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的世界里,金庸立于山顶,
多少人,少年问道。
而槟榔的现实里,榔客云集,
群雄问战。
风起云涌,从未停息。这就是
槟榔江湖。
,张新发持续品质取胜,
笑傲江湖!
“7个奖,顶多2-3个到了消费者手上”,一位倒百家货的业务员透露,“掏掉奖票后,一包15的槟榔批发只要4块多”。
买一包再来一包,40%直至70%的中奖率,空调摩托洗衣机,2元秒杀券,以至3元买一包15元产品反扫18元红包,买2包连撕6包……
槟榔行业,究竟怎么了?
1年,那些槟榔号子,今安在?
年代,湘潭卖槟榔的店子,专卖和杂货,共有多家号子。其中较为有名的有平*街的张新发、*永发,城内的马正顺、许正兴,龙(溜)子巷的张荣发,汽车站的楚荣兴等。还有-个小商贩子,摆摊或者挑着货走街串巷。
年(民国三十四年),湘潭光复,大的槟榔批发行有24家,比如和康、刘福临、万茂、*俊记、东兴、邬利兴、华兴、信和、正和、甘益记、为仁、喻福兴和张新发等。小点的胪陈店铺和摊贩更多,年销量约在一万五千石(1石=斤)以上。
这些号子,大都是当年的大牌!到今天,只剩“唯一仅有”。
2年代,究脑壳5毛一片
一把菜刀、一个盆子、一块砧板。年代,卖槟榔再简单不过。
“当时大多数是一毛或两毛或三毛一片的,最高的是五毛钱一片。”湘潭老人盛铁根说,每天嚼食三片槟榔,那已经很奢侈了,要知道,当时大多数人的工资每个月50块钱不到。
即便如此,年至年的10年间,湘潭槟榔作为一种生产力,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湘潭全市槟榔加工经营者发展至余户,以光达、张新发为代表,年销售槟榔达余吨,销售金额达0万元左右。
五毛钱一片的是一种被叫做究脑壳的槟榔,盛老解释,“它的槟榔纤维细,纹路收拢得比较好。”
3年代,作坊都去哪儿了?
到了年,槟榔产业化大势所趋。1元、2元一包的包装槟榔,占领市场。湘潭、益阳、长沙等地的老牌子作坊,比如求质、求实等,关闭上百家店子。一些切过槟榔的商贩,有人转行,也有人进了槟榔厂打工。
那时候,槟榔七大家已经形成,他们在市场上征战厮杀。到年,槟榔原果价格猛涨,开始出现葛根绿色口香糖,几个大厂都开始研发,想拿葛根代替槟榔。
出人意料的是,不管怎样惨烈,湘潭本土的几家门店作坊,却留存了下来,而且在湘潭,门店槟榔的销量占据了1/3的市场。没有大促销,没有猛烈的攻势,就凭口味和质量。没办法,湘潭人吃槟榔,太老道了。
4年,寒冬之后
称之为寒冬,是当时多数品牌乏力,没有一家能独大,没有一家能攻进对方的市场。还有,曾经七大家的XX销声匿迹。
张新发的横空出世,打活了市场。上市后的一连串打法,打趴了占据长沙市场的XX,横扫了株潭益常。独门口味和老字号牌,让张新发多年坚守不促销。
与之对立的,是迅速崛起的促销品牌。他们有些避开中心市场,从乡镇进攻,有些避开老口子,从年轻的嚼客入手。有大企业日渐衰落,也有小企业逆袭跻身七大家。于是,各有千秋。
5年,槟榔,谁逼你出手?
到年前后,战火连绵。烧钱,抢市场。有人说,一些高中奖品牌入不敷出,表面市场份额大,实际在拿命硬撑。杀敌一千,自伤八百。
因为奖票,衍生出了专门掏奖票的制假团队,一些农村市场宴席上专门用掏了奖的槟榔,看着15、20元一包,实际只要花4-6块。反正是装逼撑门面,至于好不好吃,是另外一回事。
莫以为这些都不需要成本!海南的果农靠槟榔吃饭,会不要成本?企业的生产、管理,不要成本?卖货的业务员、店老板,不要提成?一句话,消费者终将为此买单。作为消费者,尤其是男性,都懂。
年,促销战围城。张新发不恋战,不怕战。我们知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的风云际遇,往往自有规律。多少高人绝迹,多少武功失传。而能成为一代宗师的,往往厚、德、载、物,以传承为本,不以盈满为利。综观百年,品牌如梭,而为何仅张新发传承至今?让人深思。???
?
在这里读懂槟榔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