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碧水,潮起潮涌黄海中,华夏一统,千古一帝秦始皇。
听涛声,古人古船天台下,祈求神丹,方士徐福寻仙山。
浅夏时分,山色黛绿,微风徐徐,让我们追寻古人的足迹。登上瑯琊台,感悟瑯琊文化的魅力。与你身边的她一起追寻最美星空,揭开古代春秋的神秘面纱。
瑯琊台景区,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滨,面积9.8平方公里,海拔米,属国家AAAA级风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是瑯琊文化的承载体和支撑点,自古就是访古探幽的名胜佳地。
瑯琊台山海奇伟,风景壮观,观台旭日,天梯垂云,斋堂泊船等独具其胜。东,北,南三面环海。北面与有“碧波银浪金沙滩”美誉的龙湾相连,东北与海岸名山大珠山隔海相望,东面有“灵岛浮翠”之称的灵山岛。
瑯琊台前的斋堂岛,相传为秦始皇登台时,其侍从斋戒的地方,西北有越都秦郡古址瑯琊城。
众多景点如山花烂漫,共同构成了一幅美轮美奂的山,海,滩,岛交相辉映的美丽风光画卷。
心旷神怡登此山,观海万倾涌浪,碧水茫茫,问谁一统华夏,千古一帝;
春夏秋冬看云林,听雁月下鸣啼,银光闪闪,今朝风光更好,万载留名。
走进瑯琊台,看着这满山象征着生命力的绿,心底便会生出无尽的欢欣与喜望,令人们不得不沉醉在这片绿色天地里,流连忘返,久久不愿离去。
浅夏的天,时而蓝天白云;时而细雨如织;时而阳光灿烂。随心所欲的大自然将大地山川装扮得分外妖娆。俯瞰青山,绿波涌动,处处高大乔木遮荫蔽日,橡树,板栗,槭树,洋槐,枫树,梧桐,曲柳,银杏,松柏,竹林交织成一片绿色的海洋,葱郁茂密,林中小路,潺潺流水,亭台楼阁掩映其间,风景如画。
据史料记载,西周初,姜太公封齐,作八神,其八曰“四时主”,祠瑯琊。
春秋时期,齐桓公在这里设置瑯琊邑,称之为“东境上邑”。
越王勾践灭吴后,北上称霸,于公元前年将国都从会稽迁到瑯琊,在瑯琊山建起观台,以望东海,在台上“歃血为盟”,号令秦,晋,齐,楚四国君王共同尊辅周室。
此后,历经八代君主,共年,国都一直设在这里。
公元前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天下设36郡,瑯琊便是其中之一,郡府就设在现青岛西海岸新区瑯琊镇。
秦始皇进行过五次大规模巡游,其中三次登临瑯琊台。
公元前年,他东巡郡县,南登瑯琊,“大乐之,留三月”,迁徙三万户百姓于瑯琊台下,免除12年的徭役,重筑瑯琊台,在台上刻立石碑,歌颂秦德,并接受方士徐福上书,派遣他率领数千童男童女出海寻仙祈福。
此后,秦二世,汉武帝,汉宣帝,汉明帝等帝王也多次临幸瑯琊台。
这里的秀山明水也令众多的文人墨客所向往,留下了大量歌咏瑯琊的诗文华章,使瑯琊台成为驰名天下的千古名胜。
山中的花岗岩石阶,开辟出一条简洁明快的步行小路,顺山势登顶,既减少了登山者的困难,又平添一道美观的靓照,环绕盘旋直达山峦深处。
石路玉带绕峰峦,揽胜心怡山林间。
日月如梭写春秋,乾坤能得几人闲。
登山观景,走在木栈道上感觉到是一种享受,踏实而有弹性,那连接在一起的灰暗色的木块,象一条山间清溪,渐渐伸展没入密林深处,曲径通幽,极目看尽翠绿。
千重碧树笼清风,一道木栈留倩影。
青山着意迎远客,密林深处闻水声。
登上瑯琊台,雄略盖四方。文武大臣追随左右,伞罗盖下,秦始皇右手稳端酒樽,左手苍劲指向远方,尽显千古一帝之霸气,不愧为华夏始皇大帝。
看到这栩栩如生的石雕,浮想联翩:金戈铁马,击鼓鸣锣,摇旗呐喊,阵前厮杀,七国征战,春秋五霸,商鞅变法,荆轲行刺,孙庞斗智,嬴政登基等脍炙人口的历史进程和久远的故事,心中油然而生慨叹!
遥想两千多年前李斯,刘邦,项羽,张良,韩信,英布,王翦,廉颇,蔺相如,李牧等众豪杰,不由击掌为他们的智慧,忠勇,刚猛而赞叹!
