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一些网友为了证明西方伪造古希腊,古巴比伦和古埃及的历史,经常会把古希腊的大理石雕像,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石碑,以及古埃及的罗塞塔石碑,和中国的一些石刻文物进行对比,说他们的文物崭新地好像刚加工出来的一样,我们的有些石类文物历史或许还没有他们长,却风化得非常严重,以此证明西方伪造了文物,虚构了文明。这样的质疑有没有道理呢?让我们对比分析一下。比如下面这图。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岩石会不会分化,第一要看岩石的材质,第二要看岩石的保存条件。那么我们从这两方面对比看一下。
下面两副我们就不去说了,一看就是砂岩或者是石灰岩,并且是在山体上刻字,风吹日晒,保存条件是最恶劣的,很容易风化,字迹不清那是理所当然的。
右上的石刻,看着材质像大理石或花岗石,显然要比下面两个石刻耐风化的多,但是保存条件不清楚,如果是露天保存的话,多年保存成这样也不算意外。
我们也可以看一下,另外保存较好的距今多年的东汉熹平石经残片。
这个石片很可能就是在历史上长时间埋于地下,出土之后能够及时地放进博物馆保存的文物。这种情况就没有条件进行风化,字迹当然就清楚。
距今多年的埃及罗塞塔石碑,其实也是这样的经历,它是年,在埃及的罗塞塔市,由拿破仑的法军上尉在挖掘圣朱利安要塞的地基中发现,后来法军战败,被英国人收于大英博物馆,从出土到进博物馆,总共没有多少时间,自然也就没有风化的条件,保存状况比较好也是理所当然的。
同样,距今多年的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石碑是年由法国和伊朗组成的考古队,在伊朗苏撒古城遗址发掘出土的,出土之后就享受了国宝待遇,进了法国卢浮宫。
至于说到古希腊,就不得不提大名鼎鼎的大理石雕像,比如断臂维纳斯,它被创造于公元前年左右。
断臂维纳斯也是出土文物,年,在爱琴海的米洛斯岛上,一个农夫在一座古墓旁整地时挖掘出土,后被法国收于卢浮宫。
如果说对断臂维纳斯雕像保存得比较好有疑问,那我们也可以看一下,我们国家的石雕文物也有保存得好的。
这尊出土于重庆的汉代抚琴石俑也几乎没有风化迹象,可见石类文物历史悠久与否和风化程度并不必然有什么关系,主要还是看保存条件。
当然西方也并不是所有文物都保存得这么好,他们也有非常重要的文物显得残缺破烂的,比如同样保存于卢浮宫的摩押碑,碑面刻有三十四行希伯来文,记载的是约公元前9世纪,摩押王米沙(Mesha)赶走以色列人的事迹,是考证基督教《旧约圣经》重要的文物资料。
还有很多网友可能会质疑,为什么西方保存好的总是出土的文物,这当然就是幸存者偏差了。几大文明这么悠久的历史,在历史上总不可能就这么几件文物,其他没有及时埋进土里又没有有序传承的文物可能大多数都损毁了,只剩保存条件好的出土文物流传于世,向我们讲述古老的璀璨文明。#科普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