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古时改朝换代,西域军队如何交接最忠诚的话
TUhjnbcbe - 2025/3/12 9:39:00

不管怎么说,中国古代驻扎西域的军队都属于边防部队,由于交通不便、信息封闭等原因,有时中原王朝被灭,改朝换代了,这些军队却对此并不知情,这便有了“交接班”的说法和很多感人的故事。但总结起来却只有一句话,那便是祖国的利益高于天,军人爱祖国,他们用自己一腔真爱在祖国的边疆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永远值得我们尊敬与怀念、续写与实践。

最忠诚的一句话:我们终于找到祖国!

公元前60年,为了管理统一后的西域,西汉在乌垒城(今轮台县境内)建立西域都护府,正式在西域设官、驻军、推行政令,开始行使国家主权,这就是《汉书·郑吉传》中所称的“汉之号令班西域矣!”西域从此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此前,汉朝的势力已经进入西域。公元前年,汉将军李广利征服大宛后,率军在西域屯田。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派军在西域屯田的记录。汉昭帝时,首先扩大轮台以东的军屯,然后从内地招募农民到西域开展民屯,发展稳定的农业区,“连城而西,以威西国”。通过发展屯田,实现并巩固汉朝在西域的统治。

这期间,统治西域的是匈奴,管理的都是一些松散的部落联盟,汉朝发达的经济对西域产生了重要影响,内地与西域经济的互补与交流,最终导致西域的经济与内地的经济形成了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

到了隋朝时,西域送走了匈奴人,迎来了突厥人,但是,汉朝那些屯田军人的后代们却在这里顽强地生存了下来。今新疆吐鲁番地区成了他们存在的见证,高昌国即是那些汉族屯田士兵后代在西域建立的佛教国家。汉宣帝时,派士卒携家属往车师前部屯田,且耕且守,这里就有了另外一个名字——“汉城”。汉元帝时,在其地建筑军事壁垒,“地势高敞,人庶昌盛”,称为高昌壁,又称高昌垒。同时,设戊己校尉,治于高昌,主管屯田和军事。

高昌曾先后出现四个汉族独立王国,分别是阚氏高昌、张氏高昌、马氏高昌及麴氏高昌。隋朝时到了麴氏高昌。公元年,隋炀帝以征服吐谷浑打通西域通道为目的展开了一次巡行。他经大斗拔谷前往张掖,登燕支山(今甘肃山丹县境内),接见高昌、伊吾等西域27王及使者,实现了自己征服吐谷浑,疏通丝绸之路的心愿。

然而,隋炀帝接见的西域27王及使者是谁召集来的呢?这个人就是麴氏高昌的麴伯雅。当时情况是这样的,麴伯雅继位后,突厥令他依附于突厥的风俗,他势单力薄只好暂时屈从。但为了摆脱突厥的控制,他年派出使者来到隋朝,开始向隋朝进贡。隋炀帝西巡时,麴伯雅领头,组织西域27国国王,佩玉披锦,焚香奏乐,跪在道旁相迎。随后,他又随隋炀帝前往长安,隋炀帝赐封他为左光禄大夫、车师太守,封弁国公,还把华容公主嫁给了他。

年,麴伯雅随隋炀帝出征高丽凯旋而归后,回到了高昌。一到属地,他便对自己的臣民说:“我们终于联系到了祖国了!”随后下令全国,要求全民解辫,并改穿中原服饰。今天,我们已经不能确切知道麴伯雅发出这道命令时心情是何等的激动与兴奋,但我们知道他的祖籍就在今甘肃兰州一带,其祖麴嘉出自春秋燕王族支系,先祖汉代西迁。万水千山并没有能够把麴伯雅与中原王朝的亲情隔断。

最民意的一句话:汉家兵马如同日月!

