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一直以来就存在很大的争议,一方面秦朝正式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大一统的统治基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另一方面,这个大一统王朝却是昙花一现,仅仅只存在了14年便被农民起义推翻。
以此可见,对于当时的普通百姓来说,秦朝应该不是一个宜居的时代,那么他们的真实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在秦朝时,无论是文武百官还是大众百姓,敷衍了事、偷奸耍滑是行不通的,只有尽心竭力、勤勤恳恳才有可能过上“好日子”。不过在不同时期,普通百姓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区别,比如秦始皇在位时和秦二世在位时,普通百姓的生活可以说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样子。
在秦始皇在位时,官员只要任职期间兢兢业业、全心全意的工作,百姓只要朴实勤恳、没有反秦想法,生活也算是安居乐业,另外秦始皇对百姓也不错,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多次下达了于民有利的措施和政策(后文详细介绍)。
但是秦二世在位时期,秦始皇时期制定的律令制度多有改变,胡亥加大了对百姓的剥削压迫,“税民深者成为明吏,杀人众者成为忠臣”,在苛政之下,百姓的赋税日益沉重、无偿徭役永无休止,为此生活在底层的普通百姓过得很苦。
加上秦二世在赵高的建议下重新修订了律令刑罚,致使当时的法令刑罚一天比一天残酷,在残酷的色政刑法下,群臣和百姓是人人自危,生活在底层的百姓更是苦不堪言,于是想反叛秦朝的人很多,之后陈胜、吴广率先起义反秦,逐渐拉开了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最终推翻了秦朝。
所以在秦始皇在位时期和秦二世在位时间,普通百姓的生活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样子。相信秦朝的普通百姓,更愿意生活在秦始皇时期,要是生活在秦二世时期,不是被征发去做劳役、或是军役戍边、就是为沉重的赋税犯愁,而且稍有不慎,就会面临严酷的刑罚制裁。
不过无论是秦始皇还是秦二世时期,官员和百姓都必须要绝对服从并执行皇帝的命令,做到令行禁止。因为秦朝建立后,正式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因此秦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王朝。
秦朝时,普通百姓的生活
首先生活在秦朝的百姓是不用再受战乱之苦的,这要得益于秦始皇的功劳。嬴政亲政掌权后,便积极推行统一战略,经过几年的部署准备,嬴政开启了灭六国之战,历时十年,韩、赵、燕、魏、楚、齐六国先后被嬴政用武力兼并,至此秦灭六国,一统天下。
嬴政完成统一大业后,建立了大一统秦朝,并开创帝制,史称“秦始皇”。秦朝的统一,彻底结束了自春秋战国开始,五百多年以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秦国百姓和六国百姓不用再受各国混战带来的灾祸,而战争对于普通百姓的负面影响最多、伤害也最大,从而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影响。
比如:战争会直接影响到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随着很多生活、工作设施被损毁,从而给国家经济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同时战争直接影响到国家人口数量,随着大量男性战死沙场,直接制约了国家经济与工业的发展;同时对百姓心理上造成了严重创伤,面对家园被毁,亲人战死,妻子离散,战争对于普通百姓家庭有着毁灭性的影响。
好在这些战争带来的消极影响,都随着秦始皇统一天下被消除。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又北击匈奴,解除了匈奴对秦的直接威胁;南征百越,消除了南方楚地的潜在威胁,如果秦始皇不让百越的统治者俯首称臣,那么逃窜到百越的楚人便有可能再次调动战争,给天下百姓再次带来战祸。
《史记》记载:“二十七年,是岁,赐爵一级。”
“三十一年十二月,更名腊曰“嘉平”。赐黔首里六石米,二羊。”
秦始皇在统一天下后也曾多次下达过惠民政策,秦始皇在位二十七年(公元前年)时,秦始皇下令赏赐天下人爵位一级。几年后(公元前年),秦始皇又赏赐天下百姓每里六石米,两只羊,当时的一石约斤,是一个士兵一个月口粮,如果是普通百姓,这些粮食的食用时间会更长一些。
