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比较详细地梳理这三个帝国内部传承的细节。
一、中华第一帝国
中华第一帝国的开创者—秦(华夏族)公元前年,秦始皇用武力扫平六国,一统华夏,开创了中央集权的大一统王朝。秦始皇为中华帝国制定了很多规则,比如国家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此后的中华帝国,直至清朝结束,大体上都是对秦始皇所制定规则的修修补补。因此,在我国余年的封建历史中,秦始皇被称为“祖龙”。
此外,秦始皇还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这些措施,基本上也为后面的王朝所沿用。
秦末,爆发陈胜、吴广起义,后来又演变为之前被灭的六国贵族残余力量复辟;最后,楚国贵族项梁所立的楚国(君主楚怀王)最为强盛。项羽为项梁的侄子,刘邦本是秦朝的一个小小泗水亭长(相当于现在的村长),后来不得已触犯了严苛的秦法而起义。
楚怀王与项羽和刘邦约定:命两人各率部进击秦都咸阳,谁先占领关中就封谁为秦王。项羽帅军北上到今河北,迎击秦朝最后的主力部队,通过“破釜沉舟”决一死战,彻底击败秦军主力,使得秦朝统治赖以支撑的武装力量几乎不复存在。
刘邦一路遇到“硬茬子”就绕过去,尤其在项羽灭掉秦军主力后,刘邦更是昼夜星驰,挺进关中,陈兵咸阳城下。这时的秦朝,在二世皇帝胡亥的胡闹,以及权宦赵高“指鹿为马”的淫威下,再加上各地起义风起云涌,地盘早已缩回到“解放前”,于是秦朝君主不再称“皇帝”,称秦国的国王。秦王眼见大势已去,就投降了刘邦。刘邦兵不血刃取得“灭亲”的“功绩”。
此后的故事,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弃秦始皇开创的中央集权的帝制而不用,复辟分封制,结果又引来诸侯征战,尤其是楚汉之争。项羽后来败于刘邦之手,刘邦以长安(今西安)为都建立了西汉。
西汉的成立,源于秦末农民起义,西汉的开国元勋,如刘邦,萧何,张亮,韩信等核心骨干,以及统帅的千军万马,基本上都来自于秦朝治下的有生力量。所以,西汉相当于秦朝的传承,无非是王朝名字从“秦”改为“汉”,但并不影响其内在本质的传承。
中华第一帝国时期的西汉汉初,西汉受匈奴欺负,甚至匈奴单于曾写信给刘邦的老婆吕雉吕太后,调戏吕太后说:你老公刘邦死翘翘了,你不如做我的妻子,和我搭伙过。西汉限于当时实力不济,对匈奴的挑衅敢怒不敢言,吕太后只好在被调戏后还得陪着说好话:我已年老色衰,不能服侍你周到,还是给您送去貌美如花的年轻女子照顾您的起居及生活所需吧。总之,西汉前期通过给匈奴送金钱、送女色讨得和平。
西汉经过文景之治的积累,国力已蒸蒸日上,到景帝的儿子武帝时,积极准备军事力量的发展,并准备征讨匈奴,一洗耻辱。
汉武帝在稳定了国内局势后,开始着手以军事手段代替带有屈辱性质的和亲政策,来彻底解决北方匈奴的威胁。从公元前年到公元前年,汉武帝派名将卫青、霍去病前后三次大规模出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夺取河西走廊,封狼居胥(位于今蒙古国境内),将当时汉朝的北部疆域从长城沿线推至漠北。
在对匈奴战争的同时,汉武帝综合采取和平与军事手段使西域诸国臣服。匈奴在丧失肥沃茂盛的漠南地区后,匈奴王庭远迁漠北,不敢轻易弯弓南下,这就基本解决自西汉初期以来匈奴对西汉的威胁,在没有匈奴的胁迫后,也为后来把西域并入西汉版图奠定了基础。
汉武帝期间,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也由此而始。
汉武帝在位时期,可谓长年征战,从一个层面来讲,花费了西汉的大量国力,但从另一个层面来讲,给了华夏族傲立于世的底气,也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华夏族又被称为“汉族”。
西汉末期,汉朝末帝被迫将帝位禅让给王莽,于是王莽建立新朝。
王莽在位期间,本想为了缓和社会矛盾而“托古改制”,结果却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老百姓没有活路,纷纷起义,比较大的起义军有绿林、赤眉起义。在起义中,汉朝宗室后裔刘秀乘机起兵,先后削平群雄,再度建立大汉,因其都城在长安东边的洛阳,史称“东汉”。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董卓祸乱朝纲,最后演变为魏、蜀、吴三国鼎立。
汉献帝禅让给曹丕,于是曹丕建立了魏国;刘备和孙权则在反对曹丕称帝合法性的基础上也先后“称帝”,史称“三足鼎立”。
中华第一帝国时期的魏蜀吴三足鼎立后来,司马懿掌握魏国实权,又经过其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的经营,平定了蜀汉,到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时,则逼魏末帝禅让给自己,就这样建立了西晋,不久西晋又平定了吴国,东汉末年大乱后天下又重新恢复一统。
西晋建立后,为了避免外姓人像自己夺取曹魏政权那样也被夺权,西晋便大肆封王,将很多司马氏的宗室子弟分封为王。结果,引发历时十六年的八王之乱,荼毒生灵,致使当时北方的黄河流域人口骤减。再加上藩王为了在内战中取胜,招纳胡人武装前来“助战”。
在这种情况下,以匈奴、鲜卑、羯、氐、羌为主的胡人武装进入汉人传统居住的中原地区,他们不仅顺势灭亡了西晋,还纷纷建立地方割据政权,史称“五胡乱华”。
匈奴人杀死西晋末帝,灭亡了西晋,不久,西晋皇族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称帝,史称东晋,相当于西晋的延续。
东晋末年,大将刘裕逼迫晋帝把皇位“禅让”给自己,于是东晋结束,刘裕建立了宋,史称刘宋。我国进入南北朝时代,南朝是宋、齐、梁、陈,北朝则是胡人建立的政权。
应该说,刘裕给“禅让制”起了个坏头。在刘裕之前,不管“禅让”是否出于自愿,后君还是有些贵族作风,能够善待前君,为其赐爵,供其颐养天年,比如汉献帝禅位给曹丕时被封为山阳公,享受较高的礼遇,得以善终;刘裕是汉高祖刘邦弟弟的后裔,到刘裕时,已经家贫如洗,刘裕出身贫寒,后来做到皇帝,几乎全靠个人努力,他认为“失国之君不可苟活”,于是诛杀了已经禅位的东晋末帝。刘裕之后,亡国之君的下场基本上只有一个,那就是:死。
此后的齐、梁、陈获取政权的方式差不多,几乎都是大将造反,然后皇帝被杀,接着新的朝代建立。
公元年,北方的隋王朝遣晋王杨广率领大军灭掉南陈,中华第一帝国终结。
而这里的隋王朝,则属于中华第二帝国里的一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