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约公元前年—约公元前()年):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发现了黄金分割和勾股定理。他和他的学生组成“毕达哥拉斯学派”,是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探讨美的本质的学派。
[2].伍子胥(约公元前年—约公元前年):楚国人,吴国重臣。因其父与其兄被楚平王杀害,逃往吴国。约公元前年,伍子胥协助孙武,率领吴军攻入楚国国都,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报其父兄被杀之仇。约公元前年,吴军大破越军,越王勾践投降。此时吴王夫差以成为一方霸主。然而吴王夫差听信谗言、妄昏庸无能,最终伍子胥被赐死。伍子胥死后,吴国一落千丈,最终被越王勾践所灭。
[3].黄池之会:吴国先后大败楚、越、齐等国,欲向北称霸,遂于约公元前年,与晋定公等于黄池订立誓盟。
[4].温泉关之战:发生于第二次波希战争期间,也是第二次波希战争中的一次著名战役。传说斯巴达的国王列奥尼达率领的名勇士,在温泉关这个狭小的关隘,依托优势地形,抵抗了3天,阻挡了在数量上几十倍于自己的波斯军队。在杀了近2万人的波斯军队后,名勇士全部牺牲。历史学家认为应该还有其他希腊城邦的士兵和奴隶参战。
[5].白公胜之乱:约公元前年,楚国王族白公胜(即熊胜、白胜)发动叛乱,自立为王,后叛乱失败,自杀死亡。
[1].波希战争:是古代波斯帝国(波斯第一帝国,即阿契美尼德王朝)为了扩张版图而入侵希腊的战争,结果希腊获胜,波斯帝国却从此一蹶不振。双方于波斯首都苏萨谈判并签订了《卡里阿斯和约》。希波战争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欧亚两洲大规模国际战争。这场战争前后持续了将近半个世纪。这次战争对东西方经济与文化的影响远大过于战争本身。
波斯前后共四次入侵希腊:
[2].芝诺(Zeno,约公元前年—约公元前年):古希腊数学、哲学家,被亚里士多德誉为辩证法的创始人。芝诺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他的“芝诺悖论”(关于运动不可分割的哲学悖论),其中“两分法”、“阿喀琉斯追乌龟”、“飞矢不动”、“游行队伍”四个问题最为著名,实际上也就是微积分中无限分割问题。因芝诺提出的悖论受到亚里士多德的批评,使其在19世纪前被冠以“诡辩”之名,直到19世纪后期,才被学者重新重视。
[3].伯罗奔尼撒战争:是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即“第一次雅典海上同盟”)与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之间的战争。
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与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早有矛盾,原因在于波希战争后,雅典的霸权主义引发斯巴达等国的不满。因为基本上古希腊所有的城邦都参加了战争,故有学者直接称这一场战争为“古代世界大战”。战争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约公元前年到约公元前年。约公元前年,原属于伯罗奔尼撒联盟的米加腊退出,加入提洛同盟,引发斯巴达等国的不满,第一次战争爆发。双方打成平手,米加腊重回提洛同盟。
第二阶段为从约公元前年到约公元前年。约公元前年,伯罗奔尼撒同盟中的科林斯与其殖民地克基拉发生争端。雅典出兵帮助克基拉打败科林斯,再一次引起伯罗奔尼撒同盟的抗议。于是战争爆发。最终,雅典战败于斯巴达。
此次战争对雅典造成巨大伤害,雅典丧失强国地位,民主政治被斯巴达领导的“三十僭主”寡头政治取代,古希腊的雅典文明就此由盛转衰。
“春秋”(公元前年—公元前年)取自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战国”(公元前年—公元前)一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
春秋、战国时期并没有明确的分界时间。通常将开始于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那一年(即公元前年)定为春秋的开始时间。而分界时间说法并不一致。有学者以公元前年,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标志。北宋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则将公元前年,周威烈王封韩、赵、魏三家为侯国,正式承认了他们诸侯的地位作为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点。本文采用司马光的分界说法。东周在战国后期(公元前年)被秦国灭亡,所以战国时代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
注:文中图片未经作者书面同意,请勿复制转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