虽然秦始皇赏赐百姓爵位的做法有收买人心的目的,但也有为天下百姓考虑。赏赐百姓米和羊是为了全国农民自报占有田地的实际数额,方便进行征收赋税,不过此举却也承认了百姓既有土地的占有关系,让原来的“国有”土地成为百姓私有,并以法律形式予以保护,促进了私有土地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农业劳动者的政治地位。
《史记》记载:“适治狱吏不直者,筑长城及南越地。”
“因徙三万家丽邑,五万家云阳,皆复不事十岁。”
“迁北河榆中三万家。拜爵一级。”
而且秦始皇对于断案不公的官吏,都会加以惩罚,此举可以减少冤案、错案的发生。秦始皇对于强行迁移的百姓也有相应的补偿政策,比如秦始皇三十五年迁徙到丽邑、云阳的八万户百姓,都免除了十年徭役;三十六年迁徙到北河、渝中的三万户百姓,也都赏赐了一级爵位。
另外秦始皇时期的秦律中规定,一户中不能有两个人同时服役,这也是为了保证每户百姓家中有必须的劳动力进行生产。在秦朝时也很少会出现“豆腐渣”工程,这是因为秦律中实行了一套类似军功方面“物勒工名”的产品检查制度,只要工程不满一年内损坏,主持工程的官吏就会受到惩罚。
秦律虽严,但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和镇压反秦势力,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只要官员兢兢业业,百姓勤劳朴实,不违反律令也就没什么事。不过秦朝时,百姓的生活也不怎么好,在秦灭六国之战后,天下百姓需要的是休养生息,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一系列工程所需的劳役太多,因此百姓的徭役负担过于繁重,从而导致生活过的艰苦。
百姓不仅要无偿劳动,即便是打仗时,也要自备衣物。尤其是秦二世在位时期,胡亥不仅没有减轻百姓的徭役负担,反而又向全国征发了大量民夫去修造阿房宫和骊山墓地,并且在苛政之下,百姓的赋税负担也日益沉重,加上秦二世重修修订了律令,刑罚变得更加残酷,生活在当时的百姓可谓是苦不堪言。
在秦始皇在位时期,普通百姓就算过的苦,但比起以前战乱不断的年代要好一些,起码不用再受战乱之苦,服徭役任务也会保证百姓家中有必需的劳动力。但如果生活是在秦二世时期,普通百姓不是为了沉重的赋税犯愁,就是在进行无止境的徭役任务,而且稍微违反了律令,就会面临严酷的刑罚。
《秦律·徭律》记载:“失期三日到五日,谇;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除興。”
《史记·陈涉世家》记载:“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比如秦始皇在位时,百姓给官府服役时延误了期限,只是斥责,或是罚一些铠甲、盾牌,如果是下雨等不能动工的特殊情况,还能免除本次徭役任务。而到了秦二世时期,律令被重新修订后,如果百姓服役延误了规定期限,轻则是去守卫边疆,重则直接会被处死。
秦二世继位后,他进一步加重对百姓的剥削和压迫,以“税民深者为明吏”,以“杀人众者为忠臣”,随着对百姓的徭役、税负不断加重,百姓的困苦达到了极点,生活过得非常悲惨,只能穿牛马之衣,吃犬彘之食,往往在暴吏酷刑的逼迫下逃亡山林,举行暴动,最终官逼民反,爆发了秦末农民大起义,百姓推翻了秦朝。
结语:
生活在秦始皇时期的普通百姓,虽然不用再受战争带来的苦难,但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并没有得到太大的提升。经过秦灭六国之战后,天下百姓急需的是休养生息,恢复生产,提升生活水平,但秦始皇统一六国不久后,就开始频繁地大兴土木,虽然其中一些工程是利国利民的,如长城、灵渠等,但同时也极大的破坏了生产力。
虽然秦始皇下达过一些利民政策,但步伐毕竟不能迈得太急太快,当时的秦朝也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只会让百姓的生活过得更苦。并且秦二世继位之后,赵高掌握实权,实行更加残暴的统治,随着徭役赋税的日益加重,再加上法令刑罚一天比一天残酷,天下百姓不仅没有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反而过得苦不堪言,怨声载道,反秦呼声越来越高,加剧了秦朝的灭亡。
秦始皇的政治功绩虽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当时百姓的生活水平并没有多好,尤其是在秦二世在位时期。在秦朝时期,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比不上后世朝代,更不及现今。
文/历史紫陌阁
回味更多历史,下期更精彩。
欢迎大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