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其国址洛阳在西汉长安的东面,所以被称为东汉,东汉也被称为“后汉”。东汉从公元25年刘秀称帝,到公元年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立,共经历了14位皇帝,享国年,一般来说东汉的名气远不如西汉,大概是因为人们对刘邦比较熟悉,而对刘秀比较陌生的缘故吧,其实东汉的历史也是精彩的,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完整的东汉历史吧!
1.光武中兴
在公元前5年,也就是西汉建平元年,刘秀出生在陈留郡济阳县,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开封兰考县,王莽篡汉,天下大乱,刘秀随兄起兵于南阳,号称春陵军,在昆阳之战中大败王莽军队,随后在公元25年,建立东汉,定洛阳,史称光武帝。也可能是天佑大汉,经过了长达十二年的东汉统一战争,刘邦的九世孙刘秀脱颖而出,再次一统天下。在统治期间被战争瓦解的经济与秩序全部恢复,人口耕地数量快速增加,史称“光武中兴”公元57年,刘秀驾崩,享年62岁。太子刘庄即位,史称汉明帝。
2.明章之治
汉明帝刘庄谨遵光武帝制定的规划,继续提倡儒学,严用律法,总揽权柄,严防外戚和功勋干政,朝政清廉,在公元73年汉明帝命宝固,耿秉出战北匈奴,大获全胜,恢复了汉朝对西域的统治。公元75年汉明帝逝世,享年48岁,汉章帝刘炟即位,即位初期,边关再起纷乱,北匈奴对西域发动反攻,汉匈双方展开了对西域的争夺之战,驻守西域的汉军全线战败,汉章帝派兵增援,解救了边关危机,但由于人力有限,汉章帝决定放弃西域的统治,期间继承了光武思想,继续推行兴民休息的政策,在生活上多以助民为主,继续推行儒学思想,致使民风淳厚,社会稳定,公元88年汉章帝逝世,享年33岁,这段历史被世人称为“明章之治”。
3.外戚专权兴永元隆
汉和帝即位后,宝太后大权独揽,她的多个兄弟,在朝政任要职,地方官也有众多宝氏亲信,宝家兄弟嚣张跋扈,公报私仇,无恶不作,祸乱朝纲,凡是对他们不满的人全被压迫,在平定匈奴后更是自恃功高,汉和帝联合宦官用计把宝氏、郭氏、郑氏、全部一网打尽。宝氏专权结束,从此由宦官执政。汉和帝亲政亲民,多次减免赋税,公元年汉和帝逝世,年仅27岁,史称“永元之隆”。
4.百天皇帝
少子刘隆即位,史称汉殇帝,郑太后执政,这位汉殇帝就历史上的百天皇帝,登基时刚满百天,在位天夭折,被称为八月皇帝或百日皇帝。迎立汉章帝之孙清河孝王刘庆之子刘祜即位,即位时刚满13岁,史称汉安帝,郑太后仍然手握朝政大权,重用宦官,致使朝政由宦官外戚所掌握,公元年,郑太后逝世,汉安帝亲政,
5.宦官与外戚坐大
从此皇权衰弱,朝政混乱,汉安帝亲政后打击郑氏外戚,提拔宦官,宦官坐大,朝臣与宦官的矛盾日益尖锐,多个朝政大臣一起抵制宦官,汉安帝置之不理,置于多为朝政大臣迫害致死,汉安帝宠幸阎皇后,而阎皇后无子嫉妒心又强,以至于后宫不合,太子难立,总之汉安帝在位期间政治黑暗,天灾人祸并重,民不聊生,公元年汉安帝病史,汉安帝死后,阎皇后把持朝政,在阎氏外戚的支持下,迎立了北乡侯刘懿,史称少帝,由于刘懿氏汉安帝的堂弟,没有继承权,之因年龄小,被阎皇后选中,刘懿即位仅天就病逝,宦官联名迎合了汉安帝长子刘保即位,史称汉顺帝。
6.梁氏专权
汉顺帝即位后,阎氏外戚被诛,孙程为首的99民宦官全被封喉,汉顺帝将大权交给了宦官,宦官开始与外戚梁氏勾结,弄权专横,汉朝政治变得愈加腐败,社会各界矛盾日益激烈,在公元年汉顺帝逝世年仅30岁,太子刘炳即位,史称汉冲帝,在位期间梁氏跋扈专权,民不聊生,公元年,汉冲帝逝世,年仅2岁,汉质帝刘缵即位,公元年汉质帝被梁冀所害,年仅9岁,汉质帝无子,迎立年仅15岁的刘志即位,史称汉桓帝。
7.宦官当政
在公元年,梁太后病重,临终下诏归政于汉桓帝刘志,刘志联合宦官诛灭了梁冀,从此宦官当政。宦官的腐败比外戚更为严重。此时东汉已经是国外交困,国库空虚,汉桓帝无视现状,养上万宫女供其享乐,以汉桓帝为首的统治阶级奢侈腐败,公元年汉桓帝逝世,年仅36岁,汉桓帝无子,立年仅12岁的刘宏即位,史称汉灵帝,在位期间宠幸宦官,宦官掌握大权,大汉江山巍巍可及。公元年太平道教主张角黄巾起义,天下太平道教徒揭竿而起,朝廷在治理道教势力的时候把权力下放到地方,由此形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公元年,汉灵帝逝世,年仅34岁,13岁的长子刘辩即位,史称汉少帝,
东汉的历史已经写完了7个阶段,剩下的3个阶段大家应该会比较熟悉,那就是三国时期,分别是,宦官勾结外戚引董卓进京,傀儡皇帝汉献帝,董卓废汉少帝,立年仅9岁的陈留王刘协为皇帝,史称汉献帝,随后曹丕篡汉,东汉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