记载,却又完全不一样。

这部书里记载,黄帝大战蚩尤,擒获后杀了他,并将蚩尤的人皮扒下来,做成箭靶子,让人用箭去射,射中了还有奖。

蚩尤的头发和首级被黄帝做成一面旗子,起名叫蚩尤之旌。

另外,蚩尤的胃也被黄帝命人做成了蹴鞠(足球)供人去踢,踢得好的人也有赏赐。

最后,蚩尤的肉也没浪费,而是做成了肉酱,给天下的人分而食之。

而黄帝所做的这一切,其实都是大战之后,对天下民众的警示。

你们谁要是敢不听我的禁令,不遵从我的思想,那么蚩尤的下场就是你们的结果。

如此残酷、暗黑,这哪里还是我们印象里“道德三皇五帝”之首的黄帝应有的作为?

其实黄帝的出发点,就是因为蚩尤之前太过残暴,所以他要以暴制暴,用蚩尤所做的一切来还施彼身,这也是黄帝所推崇的“大道”的体现。

而且能看出来,黄帝还是非常实在的,自己亲自做的事情,绝对不矫枉粉饰、藏藏掖掖,是怎么回事,我就如实地记录。

真不可思议。

第三,震撼世界的天文发现

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中,还有很多关于道家占星术的著作。

我们挑两部来看,一部是《五星占》。

五星,就是指木金水火土五大行星。

经后世学者研究考证,《五星占》所记载的金星会合周期为.4日,比今测值.92日,只大了0.48日,误差只有万分之几。

土星的会合周期为日,比今测值.09日只小了约1.09日;恒星周期为30年,比今测值29.46年只大0.54年,其精确度令人惊讶。

帛书中还谈到金星的会合周期“五出,为日八岁,而复与营室晨出东方”,也就是说,金星的5个会合周期刚好等于8年。

在《五星占》出土前,这些天文发现,本都是近代西方科学家的功劳。

可在它出土后,法国著名天文学家弗拉马利翁的《大众天文学》第2册里说:“8年的周期已经算是相当准确的了,事实上金星的5个会合周期是8年减去2天10小时”。

在那个没有当今的精密天文观测仪器的时代,我们古代天文学家的水平,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我们要认识的第二部书,名叫《天文气象杂占》。

该书中详细记录了31颗彗星的名称、运行周期,而且还一一给它们画了图像。

现代天文学家研究发现,观察这些彗星的运行周期,最少需要年时间,中国的古人们是如何做到,并且进行了如此科学精准的记录的?

另外,这些彗星的图像,现代天文学家们需要依靠天文望远镜才能观测到,他们将这些彗星的照片跟帛书中的图形对比,竟然发现完全一致。

这些发现也让后世的法国天文学家深感震撼,他们说,仅凭这套天文杂占,就充分说明中国人的历史远远不止五千年。

这又该如何解释?

难道遥远的古代,真的有地外文明、外星人光顾地球并教授了先人们如此的智慧与科技吗?

真不敢想象。

不知不觉,一下写了这么多。

我倒是没写累,但怕大家读累了。

因为信息量实在太大。

最后,再聊点轻松愉悦、人人喜闻乐见的东西吧。

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众多典籍中,还有传说中的道家秘术——《合阴阳》。

也就是所谓的房中术。

里面详细记载了所谓的“十动”“十节”“十修”“八动”等知识与姿势。

简单摘抄一下,大家感兴趣的可以自行网上搜索学习。

十节:一曰虎游,二曰蝉附,三曰尺蠖,四曰囷角,五曰蝗磔,六曰猿踞,七曰蟾诸,八曰兔骛,九曰蜻蛉,十曰鱼嘬。

十修:一曰上之,二曰下之,三曰左之,四曰右之,五曰疾之,六曰徐之,七曰希之,八曰数之,九曰浅之,十曰深之。

八动:一曰接手,二曰伸肘,三曰直踵,四曰侧钩,五曰上钩,六曰交股,七曰平踊,八曰振动。

但是大家千万别以为这就是简单姿势教学,那就太low了。

这里面其实包含了至高的大道,如果看不懂,最好还是别轻易模仿,当心走火入魔,哈哈。

后记: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吧。

想讲的东西太多,其实随便一个话题展开,就是一门学问,绝对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

还是那句话,我们作为普通人,保持一点对于历史的兴趣和敬畏,多去了解一些古人的智慧和思想,对我们是大有好处的。

当然,在我看来,这其中最有意思的,其实还是那种种的未解之谜所带来的神秘吸引力,在诱使我们这些后世之人不断去钻研探索、研究考证。

不过,我们普通人都不是专业的学者,自然不可能达到专家学者们的高度,也不可能对这些研究做出什么具体的贡献。

但我们的兴趣和爱好,却能从另一个层面促进这些学问的研究和进步。

试想一下,一个文化贫瘠、思想僵化的民族,怎么可能是一个充满活力与希望的民族呢?

谨以此文,与诸君共勉。

喜欢今天故事的朋友,别忘了点赞在看转发都安排一下。

咱们下期再会,爱你们!
1
查看完整版本: 两千多年前中国道家顶级秘辛房中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