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年,周襄王十四年,楚军浩浩荡荡逼近泓水南岸,此时,宋军已稳稳地占据了泓水北岸,列阵以待。当楚军开始艰难地渡河时,右司马公孙固向宋襄公建议:“敌众我寡,我们可趁他们半渡而击,此时他们尚未完全准备好。”然而,宋襄公却固执己见,回绝道:“仁义之师,不推人于险境,不迫人于厄困。”当楚军顺利渡河,开始列阵时,公孙固再次请求,希望宋襄公能把握住这个极好的机会,趁楚军尚未站稳脚跟、立足未稳之际,迅速发动进攻。然而,宋襄公又一次拒绝了,他强调:“不鼓不成列。”他坚持要等楚军完全列好阵,才下令进攻。由于楚军实力雄厚,战斗终于打响。经过激战,宋军大败,襄公的亲兵全部被歼灭,他本人也因大腿受伤而狼狈不堪。战后,国人怨声载道,指责襄公的错误指挥。然而,宋襄公却并未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他向臣民辩解说:“古之为军者,面临大敌不忘大礼。君子不重伤已倒之敌,不擒二毛(不捉拿头发花白的敌军老兵),不以阻隘取胜,不鼓不成列。”他仍觉得自己是遵循古训而行事,并无不妥之处。公元前年,周襄王十五年,五月初,宋襄公伤重不治,终告逝世。他的离世,使宋国上下哀痛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