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当下的年轻一代,很多中国传统的文化知道的越来越少,在上学期间能学到的都是历史文献,诗词歌赋。但是这些都仅仅只是传统文化里面的一小部分。还有很多是书本上很少提到,甚至是提都没有提到的。但是很多东西我们还是有必要了解的。下面我们就来简单介绍一下传统文化里面的天干地支;
图片来源于网络天干地支,说起名字大家可能觉得陌生,但是一说起“甲,乙,丙,丁”大家就都认识了。甲乙丙丁其实就是天干。只不过天干有十个而已,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其实离我们也很近,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么说可能有些陌生。但是加上几个动物,估计大家都认识了。“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没错,就是十二生肖。他们都是根据地支来进行排位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在生活中,我们现在所使用的纪年法是公元纪年法,例如:今年是公元年,就是采用公元纪年法,是一耶稣诞生的那一年为公元元年。而我们日常中经常有人问“你是属什么的”?这里的属相就是根据干支纪年法得到的。而天干纪年法就是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一次进行组合,从甲子开始,癸亥结束。这么一轮需要60年,又称60一甲子。现在终于知道为什么总说“60大寿”了吗?其实就是干支纪年法60年轮完一次。
其实除了用天干纪年之外,古代也用天干来纪月,纪日和纪时辰。但是干支纪月和纪时辰在各朝代的起时间都不相同。因此一般都是用地支纪月,和纪时辰。在地支纪月中,把冬至所在之月称为“子月”(农历十一月),下一个月称为“丑月”(农历十二月),次年一月(也就是正月)称为“寅”月,以此类推。
在电视剧和电影中,我们还能经常听到,“子时,午时”,这样的对时间的称呼。其实这也是使用地支计时的方法。从凌晨0点开始,纪为子时,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也就是1-2点为子时,2-4点为丑时,依次类推。如果下次如果有人问你你是几点出生的:你可以直接回答:“子时,丑时.......”这样是不是就显得博学很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