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公元前210年,千古一帝秦始皇流泪吾,
TUhjnbcbe - 2024/12/31 10:06:00

“人从出生之日起,每过一天便向死亡靠近一步。”——高尔基《时钟》

死亡,一个令人生畏的字眼,从古至今,没有人可以逃脱与它遭逢的命运。人们常常遗恨“人生苦短”,“倏如流电”。

追求长生是埋在人类基因骨子里的夙愿,千古一帝秦始皇也不能免俗。

秦始皇赵政是个生性骄傲的人,他用10年时间隐忍蛰伏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力,又用10年时间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六国,统一天下后又用最后的10年时间寻找各种长生不老之法。在普通人看来,长生不老或许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但是在始皇帝赵政看来,长生不老是他理所应当,志在必得之物。

我们看看他对于自己统一大业的自我评价,或许能稍微走进千古一帝的内心世界。

39岁:德兼三皇,功盖五帝

公元前年,39岁的秦王政灭掉六国中最后的齐,完成统一大业。他坐在高高的大殿上,让大臣们为他拟定称号。大臣们纷纷谄媚说他立下了亘古未有的功绩,五帝也望尘莫及。古有天皇、地皇、泰皇,泰皇最高贵,就称为“泰皇”吧。

赵政却认为这些大臣的见识非常浅薄。普天之下凡是日月之光能够照到的地方,都是他的领土。三皇五帝若在,也不过会沦为他的臣子。他的功劳可是“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不若各取一字,就称作“皇帝”吧。

于是,中国第一个皇帝诞生了。不仅如此,秦始皇还将当时人人可用的“朕”字,垄为皇帝专享。相当于大家都在用的“我”字,如今只有他一个人可用了。

39岁的赵政认为:吾立下万世不朽的功绩,理所应当封神。而真人神仙都拥有长生不老之术,他也本应享有。于是在称帝后,秦始皇马不停蹄地开始了野心勃勃的巡游求仙之旅。

秦始皇

人生最后10年,5次大规模巡游:不是在巡游,就是在准备巡游的路上

公元前年,在决定好帝国的一系列新政后,秦始皇迫不及待地开始了他的“天子巡游”之旅。在秦始皇统治的最后10年,“巡游”成为他耗时最多,用力最勤的一件大事。

至于他巡游的主要目的,我们看看《史记》和竹书《赵正书》的记载:

更为书赐长子扶苏曰:“朕巡天下,祷祠名山诸神以延寿命。”——《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第二十七》

“吾当以今岁死,而不知其月日,故出游天下,欲以变气易命,不可于欤?”——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赵正书》

可以看出,秦始皇巡游,除了看一看自己打下的天下,威震下六国残余势力,最重要的就是要祷祠名山诸神以延寿命,逆天改命寻求长生。

在他称帝后,总共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巡游,基本上不是在巡游,就是在准备巡游的路上。

公元前年,秦始皇西巡陇西、北地,登临鸡头山(40岁)

秦始皇第一次巡游来到陇西(今甘肃省东南部)、北地(今甘肃庆阳市西南)一带,登上鸡头山。返回时在渭水南面修建了一座极庙,象征天极星,标榜自己的天子尊位。

公元前年,东巡齐鲁,封禅泰山(41岁)

仅仅过了一年,秦始皇便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巡游之旅,本次目标是封禅泰山,也是传奇色彩最浓厚的一次出行。

咸阳的儒生们都说真正的天子没有不去泰山进行封禅大典的,秦始皇一听,自然是不能落下。于是在公元前年,始皇帝一行人浩浩荡荡地东进齐鲁,登临了泰山。积土成坛,祭祀上天,刻碑颂词,宣扬功德。

封禅大典

下山路上遇到风雨,始皇帝躲在一棵树下避雨。不久天气放晴,始皇帝一挥手,将这棵树封为了“五大夫”。这件事被后代儒生们口诛笔伐,认为始皇帝封禅遇雨,说明上天并不承认他。

泰山

回来路上,秦始皇又向南登上了琅琊台。传说周穆王西游天下遇上了西王母,这样的神话传说自然引起了秦始皇浓厚的兴趣,他耗时费力地巡游,自然也是抱了能遇上一个半个神仙的目的。

周穆王遇西王母

别说,这次登临琅琊台,还真让他遇上了。据晋皇甫谧《高士传》记载,秦始皇在琅琊台遇到了一个卖药的老人,叫安期生。当地人盛传,这个安期生师传河上丈人,已经活了一千年。秦始皇非常高兴,与安期生密谈了三天三夜,并赐给他数千万金璧。安期生将这些金璧都置于阜乡亭离去,并留书约定:“后数年求我于蓬莱山。”而据《艺文类聚》的记载,安期生与秦始皇约定的是“千年后,再求我于蓬莱山”。

