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大浩浩的笔记课堂精读孙子兵法00
TUhjnbcbe - 2025/3/21 8:57:00
专业治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xwdt/

·孙武其人

各位读者朋友,大家好!从今天起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兵法鼻祖——《孙子兵法》的作者。笔者会为大家从司马迁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华书局标点本)和赵晔(yè)的《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元大德版本)中摘录翻译、分析思考与孙武相关的内容。

《史记》是西汉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多年的历史。作者司马迁(公元前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曾任太史令,后任中书令,西汉史学家、散文家。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ér)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约束既布,乃设鈇钺(fǔyuè),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右队长。

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趣(cù)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

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以徇(xùn)。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于是孙子使使报王曰:“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

吴王曰:“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孙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

阖庐:吴王,又作阖闾。

孙子,名武,齐国人。他因向吴王阖庐呈献(自己所著的)《兵法》而被吴王阖庐召见。

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

1.十三篇:即前文孙武呈献给吴王的《兵法》。

2.勒:统率,率领。

阖庐问道:“你的十三篇兵法,我全部都看过了。现在你可以小范围展现一下你怎么统率三军吗?”孙子答道:“可以。”阖庐又问:“(你)可以用妇女来做这次展示吗?”孙子答道:“可以。”

我们大家想象一个这样的招聘场景。面试官:吴王阖庐,坐在摆着《兵法》的长条桌后面;应聘者:孙武,站在台下离吴王阖庐十步左右的位置。

面试官的第一个问题为“小试勒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尽管吴王阖庐从未闻此言,但他还是晓得光凭一堆书面理论是无法识别真正人才的,“是驴子是马,还是要拉出来溜溜”。

面试官的第二个问题为“试以妇人”。吴王阖庐的这个要求就比较有意思了,为什么要“试以妇人”,难道身边没有亲卫队、御林军吗?笔者认为此处意味有二:第一,不能确定你孙武一定会被我吴王阖庐所用,双方都有可能瞧不上对方。那么对有可能不成为自己的人,我有什么理由让你看到并指挥我吴国的军队呢?如果你看到了我吴国军队的情况,又不愿意留在我吴国,你会不会将我吴国军队的情况泄露给其他国家?第二,就地取材,提升面试难度。妇人均出自后宫,可谓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典型群体。如果孙武有办法将她们短时间内训练成令行禁止的军人,那么我吴国充满年轻气盛男儿的军队岂能不被改造成为攻城克地的劲旅!

应聘者孙武表现出来一位求职者谦卑的心理,答复问题简洁干脆,用两个“可”答复了面试官吴王阖庐提出的所有问题。毕竟,这里面试官想要看到的是实操,不是悬河之口讲出的乱坠天花,多说实在无益。

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

许:答应,允许。

于是(吴王阖庐)答应了此事,从后宫之中选出了一百八十名美女(来让孙子展示如何统帅三军)。孙子将她们分为两队,任命吴王阖庐的两个宠姬分别为两队队长,并命令(两队所有人)全部持戟。

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

而(ér):你们的。

(孙子对宫女们)下令说道:“你们知道你们自己的前心、左手、右手和后背吗?”宫女们答道:“知道。”

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

视:比照,和……一样。

孙子讲道:“向前,就是朝心前的方向(移动);向左,就是朝左手的方向(移动);向右,就是朝右手的方向(移动);向后,就是朝背后的方向(移动)。”宫女们答道:“遵命。”

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

1.鈇(fǔ):通“斧”,斧头。

2.钺(yuè):古代一种像斧子的兵器。

(行动的)相关规定讲清之后,(孙子)就安排了执行军法的斧钺,又(对宫女们)三番五次地强调行动规定和军事纪律。

如果面试官吴王阖庐是大领导,那么应聘者孙子此时应该算是基层小领导。那我们看看孙子作为基层领导是怎么来部署工作的。

首先,了解下属,构建组织。下属是面试官吴王阖庐临时给配备的,为其后宫宫女和宠妃。作为临时领导的孙子既没有时间也不可能去熟悉了解每一位下属,于是他选择了很简单的了解方式——分组和代表。他将一百八十名宫女分为两组,并选择吴王阖庐的两位宠妃作为队长。这样建立了一个最简单最基本的组织架构,孙子—队长(宠妃)—队员(宫女)。后宫中的地位排序决定了宠妃要管理宫女,同时给了面试官吴王阖庐的面子;宠妃的数量决定了分组的数量,分组划分解决了“一山二虎”的问题。我想这样简单清晰的组织架构设计,面试官吴王阖庐是很认可的。

