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唐朝时期的重要战争梗概,农民起义战争以及
TUhjnbcbe - 2024/12/30 12:49:00

唐代时期的战争,主要是发生于其初期的统一战争、中后期的平定藩镇战争、唐末的农民起义战争以及少量的对外战争。

唐代战争波及的地区范围十分广阔盛唐王朝的前期,由于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繁荣,基本上是太平盛世,鲜有较大规模的战争活动。

一、唐朝的统一战争

唐王朝自其开国之君李渊于公元年称帝后,即开始对隋末的农民起义军及各地的割据势力进行大规模的统一战争。

1.统一北方和中原地区的战争自武德元年(公元年)至武德六年(公元年),进行了对占据河陇地区的薛举和北方的刘武周集团的作战,在击灭这两大集团后,又将占据东都洛阳的王世充势力平定。

自贞观三年(公元年)起,又与北方和西北地区诸部族东突厥、吐谷浑、薛延陀、高昌、西突厥等作战,将西北的广大疆域统一于中央王朝的麾下。

2.统一中国南方和西南方的战争自武德四年(公元年),开始对占据长江中下游的萧铣和占据江淮地区的辅公作战。

在顺利击灭敌人后,又于贞观十二年(公元年)开始对西南地区的南诏和吐蕃部族的统一战争。经过多次交战,终于将中国的西南方归于一统。

3.唐统一中国东北和东征高丽的战争唐王朝自贞观十八年(公元年)起,开始统一中国的东北地区,继之,进行东征高丽的5次作战,最后终于使高丽臣服。

二、唐王朝对藩镇和藩镇之间的战争

唐王朝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年开始,即展开了对割据叛乱藩镇的征讨作战。经过8年的征战,虽将“安史之乱”平定,叛军首领安禄山、史思明等均被击杀,但盛唐王朝却自此逐渐走向衰落。

自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年)起,唐廷与藩镇间、藩镇相互之间的战争此起彼伏,连绵不断。此时,唐中央王朝已无力单独征讨,只能借助藩镇的力量,攻打叛乱的藩镇。

这种混战不止的局面一直持续到公元年,这给唐王朝整个社会生活带来无穷的灾难唐王朝在对叛乱的藩镇作战中,虽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也取得了许多胜利。

发动叛乱的首领,诸如仆固怀恩、哥舒晃、田承嗣、李灵曜、田悦、梁崇义、朱滔、李希烈、朱泚、李怀光、吴少诚、刘癖、李绮、王承宗、吴元济、李师道等,大部分都被击败或消灭,维护了唐帝国的统一。

三、唐代末期大规模农民起义战争

唐末,统治集团更加腐朽没落,上有皇族大臣、宦官、朋党的争权争斗仇杀,下有贪官污吏的横征暴敛,百姓苦不堪言,社会诸多方面的矛盾急骤激化,从而激起了规模越来越大的农民起义战争。

裘甫、庞勋领导的农民起义战争自唐宣宗大中十三年(公元年)起,首先爆发了裘甫领导的农民起义战争,声威遍及浙东、浙西。唐王朝调兵遣将将其镇压下去。继之而起的以庞勋为首的戍卒起义,迅速发展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义军以徐州为中心,占据了江淮间的许多重要州县,众至30万,屡战屡胜,威震江淮,后被唐将康承训等击败。

2.王仙芝领导的农民起义战争唐僖宗乾符元年(公元年),王仙芝首先率领农民起义,后得到黄巢率众响应。王仙芝军自今山东西南部,转战至今河南、湖北地区,再挥军北上。于乾符五年,被唐将曾元裕等击灭。

3.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战争黄巢起义军与王仙芝分裂后,于乾符五年(公元年),首先攻占中原的许多州县,威逼唐东都洛阳。

后来,为避开唐军的层层封堵,挥军直下湖北和江西、安徽南部、浙江,再转至福建、广东等地区。黄巢军在攻占广州,占有岭南等地后,即率军北上,节节取胜,并于广明元年(公元年),胜利进占重要战略中心城邑东都洛阳。

义军稍加休整,即向唐都长安进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入关中门户潼关。继之,一路连败唐军,于广明元年十二月进占长安。唐僖宗仓皇逃走,黄巢军随即建立了农民起义军大齐政权,将唐王朝推向覆灭的边缘。

唐王朝为挽救其即将倾覆的命运,多处调兵遣将,均败在义军手下,后来,招诱沙陀部族李克用军南来,才将黄巢军击败。

黄巢军主动放弃长安东走,不幸,又犯了顿兵坚城陈州的重大战略性错误,终于无力扭转颓势,于今山东兖州地区,被唐军李克用、朱全忠、时溥等部击灭。

1
查看完整版本: 唐朝时期的重要战争梗概,农民起义战争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