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袁义达
为传承中华文化、助力姓氏申遗,中华姓氏申遗大会组委会、福建省开闽姓氏文化研究院、重庆百家姓文化交流协会、厦门市姓氏源流研究会和福建省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生态文明发展委员会将于年5月23日-25日在厦门举办“中华姓氏图腾文化论坛暨中华姓氏家文化艺术展”。
《百家姓文化》特邀中国科学院姓氏文化专家、原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室主任、中华姓氏申遗大会总顾问、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主任袁义达先生,来谈谈中国姓氏文化遗产、图腾与传承。
中国科学院姓氏文化专家袁义达教授一、中国人信仰和文化遗产
对初次见面的朋友总会说“您贵姓”。这应当是典型的中国人见面打招呼的习惯。而多数其他国家的人们互相之间打招呼往往是:“What’syourname?(你叫什么名字?)”看来中国人更关心的是家族的“姓”,而其他国家的人更注重是个人的“名”。这也包括书写姓名的习惯,东方人姓在前名在后,而西方人正好反过来。这是一种文化上的差异。世界上的民族成千上万,加入联合国的国家有近个,单单中国人就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人们在交往习惯上的差异是十分的明显。有人注意到没有,为什么这么多中国人或者华人关心姓氏比关心名字还要强烈呢?其实,能延续几千年不变的习惯和风俗,就是一种传统文化。这种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姓氏,中国人重视姓氏,一定有其特殊的原因和历史,它一定是一种全体中国人赖以自信和崇拜的信仰。
袁义达著作:《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往事:4年初夏的一天,我接到即将离任的欧盟驻华大使魏根深(EndymionWilkinson)先生的电话,他想送我一本他的著作《中国历史手册》(英文版),他是研究中国历史的资深学者,告诉我,他已经看了我刚刚出版的新书《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大使认为中国人姓氏的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看懂了有助于了解中国,中国姓氏非常有意义。大使卸任后即将去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当教授,他想把这本书介绍给世界年轻人。这位前欧盟驻华大使也是一位中国通,他对中国人姓氏的历史和在人群中分布与进化感兴趣,更说明了中国人姓氏是一种能代表中华民族特点的文化。
殷商青铜器上的金文每一种中国姓氏都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和故事,可以这么认为,中国人姓氏是中华民族历史的印章,已经深深地印在每一位中国人的心上。一个人一出生就有姓,生来就有,直到终身。而且,你的一生给世上留下了重要的功绩、遗产和名望,将永存于世。《左传》上有一段记录(公元前年):“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意思是当圣人一出生,他就会被授予以血统为根据的姓;当他被授予封地时,授予以他的封地为依据的氏。因此,当一个人被封为诸侯时,他和他的子孙便不只是具有姓了,而且是既有姓又有氏。这清楚地说明中国人的姓氏起源与国家、土地、家族荣辱、生存和继承权有密切关系,本质上是封建和世袭的。这是一部历史,姓氏是历史传承中的烙印,也是我们祖宗的荣耀,这应是中华民族各姓氏子孙为此引以自豪的,尤其对得姓之祖、获氏之宗保持特别的尊敬和崇拜。姓氏历史已经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们中国人经常说的“光宗耀祖”,其意思就是不要忘记自己家族的历史,要为自己家族争光彩添荣誉!中华民族各姓氏祖宗是我们世世代代的保护神,是中华民族的根啊!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包括传说部分,大约发生在五千年前后,包括伏羲氏、炎黄和尧舜禹的传说,传说时期是没有当时文字记录的时期。而中国姓氏的有据可查的历史(信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中期以前,而且有了文字在青铜器、甲骨文上铭刻留下商周王族和其他氏族的活动和姓氏的记录,这才是真正的历史。所以中国人有文字记载的姓氏历史应有—年之久。这是值得我们全体中国人和全球华人引以自豪的姓氏信史。中国人姓氏历史的传说部分和有文字记录的历史部分形成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下面是18个姓氏的甲骨文的字形。