安期生

秦始皇见到留书后,马上派人寻找安期生,却不见踪迹。这时候方士徐福等人上书道,说海中有三座仙山,名为蓬莱、方丈和瀛洲,安期生或许居住在那里。秦始皇听到,马上派徐福、卢生等数百人入海寻找,结果遇到风浪折返。

始皇帝没有办法,只好在琅琊台立了十几个阜乡亭庙祠,并将三万户百姓迁徙到琅琊台下,免除十二年徭役,刻碑颂德,宣扬他的功绩。

安期生从此成为道家史上的名人,并对秦始皇以及后代帝王入海寻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返回咸阳的路上,秦始皇又来到湘山祭拜。结果遇到风浪,无法渡过湘水上山。秦始皇问博士:“湘君是什么神?”博士回答说:“是尧的女儿,舜的妻子,死后埋葬在这里。”秦始皇听完立即大怒,派三千刑徒将湘山的树木全砍光了,视为对湘君的惩罚。

湘君

秦始皇“大怒湘君”的故事很有名,很多人不明白始皇帝为什么敢惩罚神灵。前面提到,秦始皇认为自己立下了万世不朽的功绩,理当封神,而一个小小的女子并没有多少功劳,居然被封了神,还敢于阻拦他登临湘山的路,他自然十分恼怒。

公元前年,东巡博浪沙遇袭(42岁)

不到一年,秦始皇又开始东巡。经过阳武博浪沙的时候,遇到盗贼袭击。秦始皇大怒,命令全国大肆搜捕十天,一无所获。

这个袭击始皇帝的盗贼,不是别人,正是刘邦的盖世谋士张良。刺杀失败后,张良改名换姓,逃到了下邳躲藏起来。之后从黄石老人那里得到奇书《太公兵法》,潜心学习。

秦始皇遇袭后没有改变行程,继续往东前行,来到恋恋不舍的琅琊台,希冀再度遇到千岁老人安期生。落空后,只好失望地从上党返回咸阳。

公元前年,东临碣石,巡行北境(45岁)

休整了三年后,秦始皇再次出巡。这次来到了碣石(今辽宁省绥中县城西,山海关东)城门刻辞,并派燕地人卢生、侯公等人入海寻仙。

接着,秦始皇巡视了北方边境,从上郡回到咸阳。不久,卢生等人也回来了,仙人自然是没有寻着,但是找到了一本图书献给始皇,上面写着:“亡秦者胡也”。

秦始皇以为“胡”是指的北方胡人,于是派大将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向北攻胡人,略取河南地带。

前年,卢生、侯生等招摇撞骗的方士屡次寻仙不成,便向秦始皇欺骗道:“我们寻找仙人奇药屡屡不得,是因为有恶鬼阻拦。陛下出行时应当隐蔽自己的踪迹,这样才能遇上神仙真人。还有陛下居住的宫殿,也不能让臣子们知道,这样或许就可以找到不死之药了。”

秦朝方士

卢生等人原本以为秦始皇做不到,没想到始皇帝当即宣布:“吾倾慕真人,从此以后,吾就自称‘真人’,不称‘朕’了。”还下令将咸阳附近二百里内的二百七十座宫观都用天桥、甬道相互连接起来,把帷帐、钟鼓和美人都安置在里边,皇帝所到的地方,如果有人说出去,就判死罪。当时有侍从泄露了始皇的踪迹,审问时没有人承认,始皇帝便将当时跟在身边的侍者全部杀了。

始皇帝耗费了巨大的资金和精力,一一按照这些方士们的要求来行事,这反而吓到了卢生等人。卢生、侯生眼看事情要兜不住了,便商量着一起逃走,顺便大肆诽谤:“始皇帝为人刚愎自用,注定求取不到仙药。”

秦始皇听到消息大怒,这才知道这些年来完全被这些方士玩弄在股掌之中,于是下令逮捕了咸阳城中的方士儒生,坑杀了人。因此也被后代儒生们记恨了千年。

焚书坑儒

一年后,发生了“荧惑守心”事件。一颗流星坠落到东郡,到了地面变为石头。有好事者在石头上刻字“始皇帝死而地分”,传得沸沸扬扬。始皇帝知道后,派御史挨家挨户盘问,没有人认罪。始皇帝大怒,将陨石附近的人家全部处死,并放火烧毁了这块石头。