历史,先祖的华章,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一幅熠熠生辉的画卷,值得我辈浏览,值得我辈追忆。
秦始皇登上望越楼,看向大海的远方,回想灭掉齐楚燕韩魏赵六国,一统华夏的霸业,帝王之骄盛气质油然而生,霸气跃然脸上。望穿秋水,此刻正盼望为他寻找长生不老药的徐福船队顺利归来。
据《史记》记载,两千二百多年前,秦始皇东巡瑯琊,筑起瑯琊台之后,齐人徐福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神山有仙人居住,请得斋戒,与童男童女求之。徐福受秦始皇派遣,率数千童男童女入海求长生不老药。经过多年的航海探险,最后“得平原‘广泽,称王不归”。
近年,经许多专家考证认为,当年徐福一行从瑯琊港出发,经山东沿海至庙岛群岛,高丽釜山,横渡海峡,最后到达日本。他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推动日本社会迅速由绳纹时代进入弥生时代。到达日本之后,徐福一行向日本人民传授了种稻,冶铁,捕鲸及医药等知识。他被尊崇为多种“神”,今天,纪念徐福的庙,祠,墓,公园等遍布日本各地。
徐福选了个吉日,举行隆重的楼船下水仪式,瑯琊郡数万民众来到瑯琊港为徐福船队送行。求仙船队沿中国东部沿海寻找神山,几年过去了,他们在沿海一带留下了许多故事,但却始终未能到达日夜向往的神山。
徐福回到瑯琊台,立即进行再出海的准备,他四处搜罗各种文化典籍,招募各种工匠,挑选五谷种子。公元二一零年,秦始皇第三次来到瑯琊台,徐福立即晋见他,向秦始皇叙述了求仙受到大鱼阻拦的经过,请求配备善射者,秦始皇并未马上答应,当晚他梦与海神苦战,醒后请博士占梦,博士说必须除去恶神才能到达神山取得神药,于是,秦始皇挑选了弓箭手护送徐福出航。
公元二一四年春,徐福船队又一次从瑯琊港起航,秦始皇亲自率领朝中文武大臣送行,牵着徐福的手,北到荣城山,又到芝罘,见海面跃起一群大鱼,秦始皇一行连连放箭,射杀一巨鱼,始皇遂告别徐福,登岸西去,徐福继续扬帆东行。徐福船队战风斗浪,经庙岛群岛,朝鲜釜山,越过日本海峡,终于到达日本列岛。他见这里平原广阔,河渠纵横,正是创建理想之国的宝地,固而留之不归。
跺脚沟,是瑯琊台山顶流向山脚下的一条小溪,溪水清澈,汇入碧潭。相传秦始皇筑瑯琊台,为了使之高冠群峰,以便他能无遮无碍地眺望徐福求仙船队的归来。但随着瑯琊台越筑越高,与它相邻的西侧山峰也随着增高,秦始皇见状,怒发冲冠,在西山上狠狠地跺了三脚,大声喝道“我再让你增高”,那西山才停止了长高。他跺脚的地方成了一条山沟,人们叫它“跺脚沟”,清清的溪水常年流水潺潺,伴随着的是树木葱茏,鸟语花香。
有诗为证:
帝王寻仙舟车行,眼前无障谁争峰。
宝足三跺成深沟,潺潺流水弄清影。
宽阔的台阶,素雅的色调,登山回望,视野开阔,海湾,沙滩,平川一览无余,美丽的海陆空风景尽收眼底。这便是秦御路,秦御路是秦始皇登瑯琊台的三条御路最北边的一条,共有级台阶,斜长米,宽7米,设有四个平台,中轴线是由四方砖铺成的,是秦始皇坐着特制的御桥通过的道路,皇帝走中间,群臣走两边,两边的栏杆扶手都是用花岗岩石雕饰而成,栏头的装饰是松陵,松杆。这是秦代人们喜爱松树的标志。
两千多年过去了,彼时的帝王将相黎民百姓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战国风云已烟消云散。风光秀丽的瑯琊台依然矗立在黄海之畔,厚重的秦代文化底蕴依然散发着无瑕想象。瑯琊台,秦始皇领文武百官祭海的地方,徐福出海寻长生不老药的地方!
风光秀美瑯琊台;海天一色瑯琊台;历史悠久瑯琊台。
作者简介:段玉玲,男,山东莱西人,年生人。年2月应征入伍,服役于原铁道兵5师,年1月集体转业至中铁15局,年夏调济南铁路局烟台车务段工作,现已退休。
编辑:李勋修(奎先达坂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