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疆,是举世闻名的“瓜果之乡”、“歌舞之乡”,这里除了大美风光、多彩人文、特色美食和醉人瓜果之外,美丽动人、能歌善舞的新疆姑娘,也会给每一个去过新疆的人留下难忘的印象。新疆姑娘身着色彩斑斓的民族服饰,想必大家也会充满好奇。
这种民族服饰名叫“艾德莱斯绸”,产于新疆和田地区,这里是古代丝绸之路南路的交通枢纽和重要的丝绸集散地,也是西域三大丝都之一。和田丝绸交易的历史地位久享盛名,早在公元前二、三世纪和田丝绸贸易就非常兴旺,两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贸易尤其繁荣,唐代后进入鼎盛时期。大批中国丝绸经由此运往中亚、中东直到地中海沿岸国家,唐代时和田出产的施绸多销往中原,深受中原王公大卿们喜爱。
艾德莱斯绸质地柔软,轻盈飘逸,纹样丰富,色彩缤纷,按色彩分为黑艾德莱斯、红艾德莱斯、黄艾德莱斯和多色调艾德莱斯,多色调艾德莱斯尤其受年轻姑娘喜欢,与沙漠单调的色彩形成强烈对比,展现了当地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审美的追求。
古老的艾德莱斯绸,制作工艺比较繁复,要经过蚕茧煮沸抽丝、并丝、卷线、扎染、绘图、捆扎、分线、上机、织绸等复杂环节才能完成。和田、喀什地区是新疆主要蚕桑区,当地丰富的蚕桑资源为艾德莱斯绸的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保障。
在和田地区洛浦县吉亚乡,我参观了当地传统的艾德莱斯绸手工作坊,见证了艾德莱斯绸缫丝、纺线、印染、纺织等的全过程,这项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纺织技艺深藏着独一无二的纺织文化。
艾德莱斯绸除了采用天然蚕茧和天然植物染料等环保原材料外,最大特色在于所采用的是“扎经染色”工艺。这种古老的染色工艺,就是扎住经纱分层染色,扎的地方无色,不扎的地方有色,层次极为丰富,图案犹如水纹,自然天成。
流传了两千多年的“扎经染色”工艺,造就了艾德莱斯绸纹样的丰富性和独特性,每一块绸缎的颜色和纹样都不相同,天底下没有两块一模一样的扎染艾德莱斯绸,这是它的魅力所在。正因如此,这种传统的手工技艺才得以传承千古,深受人们喜爱和追捧。
但相比现代机器织的艾德莱斯绸,纯手工纺织花费的时间要多得多,工艺也要复杂得多。尽管如今已有大量机器取代了传统的人工纺织,但在洛浦县吉亚乡还是保留着一些艾德莱斯绸家庭作坊,如今当地的传承人仅剩60余人,这门传统的手工织染技艺曾一度濒临失传,吉亚乡也成了艾德莱斯绸的重点技艺保护基地。
在吉亚乡手工作坊,我看到了当地老人专注而娴熟的纺织技艺,感觉非常震撼。他们熟练操作让梭子在丝线间来回穿梭,要完成左右各20下,方才织出1厘米绸布。这里最好的工人一整天,也只能织出6米长、0.4米宽的艾德莱斯绸,都说“慢工出细活”,手工纺织的艾德莱斯绸自然就有着机器无法企及的工艺。
但我在这里看到的大都是中老年人在工作,当地年轻人大都已经不会这种技艺。为了传承艾德莱斯绸技艺,当地有关部分开展了“以老带新”,在中小学开办免费学习班等形式。经过一系列的培训,如今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掌握了艾德莱斯绸的全套生产工艺。
艾德莱斯绸,是自然与智慧的奇妙结合,身着艾德莱斯的新疆姑娘,更是惊艳了生活,美爆了世界。年“艾德莱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丝绸之路的活化石”、“21世纪最后的手工业”之一的“艾德莱斯”无疑将迸发新的生机,创造新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