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黄檗禅师诗预言详解十,豕后牛前耀德仪
TUhjnbcbe - 2025/2/19 18:58:00
北京治疗白癜风 http://www.xxzywj.com/m/

黄檗禅师诗的第N种解法(十)

本期我们继续秉承着对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态度,独家解读《黄檗禅师诗》第十一首和第十二首。这两首诗依旧是对第九首诗的具体解释。

红鸡啼后鬼生愁,宝位纷争半壁休,幸有金鳌能载主,旗分八面下秦州。

红鸡啼后鬼生愁,“红鸡”指公元年,丁酉鸡年,清光绪二十三年。清光绪二十一年(年),因甲午战争,日本逼清廷签订《马关条约》。康有为、梁启超等组织“公车上书”,联名上书光绪皇帝,提出拒绝议和、加强练兵、变法革新等主张。因受到清廷顽固派阻挠,光绪皇帝最终未能见到上书。此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北京创办报纸,鼓吹变法。天津、上海、长沙等地,陆续兴办报纸,宣传变法维新。至清光绪二十三年(年),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志士的宣传、组织和影响下,各地议论时政的风气渐渐形成,以提倡新学而建的学堂17所,创建的学会33个,创办宣传变法的报刊19种。清光绪二十四年(年)戊戌变法前,学堂、学会、报刊总数已超过个。清光绪二十三年(年)冬,德国出兵强占胶州湾,使得维新变法呼声渐高。清光绪二十四年(年)春,康有为、同梁启超在北京发起成立“保国会”。同年四月,光绪皇帝颁布“定国是诏”,变法正式开始。因袁世凯的告密最终变法失败。康有为、梁启超出逃,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康广仁、杨深秀、六人遭逮捕杀害。六人被称作“戊戌六君子”,“鬼生愁”指的就是这6人,未能实现变法成功,抱憾离世。

宝位纷争半壁休,“戊戌变法”正式开始,慈禧太后接获密报,得知有人要诛杀荣禄及包围自己所住的颐和园后,当晚离开颐和园,返回紫禁城。翌日,光绪皇帝迁居中南海瀛台。当天,康有为逃离北京。隔日凌晨,光绪皇帝被囚禁于瀛台,慈禧太后颁布训政诏书,宣布再次垂帘听政,“戊戌变法”宣告失败。皇权之争最后以光绪皇帝被囚而告终。

幸有金鳌能载主,“金鳌”指瀛台。瀛台始建于明朝,时称"南台",清顺治十二年(年)改称“瀛台”。瀛台四面临水,像是海中仙岛,远观好似一只金龟浮于水中。“戊戌变法”失败,慈禧太后将光绪皇帝囚禁于此。

旗分八面下秦州,“旗分八面”以八旗指代清廷。“秦州”泛指西北地区。清光绪二十六年(年),八国联军攻占紫禁城,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等以“西巡”为借口逃往西安。

中兴事业付麟儿,豕后牛前耀德仪,继统偏安三十六,坐看境外血如泥。

中兴事业付麟儿,“中兴”点明与“同光中兴”有关。“麟儿”指古时王室成员的儿子,这里指爱新觉罗·载湉,也就是光绪皇帝。同治皇帝驾崩时,无子嗣,只能找人代宗室过继,最终由慈禧太后选定醇亲王奕譞之子,年仅4岁的爱新觉罗·载湉。慈禧太后将大清复兴的重任交给了4岁的光绪,而实际皇权却牢牢握在两宫皇太后的手中,清光绪七年(年),慈安太后薨逝,慈禧太后独揽大权。

豕后牛前耀德仪,“豕”指丁亥猪年,公元年,清光绪十三年。“牛”指己丑牛年,公元年,清光绪十五年。“豕后牛前”是指戊子鼠年,公元年,清光绪十四年。是年,六月,慈禧太后颁布懿旨,“明年二月初三日归政”。“耀德仪”就是指慈禧太后还政于光绪皇帝,彰显其德深望重。“德仪”正是形容慈禧太后,“德隆望尊、母仪天下”。

继统偏安三十六,“继统”继承帝统,也就是即皇帝位。“偏安”指封建王朝失去中原,或指退守某地。“继统偏安”按着以往诗句看,这一句应该是讲光绪皇帝的在位时间,可是光绪皇帝驾崩时38岁,4岁即位,在位时间只有34年,显然对不上。或许与古代纪年算法的偏差有关。也有可能是诗文的作者“预言”出现了失误?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如果仔细观察第十二首诗不难发现,诗句都与慈禧太后有关,如果将“继统偏安”看作是“垂帘听政”的话,似乎又会有另一番的解释,“继统”指掌握皇权,“偏安”指垂帘幕后。36年似乎就很好解释,这首诗的第一句提到了“中兴”似乎是个暗示,指的就是“同光中兴”,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准确的说是横跨两位皇帝,三个阶段。为便于说明,采用公元纪年,分别是-年(同治皇帝在位期间,年慈禧太后归政,年同治皇帝驾崩),-年(光绪皇帝在位期间,年慈禧太后归政),-年(光绪皇帝在位期间,年戊戌变法失败,光绪皇帝被囚禁于瀛台),这3段相加,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共36年。或许这是作者真正想说的吧。但无论何种解释,这诗文与未来都是扯不上关系的。

坐看境外血如泥,“境外”指大清国以外。清光绪二十年(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起因便是来自“境外”的大清国的附属国——朝鲜。当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连遭败绩,请求宗主国大清国出兵平乱,谁曾想日本则乘机出兵朝鲜,以保护使馆和侨民为借口,意图颠覆朝鲜政权,培植亲日势力。随着日本的不断增兵,清廷在朝鲜的兵力处于劣势,而清廷不增兵的理由是,起义军与朝鲜政府达成议和,中日两国应尽快撤兵。日本口头答应,却有意滋事,挑起战争。驻朝鲜的清军势单力孤,请求清廷增兵备战。光绪皇帝主战,而慈禧太后即将过六十大寿却一心主张和解。一时间清廷出现了以光绪皇帝为首的主战派,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主和派的相持。一方面慈禧太后已归政光绪皇帝,另一方面清廷内部主战的呼声甚高,占据上风。慈禧太后不敢公然提出议和,唯盼速战速决,别耽误她老人家办寿。所以,任由光绪皇帝出兵,坐看中日两军共3万多人在朝鲜境内的厮杀。这第十二首诗文竟与慈禧太后有关,让人颇感意外。

下一期讲一讲“赤鼠时同运不同,中原好景不为功,西方再见南军至,刚到金蛇运已终”和“日月推迁似轮转,嗟予出世本无因,老僧从此休饶舌,后事还须问后人”

连载中,欢迎大家点赞,评论,收藏,您的支持是我们继续的动力,谢谢大家!

本文出自“黄檗禅师诗的第N种解法”由百家号“昇斗闲人”原创,发布于百家号平台,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1
查看完整版本: 黄檗禅师诗预言详解十,豕后牛前耀德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