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年,时任曹魏政权大将军的曹爽和他的首席智囊桓范,一同去拜谒在高平陵的魏明帝墓。
就在他们出城之时,城中的太傅司马懿和太尉蒋济联合发动了政变,趁机控制了洛阳城。
一时间,曹爽和魏帝曹芳慌了手脚,他们准备进城向司马懿投降。但这时他的智囊桓范出来力劝曹爽要和魏帝前往许昌,和司马懿做长久的抗争,可惜不听。
最终,曹爽和桓温都被司马氏灭了三族。但桓范的一个后代却免于此祸,他延续了桓家的香火,直到年以后,桓家后代桓温、桓玄父子正式夺掉了东晋司马氏的政权,为祖先报了一箭之仇。
高平陵之变
虽然魏武帝曹操雄才大略、一统中原,但他也许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南征北战、一手打下的江山,就这样被司马氏给篡夺了。
当然,精明强干的魏武帝似乎也早就看出来司马氏并非等闲之辈,也曾很刻意地提防过他。一次,他和司马懿交谈,曹操突然问司马懿:“你知道人身上最白的地方是哪里吗?”
司马懿说:“也许是脸。”曹操说:“不是脸,是脚底。”司马懿觉得很有意思,于是问:“为什么是脚底呢?”
曹操回答道:“因为它老藏着,能不白吗?”司马懿很快明白这番话是曹操在敲打自己,后来他便不再说话,更叮嘱家人要低调行事。
曹操死后,其子曹丕继位。曹丕虽说在能力和谋略上稍逊其父,但也是一个极其精明的皇帝,他在曹操临终前,就被曹操叮嘱道小心司马一家。
但曹丕去世得太早,他的儿子曹叡继位之后,对司马氏尚且还能制衡一下。等到曹叡又早逝,曹芳继位以后,朝堂之上除了大将军曹爽之外,没有人可以和司马懿抗衡了。
如果说司马懿从一开始加入曹魏集团就准备随时篡夺皇位的话,显然是冤枉了他,因为他一开始还真没有谋反的心思。但后来,在曹芳时期,大将军曹爽一伙人,极力想排挤司马懿、把魏国的所有大权掌握在他们手里。
这时的司马懿才开始有了篡位之心,不过他有他的策略,那就是“以退为进”。他在曹爽等人咄咄逼人的形势下,主动放弃部分大权,让曹爽等人以为他已年老而无意权力之争。
但这就是司马懿的高明之处,他用这种方式麻痹曹爽,又在曹爽和曹芳去拜谒高平陵时称病,做出一副奄奄一息的样子给他们看,曹爽这才放心前去。
没想到的是,这出“苦肉计”,能骗得过曹爽这样的粗人,但骗不过他手下的首席智囊桓范。他早就怀疑司马懿有诈,多次提醒他的上司曹爽要多加提防。但曹爽早已被司马懿麻痹,觉得一个垂垂老矣的司马氏不可能翻起大浪。
于是,他更加肆无忌惮地同天子曹芳一起去高平陵拜谒魏明帝,丝毫没有察觉到洛阳城内的暗流涌动。
司马懿等到他们一行人全部去往高平陵,立刻召集心腹蒋济,准备发动政变。一时间,洛阳城内,皇城内的守卫全部由司马氏掌控,曹爽和天子曹芳一行人在高平陵外已是目瞪口呆、惊慌失措。
被诛三族
就在曹爽一行人惊慌失措的时候,有一个人却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就是桓范。
他向曹爽建议:“现在靠我们这点人马向打回洛阳已是不大可能的事,我建议,大将军和天子转移到许昌,在那里召集人马准备和司马懿长久作战。”
但曹爽曹曦兄弟却依然犹豫不决,他们想如果一旦转移许昌,他们洛阳城内的家小一定遭司马氏毒手。与其这样,还不如投降司马氏,大不了把权力都交给他,自己去做一个平凡的人,还可以保护家小。
桓范见他们犹豫不决,心里也知道他们在顾虑什么,于是怒声对他们呵斥道:“你们这些鼠目寸光的家伙,向你们这样的人,一旦投降了司马懿,他会让你们好好活着吗?!”
曹爽默不作声,桓范又跟他分析道:“你们和天子在一起,你辅佐天子发号施令,谁敢不从?何况这里离许昌不过两天的路程,你们到那里去既可以将那里的武器库武装军队,我手上又有大司农的印章,可以调集粮草。
到时候等稳定下来,时机成熟以后再和司马氏决一死战,那样鹿死谁手就很难说了!”然而,曹爽兄弟却还是犹豫不决,从晚上一直坐到天亮。
最后,二人商议还是进城投降司马氏,并把刀摔在地上说:“即使投降,我等也不失为富贵人家!”
桓范痛心疾首,痛哭着说:“曹真这样的名将,怎么会生下来你们这样的蠢猪兄弟!”
于是,桓范无奈地,同曹爽兄弟一行人进入洛阳,果然受到迫害,曹爽和桓范都被诛灭三族。
天道好轮回
虽然桓范被诛灭了三族,但在被司马氏迫害的过程中,有一个后代幸运地存活了下来,并延续了桓家的香火。
都说“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桓范后人在延续了大约年以后,总算报了祖先的一箭之仇。
为桓范报仇的后人,就是桓温、桓玄父子二人。桓温生活的时代,正是东晋时期,当时的司马氏早已没有祖先的骁勇,只得偏安在江南一隅。
桓温起初曾娶南康公主为妻,成为司马氏的女婿。后来又在南征北战中,先后平定巴蜀和三次北伐,逐渐掌握了长江流域甚至东晋的兵权。
后来,在朝中声势逐渐浩大的时候,桓温效仿司马氏的祖先对曹魏逼宫那一出好戏。
他威逼褚太后废黜司马奕的皇位,又派手下和后宫的美人私通,生下一子谎称司马氏后裔。逼得褚太后只得将司马奕贬为东海王,而后桓温又亲率手下大臣拥立司马昱为东晋新君。
虽然桓温已经做到了这一步,但他因为种种原因还没能直接篡夺司马氏之位,直到后来他的儿子桓玄做到了。
桓玄先是逼司马氏封自己为楚王,加九锡,出行与皇帝同仪,后来干脆直接取而代之。他让手下写好的禅位诏书交给晋帝,然后逼晋帝主动退位,将玉玺交给桓玄,并把司马宗族迁到琅琊。
桓玄自己则登皇帝宝座,建国号“楚”,史称桓楚。于是,年前司马氏篡夺曹魏政权并诛杀桓范三族的一箭之仇,终于在年以后为他的后代桓温、桓玄父子俩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