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年,著名纵横家苏代在楚怀王熊槐的支持下,促成了楚、魏、韩、赵、燕五国的合纵同盟。五国共推楚怀王为“纵长”,联合攻秦。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五国伐秦”。
不过《史记》中关于这段历史的记载却纷繁错乱、前后矛盾。这给我们后人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我翻遍各种史料和研究性文字,晁福林先生的《五国攻秦与修鱼之战考》一文是最合理的分析论文。
所以,关于“五国伐秦”这一事件的主要事迹和争议点,我都采用了晁福林先生的说法。
晁福林先生在这篇文章中,充分分析了五国联盟之间的内部矛盾,尖锐地指出,楚国和魏国在战争还没开打之前就已经背叛了同盟,他们虽然加入了同盟,实际是貌合神离。
早在几年以前,魏国就表现出游移不定的态度。他们是想向秦国示好的,也愿意接受秦国的“连横”。但是秦国想把魏国树立成首个“事秦”的榜样,这一点使得魏国产生了羞辱之心。所以,魏国参与了“五国伐秦”,想要表达对秦的反抗。
但归根到底,魏国是不愿意与秦国为敌的。所以在战争还没开始的时候,魏惠王就派惠施出使楚国,目的是约楚国一起跟秦国讲和。
按理说,楚怀王熊槐是“纵长”,是五国伐秦的发起者,他不可能答应魏国的要求。但实际情况却与此完全相反。
楚王不仅完全接受,而且还在跟魏国的外交活动中,矢口否认是自己发起了攻秦倡议,反而称呼魏国为发起者。
接下来的事情,更令人瞠目结舌。
楚王赶紧派人去魏国请和。
什么意思呢?楚国想要演戏给秦人看,告诉秦人,五国伐秦的真正发起者是魏国,是魏国的公孙衍。楚国特地跑到魏国来,苦口婆心地劝说魏国,赶紧停止不理智的行为,去和秦国讲和。
魏、楚两国在对待秦国这件事上表现出争先恐后的谄媚之态。
太可笑了!发起国第一个背叛了同盟。
这就好比皇帝本人居然叛国通敌一样的可笑。
也有很多人认为魏国才是这次事件的发起者。我们在上面就说过,楚国方面曾经诬陷魏国是发起者。这种诬陷实际上确实有依据。依据就是公孙衍。
公孙衍此时就是魏国的国相。曾经的“五国相王”就是他的杰作,他发动此事是为了对抗秦国。所以,秦国有理由相信,类似性质的“五国伐秦”也同样是公孙衍所倡导。
实际上,魏相公孙衍确实有行动。他说服了义渠人(匈奴)进攻秦国的侧后方,配合五国的伐秦行动。
秦国和义渠相邻,秦惠文王即位后夺取了义渠的二十五座城池。所以,秦国在与义渠的交战中是占据绝对优势的。
但,这一年,也就是公元前年,秦国主动给义渠送去巨额资产和大量美女,跟义渠讲和。
游牧民族的单纯使得他们喜出望外,就同意了。
狼对羊的热情,背后往往都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秦国就是这头狼,为了稳固后方,为了把所有的力量都用在对方东方各国上,他主动向义渠请和。
但这一切都瞒不过魏相公孙衍,于是公孙衍向义渠君揭示了事情的真相,并且劝义渠君趁机攻秦。
义渠君知道秦国一旦解决了东方各国的进攻之后,还是会掉头来攻打义渠,所以,他权衡再三,还是决定趁机袭击秦国。
终于,义渠人在李帛这个地方取得大胜。
义渠的胜利来得很容易,因为秦国知道他们的主战场绝不在这里,而是在东方的函谷关。
公元前年末,根据《史记·楚世家》的记载,攻秦的诸侯联军抵达函谷关。根据考证,名义上的“五国伐秦”实际上只有两国来了——赵国和韩国。
楚国和魏国正在偷偷跟秦国讲和,背弃同盟。而燕国很有可能还没有来得及出兵。
这样一来五国联军的兵力和战斗力都大打折扣。
对于五国联军,秦国是有所畏惧的,对于两军联军,他们根本不放在心上。
秦王派庶长樗里疾迎战。
韩赵联军势单力孤,不敢与秦军交战,就向后撤退。
秦军紧追不舍,终于在修鱼这个地方追上。
双方展开大战。
结果,秦军大胜。《史记·秦本纪》记载:樗里疾“虏其将申差,败赵公子渴、韩太子奂,斩首八万二千”。韩赵联军被杀八万二千人,韩国将领申差被俘,赵国的公子渴战败。
韩国迫不得已向秦国请和,并且派太子仓去做人质。他们本来的太子奂很有可能在修鱼之战中战死了。所以,韩国实际上是修鱼之战的最大受损国。
赵国的赵武灵王对于楚、魏、燕在此次“五国伐秦”行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消极态度非常愤怒,他直接取消了自己的王号,降回原来的君,表明自己不同流合污。
这就是“五国伐秦”和修鱼之战。也有人称之为函谷关之战。
这一战在战术上没有太多有价值的东西。但却在战略上给了我们后世非常深刻的教训。所谓的同盟,根本就不足以依靠。乱世之中的生存法则只有使自身变强这一条路可走。想要完全依赖盟友,显然是幼稚可笑的。这种联盟没有统一的指挥,各自为战,明争暗斗,互相掣肘,根本就是乌合之众,是难以成事的。
后世也有过类似的事情发生,那就是三国时期的诸侯讨伐董卓之战。名义上是十八路诸侯,声势浩大,但他们组成同盟之后置酒高会,毫无进取之态,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而各怀鬼胎,不愿出力。整个同盟军中真正进攻的只有曹操和孙坚。等到董卓撤退到长安之后,同盟军居然自动解散了。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曹操通过这件事彻底看透了这些表里不一的人,自此之后一心发展个人势力,终于成了北方的霸主。
其实,这样的事情对我们的生活也有所启示。我们常常会因为各种原因而组成一个小团体或战队,但这只队伍的凝聚力到底有多强,能办成什么样的事情,谁是真正的精英,谁又是滥竽充数,这些很值得我们去深深思考。
我想,这才是五国伐秦事件和修鱼之战给我们带来的最大收获吧!
《中国古代战争场》系列之修鱼之战(函谷关之战)
刘弘文为您全面解读中国古代战争,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