隋亡以后进入唐,高昌国王也由麴伯雅变成了麴文泰。麴文泰按照突厥的风俗继娶了自己的“后母”华容公主,公元年,麴文泰来长安朝见唐太宗,唐太宗赐华容公主李氏,改封常乐公主,还让她时向唐朝上报西域的消息,使得唐朝及时掌握西域的动态(西域诸国所有动静,辄以奏闻)。但是,麴文泰回去以后高昌山高皇帝远,唐朝管不着他,便有些不听话了,写信给唐太宗说:“你是天上的老鹰,我是地上的野鸡,咱们各干各的,互不相干,最好谁也别管谁。”随后依附西突厥,阻遏西域各国通过其境向唐入贡,并发兵袭扰内附的伊吾(都今新疆哈密)、焉耆(都员渠,今新疆焉耆西南)等国。

唐太宗怒了。公元年,他命令侯君集率兵出击高昌。唐军出发,麴文泰还在做梦呢,他以为唐离高昌有里之遥,沙碛阔约里,地无水草,气候异常,唐朝不可能以大兵相加。如此一来,唐军来到他跟前时,他多少有些傻眼,加上得了些小感冒之类的病吧,竟被活活吓死了。他的儿子麴智盛继位后,慌忙向突厥求救,突厥发兵,但半道上听说唐军已经来到了高昌城下,又调头回去了。麴智盛没办法,只好出城投降。唐朝在其地置西州,在可汗浮图城置庭州。又置安西都护府于交河城留兵镇守,控制了西域。

这一仗,唐朝不但打通了去西域各国的通道,促进了和西方诸国的联系,同时也起到遏制西突厥的作用。据说,在唐军来到之前,高昌就流传着这样一首童谣:“高昌兵马如霜雪,汉家兵马如日月。日月照霜雪,回首自消灭。”麴文泰曾派人搜索童谣的原始作者,但却没有得到任何结果。而这也成了当时最符合民意的一句话,高昌的“消灭”应验在了老百姓渴望统一、反对分裂的民心里。

最伤心的一句话:西域还有我们手里!

安史之乱,唐朝将驻扎在安西、河西、北庭﹑陇右的驻军内调。抽调之后,河西走廊进入了兵力真空期,吐蕃趁机出兵,攻占河西走廊,从此隔绝中原西域,安西、北庭成为大唐的海外飞地。唐朝基本失去对西域的控制能力。但千百年后,西域仍然流传着一个“大漠孤忠,铁血郡王”的故事。

郭昕(?—),郭子仪的侄子。唐肃宗末年至唐代宗永泰年间,吐蕃不断侵入大唐西部边疆,郭昕奉命巡抚河西、安西等地,继尔朱某之后,担任安西四镇留后。安史之乱后,吐蕃乘虚陆续占领陇右、河西诸州,安西四镇与朝廷的通道中断。然而,四镇留守军队仍孤军坚守各镇。郭昕被隔绝在西域长达十五年,直至唐德宗建中二年(公元年)始与内地联系上。

期间,唐朝守军为保卫安西与吐蕃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一方面他们要维护安西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要筹措军费与吐蕃军队进行战斗,因而铸造货币就成为这一时期安西军民自救的唯一方法。中国历史上也便有了“大历元宝”、“建中通宝”这些唐朝安西守军铸造的货币。

当年,郭昕辗转派遣使者借道回鹘,到朝廷间道奏事。唐帝国的统治者才惊奇地发现:“原来,闹了半天,河西、安西等地,及瓜、沙、甘、凉、肃诸州还在啊!”随后,这句话成了安西军民万里悬孤,军疲民乏,泣血死守,不失对祖国的一片耿耿忠心的历史见证。

公元年,吐蕃军攻陷北庭,安西再度与内地失联。公元年,吐蕃攻陷龟兹,尚书左仆射兼御史大夫、检校右散骑常侍兼充安西大都护、四镇节度使、武威郡王郭昕殉职于任上,被后世尊称为“铁血郡王”。当然,这称谓里,更有让人伤心的大唐帝国的如血残阳。

最封闭的一句话:现在已经是宋朝了!