18个姓氏的甲骨文的字形根据西方文献(不列颠百科全书),最早人类的著作出现在年前,当时古埃及人为死后获神灵恩赦,将符咒写于草席上,置于棺内,称为“死者之书”。但是,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三大古文明早已经消失了,他们的文字和民族也都不存在了,没有能延续至今。而中国古文明的历史,包括传说部分和信史部分是有机衔接的,并一直不间断地传递下来的,单单“二十六史”连续记录的历史就有年(公元前年秦朝—年)。这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连续不断”的世界纪录!所以说:刻在牛肩骨上甲骨文家谱(大约年前),中华民族应是当今世界民族中拥有最早使用姓氏记录的民族了。
通过对甲骨文和金文的研究发现,中国人对祖先的崇拜是根深蒂固的。古代中国人信奉多神,个个都是全能之神,所信奉的神往往与光明和黑暗,天地间的四方之神,与高山大河有关联。既敬畏又崇拜,进而把他们化作人型、或人兽型偶像,用彩色的画像或者雕像供奉在各地各种建筑物中,各类庙宇、家庙之上。尤其进入西周春秋以后,西周分封制度和氏族宗法固定形成了中国人姓氏的独特内容:首先对祖先要有敬畏之心和祭祀仪式,其次共同信念祖先的安宁和子孙后代的幸福有直接的关联,他们的利益是相互依赖而不可分开的。这种信念引导他们渐渐地建立起一种和世界其他民族不相同的、独特的家族体系(族系家谱、郡望堂号、族规家训)和家国文化信仰体系。所以在许多西方和中国周边的民族中,姓氏仅仅只有几百年的历史,而中国人在年前的金文和甲骨文中已经铭刻使用姓氏的记录了。想要融入到华夏之中的外来民族与个人,他们必须认同华夏文化,首先用汉字表达其民族姓氏,进而选用华夏已有的相对应的汉姓。有时候外族的首领和酋长往往由华夏朝代的皇帝来赐封汉姓,如果获得皇帝家族的姓,也称国姓,那是无边的高贵和荣耀。这种传统潜在的力量是非常之大之强的,直到今天中国人打算表白自己时,还用几千年来的老说法:“我们是老百姓”。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最基本的凝聚力。谁说中国人没有信仰?这就是中国人最根本的文化遗产!
二、中国人姓氏图腾和文化传承
在原始人信仰中,认为本氏族人都源于某种特定的物种,大多数情况下,被认为与某种动植物具有亲缘关系,于是,图腾信仰便与祖先崇拜发生了关系,在许多图腾神话中,认为自己的祖先就来源于某种动物或植物,或是与某种动物或植物发生过亲缘关系,于是某种动、植物便成了这个民族最古老的祖先化身。
中国人姓氏的图腾,它传承着中国人文明的信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历代学者们的研究和推测,认为原始社会中的部族大多以某种自然物和想象,主要是太阳月亮、星座气象、神仙鬼怪、山川地形、植被动物作为氏族部落的徽记,是区别不同人类族群的标志,在与之共处的过程中,原始人就把它们当作了保护神。认为他与自己有某种特殊的关系,相信它能保护本氏族族群,并将其作为本氏族的崇拜对象,敬畏为氏族的根源灵魂,甚至看作是本民族的祖先,这就是图腾。但是绝大多数中国人姓氏图腾至今还没有被发现,现在所看到的应是一种文字和艺术创作的现代文化艺术品。
底下两个图案来自于当今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策划和组织的研究成果。至今已经发现在余件中识别出来的多种单一或复合族氏铭文和徽记。这是其中的一部分族氏铭文和徽记,大多数至今还没有识别出隶书体的字形,也就是说,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几乎灭了六国文字,重新统一了文字。所以,这些金文中的铭文文字的原意很多已经无法识别了。下面是一部分单一和复合族氏铭文和徽记。这些铭文徽记就是当今看到的最早与姓氏有关古文字,从这些铭文徽记中可以看到我们的先祖对自己的姓氏的“图腾”的描述。
部分单一和复合族氏铭文和徽记关于目前社会上流传的常见姓氏“图腾”至少出现了代表种以上的姓氏,都出现在一批同样的玉石材质和同样大小的玉片上,整齐划一的形式,说明了出自于同一群现代人之手。所以,不是上古时期的文物,这是可以肯定的。更不是姓氏图腾了!应是当代的民间工艺品,参照的姓氏是宋百家姓上的秦汉以来的常见姓氏。这批所谓的姓氏“图腾”的工艺品主要出现在安徽、北京、上海、福建一带,在各地姓氏宗亲会中有一定的文化市场,这对于认识中国人姓氏起源的说法提出了很多神秘想象和超级期待。很值得学习和发挥,属于新时期一种新的文艺创作,这对于历史文物的保护,姓氏研究和传承是必要的,也是现代文化市场的需要。
积累了五千年的中华姓氏文化遗产,除了研究和保护外,其继承是必须的、重要的。我们的先祖一直在努力,在我国的甲骨文诞生之前,已有了绳结和竹刻记事,木雕、动物牙角骨雕、玉石雕、泥塑,以及岩壁凿像刻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早已出现在新石器时代,在这些文物上留下了千古传诵的古人原始生活的痕迹和族氏原始符号和图腾。进入有文字的时代后,利用一切载体记录了族氏的延续和新的族氏的历史文献留与后人。我们除了要保护好祖宗留下的文物,还要研究新旧出土文物之外,当代人的发现和创作姓氏新“图腾”文化和高度抽象思维作品,是继承和发扬传统姓氏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世代传承的规律。
百家姓文化
弘扬姓氏文化传承中华精神
百家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