其次,因材施教,布置任务。考虑到下属身份和能力的特殊,孙子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她们介绍了军事行动术语,并积极地和下属进行了互动沟通,确保她们明白自己所要表示的内容。

最后,苦口婆心,赏罚分明。孙子虽然“约束既布”,但还是在“三令五申”,不可不谓苦口婆心。做的好了如何赏赐,孙子没有说明。原因很简单,下属不是自己的后宫,那是面试官吴王阖庐的后宫。做得不好如何惩罚,孙子已经把惩罚工具摆在了大家面前,且又“三令五申”。

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

于是(孙子)击鼓,发出向右移动的命令。宫女们却大笑起来。孙子说:“(你们)对规定不清楚,对号令不熟悉,这是为将(我)的过错。”

宫女们觉得好笑,想必是第一次戎装在身,第一次军事行动,第一次集体展示。不难想到这一通击鼓之后,宫女们手忙脚乱、东倒西歪、丢盔弃甲的场面,估计与博到褒姒一笑的“烽火戏诸侯”场景无异。这个时候,面试官吴王阖庐当然沉得住气,他很可能在静静地看着孙子,看他怎么来收场。作为这群不着调宫女的临时基层领导者,孙子很平静地承担了一切责任,并给了大家最后一个可以从容下楼的台阶。不过,领导的揽过并没有换回下属的悔改。

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右队长。

如:像,如同,引申为按照。

(孙子)又三番五次地强调行动规定和军事纪律,然后击鼓,发出向左移动的命令。宫女们依然大笑。孙子说:“(你们)对规定不清楚,对号令不熟悉,这是为将(我)的过错。(但是)规定和号令既然已经明确了,却不按照法令执行,这是队长的过错!”说完,就要斩杀左右两队的队长。

两位队长此刻躺枪背锅冤不冤?不冤!或者可以借用《极限挑战》那句口号来讲——这就是命!

首先来讲两位队长,也就是吴王阖庐的宠姬,肯定没有起好带头作用。后宫之中你地位高,演武场上你是队长,这些领导光环不是免费的。你是参与者,也是管理者,更是下属的榜样。上梁不正下梁歪,起不到榜样作用,“主将无能”恐怕要“累死千军”。

其次谈到“五事七计”中的“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华杉讲透孙子兵法》中这样写道:“‘严’,杜牧注释说:‘严者,以威刑肃三军也。’这就是为什么古来名将一出兵就老是找茬儿杀人立威,最好是杀皇上的亲信,杀那些自以为‘有靠山’的人……”

最后说说“靠山”的问题。找靠山真的可以靠得住吗?《华杉讲透孙子兵法》中这样写道:“认为自己有靠山的人,在变革调整,或打仗出师的时候,最容易被拉出来祭旗,因为整肃这种万众瞩目、地位显赫,对国家又没有实际价值的人,既能立威,又对国家没损失。所以做人,靠什么不要靠山。你的靠山跟别的靠山稍微磕碰一下,你就粉身碎骨。你以为你是山的一部分,但一阵风就会把你刮下山崖。如果靠山倒了,那更可怕,靠在那山上的人全被活埋。所以君子行中道,靠自己的独立人格、独立价值安身立命,遵纪、守法、知止。找靠山,是小人之心,也就只能是小人的命。”显然两位宠姬的靠山——吴王阖庐,在和他所面试的孙子进行着富国强兵之道的思想大碰撞。偏偏这个时候,两位宠姬过来送一血……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浩浩的笔记课堂精读孙子兵法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