始皇帝死而地分

秋天,有一个关东来的使者,夜里经过华阴平舒道。突然一个人手持玉璧拦住他,说:“将这块玉替我交给滈池君,”接着补了一句:“今年祖龙死。”使者大惑不解,转眼一看,人已经消失了。这个使者因此带着玉璧面见秦始皇,并将事情经过说了一遍。

秦始皇听完沉默不语,这块玉正是他8年前丢弃在洞庭湖中的传国玉玺(有传为和氏璧做成),而“祖龙”是指人的首领,也就是他自己。

秦始皇令人卜卦,说是外出巡游和迁徙百姓就可以改变这个命数。于是秦始皇下令向北河、榆中迁徙了三万人家,并浩浩荡荡地开始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次巡游。

公元前年,南巡云梦,拜祭大禹,崩于柏人(50岁)

公元前年,50岁的秦始皇开始了第五次大规模巡游,此次跟随的人有小儿子胡亥、宦官赵高,以及丞相李斯等人。

一行人先来到云梦,朝九疑山方向望祭虞舜;又来到钱塘,登临会稽山,祭拜大禹。接着沿海北上,再次来到琅琊台(秦始皇真的对琅琊台恋恋不舍)。

出海寻找仙药几年的徐福不得不再次拜见秦始皇。他欺骗道:“已经找到了三座仙山,只是海中有大鱼阻拦,无法到达。希望陛下派一些善射之人,跟随微臣一起出海,射杀大鱼。”

已经感到天命威迫的秦始皇,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不仅派大批弓箭手跟随徐福,还按照徐福的要求派给他三千百工,以及童男童女,要求他出海立即将不死神药带回来。只是徐福此去,就再也没回来。

徐福东渡

始皇梦到与海神交战,占卜后博士告诉他:“需要铲除这个凶恶的海神,才能遇到真正的仙人。”于是秦始皇在沿海北上的路上,还亲自射杀了一条大鱼。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史记》和《赵正书》的记载有出入。

根据《史记》的记载,始皇帝到了平原津(今山东德州地区)突然重病,但是不准周围的人说一个“死”字。最终在沙丘(今河北省邢台市)地区病亡,并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沙丘之谋”,秦二世胡亥与宦官赵高通过篡改诏书登上历史舞台。

赵高

而根据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赵正书》的记载,秦始皇至柏人(今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西南,此地还发生过著名的贯高刺刘)而病,详细与李斯交代了后事,立胡亥为太子。胡亥是通过正规程序登上帝位。

因为《赵正书》的成书年代要比《史记》早,且其记载的始皇出行祈寿目的,也可以与《史记》对应,所以这里采用《赵正书》的说法。

根据《赵正书》的记载,秦始皇至柏人病笃,流着泪对左右说道:“天命真的不可改变吗?吾从来没有病得这么厉害,真是可悲!”

昔者,秦王赵正出游天下,还至柏人而病,病笃,喟然流涕长太息,谓左右曰:“天命不可变欤?吾未尝病如此,悲……”——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赵正书》

秦始皇长长叹了一口气,接着说道:“吾马上就要死了,霸王之寿也活够了,只是可怜吾幼子孤弱,恐大臣纷争,齐民受苦……”

在丞相李斯保证会用心辅佐胡亥后,秦始皇终于在柏人咽下了最后一口气,终年50岁。

秦始皇崩于柏人

千古一帝秦始皇,终究也还是个凡人

秦始皇统治后期,五次巡游,耗时经年,行程三万里。最终依然没有实现他长生不老的梦想,死在巡游的途中。

秦始皇幼年时期在异国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9岁才回到秦国,13岁登基,又用了10年时间摆脱了成为提线木偶的命运。

接下来10年筹谋,10年灭六国,立下了万世不朽的功绩,为中华民族的大一统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四海之内,日月所照,无不宾服,三皇羞愧,五帝赧颜,秦始皇确实是一个有资格封神的人。

他的雄才大略,他的高傲自负,也让他认为自己封神,子孙享国万世应是理所当然。可惜他终究只是肉体凡胎,会痛,会病,会被一群怪迂苟合之徒愚弄。

死亡是每个人都无法逃脱的宿命,千古一帝临终前担忧的也是自己孤弱不成器的小儿子,最终被奸人挑唆灭国。

后世儒生,咒骂了秦始皇千年,骂归骂,历朝历代,却依然行的是儒的外壳,秦的本质。

亲爱的粉们,你认为秦始皇应该封神吗?秦始皇耗费巨万寻求长生是对的吗?如果秦始皇真的长生了,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呢?欢迎讨论哦。

1
查看完整版本: 公元前210年,千古一帝秦始皇流泪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