唐末西域各国纷纷自立,许多西域小国与中原的联系及丝路商旅,友好交往,均遭到阻挠和劫掠。当时,西州(高昌),曾一度被吐蕃占领,后来西州回鹘又夺取了政权,建立了回鹘王国。公元年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北宋王朝后,大力发展农工商经济,厉兵秣马、国力强盛,高昌王阿斯兰汗为了加强与宋王朝的友好联系,公元年派出42人的友好使团,携带地方名产,珠宝等向宋王朝进贡。公元年,高昌王自称为“西州外甥狮子王”,又一次向宋王朝进献珍宝奇物,加强友好联系。随后,宋太宗赵匡义派王延德等率百余人的使团回访高昌。

当时因河西走廊为西夏占据,无法通过。王延德一行只有向西北取道蒙古高原,在沿途部族中进行联络,然后折向西南,于公元年4月抵达高昌。王延德此行,并非仅仅是北宋针对契丹采取的一种远交近攻的策略,目的在于争取高昌等地方政权配合北宋收复后晋石敬瑭向辽朝割让的燕云十六州。虽未取得预期成果,但作为中原王朝继五代后晋高居诲出使于阗之后的又一次重大官方出使活动,起到了联络东西、加强交流的作用。

王延德等受到师子王的热情接待,“其王烹羊马以具膳,尤丰洁”。接见盛况更是空前,“其王及王子、侍者皆东向拜,受赐。旁有持磬者击以节拜,王闻磬声乃拜,既而王之儿女亲属皆出,罗拜以受赐,遂张乐饮宴,为优戏至暮。明日泛舟于池中,池四面作鼓乐。又明日游佛寺,日应运泰宁之寺,贞观十四年造”。充满对北宋使臣的友好热情。

王延德归来后,把自己所看到一切撰写成了《西域使程记》,载入《宋史·高昌传》,成了后世研究北宋时期高昌回鹘社会状况的宝贵资料。

在王延德的记述里,当年他们一行出河西,经马鬃山进入伊州(今哈密),接待他们的是汉族人州将陈氏。陈氏先问王延德:“现在是宋朝了吗?”随后告诉王延德,他先辈自唐开元二年(年)领州,至今已过去年,代代相传已经十几代了。陈氏还说,唐朝皇帝颁赐的诏书敕信等还保存着(次历伊州,州将陈氏,其先自唐开元二年领州,凡数十世,唐时诏敕尚在)。

今天,一般史家认为高昌回鹘汗国的东部疆域和甘肃河西相接,伊州则是这个汗国的一部分。但在在王延德的记述里这里当时显然是一个“空白地带”。一些研究哈密地方史志的学者认为,陈氏所说“诏书敕印”之类的东西,是真是假已经很难说清了。因为,一个家族“统治”一个地方近年,就当时的情况而言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据《东京梦华录》的记载,在北宋首都卞京的元旦朝会上,西域九国中就有高昌、伊州的使臣。这说明伊州使节和高昌使节是一起参加宋朝的元旦朝会的,而那时伊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与北宋王朝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州将陈氏述说的这近年时光,让人觉得当时的伊州就像一个断线的风筝,独自在塞外飞了很久,而王延德的到来终于让它有了自己的归宿。

最感人的一句话:你们怎么才来换防!

赛图拉哨所,距皮山县城公里、距赛图拉镇15公里、海拔米,占据此地可窥视南疆内地。赛图拉本是古老的商贸通道,是通往印度拉达克首府列城的古丝绸之路上最后一个居民点。年,左宗棠收复南疆后,多清军敢死队员骑着骆驼、马匹,带着粮草,历尽艰难,跋涉一月,艰难来到了赛图拉,并迅速与当时群众联手,拉土运石,建立了军事哨卡。清朝政府由此在赛图拉、克里阳卡和麻扎达拉设卡。从此,这里成了当时政府最高海拔驻兵点,也是中国最西边境的防御大本营,承担着西部边关八百多公里的喀喇昆仑山的守防任务。

此后,赛图拉哨所经历了晚清、民国,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团特务连进驻赛图拉哨所,没想这里竟然还驻守着一个班国军士兵。4年没见到人的国军士兵看到解放军第一句话就是:“哎呀,可算有人来换防了!”看着解放军军士兵的军装,他们又说:“唉,怎么又换装了啊!”看着一身破烂的国军,解放军战士流下了眼泪。

在赛图拉哨所及附属哨卡附近,埋葬了无数边防官兵,其中,赛图拉哨所遗址外约米处,就有大小不等的坟堆无数,其中近30个坟堆较为明显。面对这些坟堆,再听听那句:“哎呀,可算有人来换防了!”人们就不难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军人。(文/路生)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时改朝换代,西域军队如何交接最忠诚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