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加烟,法力无边。对于湖南人来说,嚼槟榔是一件很寻常的事情。但是食用过多会导致牙龈萎缩、口腔黏膜白斑、严重的还会导致口腔癌。
每天5包槟榔,一吃就是十多年,42岁长沙男子鲁先生为他的“任性”付出了极大代价,右边半张脸被肿瘤占据,张口严重受限。
历经三次大手术,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专家,历时15小时“量体裁肤”为他换上了一张“新脸”。
男子嚼十年槟榔
患上口腔癌“没脸见人”
“我吃槟榔已经有十多年了,平均下来每天要5包才能止瘾。”
正是由于长年累月的嚼槟榔,鲁先生五医院诊断患有“下唇癌”,并进行了相关手术。后悔不已的他自此再也没碰过槟榔,但口腔癌却像甩不掉的阴影笼罩了他的生活。
今年3月,鲁先生再次出现上唇及牙龈处溃疡,溃疡从*豆大小持续变大,被诊断为“上唇癌”并进行了第二次手术。术后1个月后,鲁先生再次出现右颊部肿物,同时出现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虽进行了数十次放化疗,但肿瘤依旧生长迅猛,并产生剧烈疼痛。
Q
Q
此时鲁先生的脸部因多次手术,上下唇切除了大半,仅能微微张开一个小口进食。加上突出的肿瘤,整张脸变得面目全非。为求进一步治疗,医院求助于口腔颌面外科专家。
科主任蒋灿华教授接诊后,为鲁先生进行了详细检查。他认为要解决鲁先生的困境,第三次手术势在必行。而如何在彻底清扫肿瘤之后为鲁先生“换一张新脸”,成为摆在医生们面前的难题。
换脸难度巨大
医生妙拼“七巧板”
“换脸手术”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已不是第一次,但这次的复杂和困难程度却是十分罕见的。
蒋灿华主任介绍,肿瘤已经侵犯了鲁先生的整个右侧脸颊,且右侧淋巴结转移癌十分巨大,与皮肤及颈部大血管粘连。完全切除干净已是不易,之后更会产生一个很大的空腔,需要从患者身体的其他部位切取带血管的游离皮瓣移植到面颈部,进行面部及口腔内的双层修复。
Q
Q
而皮瓣从哪取?
怎么取?
移植后又该如何进行缝合呢?
为此,口腔颌面外科专家们在术前花费了大量精力进行相关准备。具有整形外科背景的闵安杰副教授做了精心设计,首先在患者面部拟切除区域取了一个“纸模型”,然后根据模型像裁缝一样巧妙地其裁剪成数块,再依据腹部及大腿部皮肤,将分块的“纸样”像拼七巧板一样设计出最经济、创伤最小的皮瓣设计方案。
为了能精准定位血管,在超声影像科主任廖锦堂教授、徐乐天主治医师的协助下,对患者腹壁及大腿处的皮瓣穿支血管进行了影像定位,为皮瓣的设计及成功制备奠定了基础。
7月10日上午,手术正式开始。在手术室护理团队及麻醉科的配合下,由蒋灿华教授带领闵安杰副教授、廖亚洲主治医师、陈洁博士等人,分成三组同时开台,一组切除肿瘤及双侧颈淋巴结清扫,一组切取腹部皮瓣,第三组切取大腿处皮瓣。
艰难的肿瘤切除术后,患者右侧面颈部遗留一个将近16×18cm的巨大洞穿性创面。医生们取下患者腹部及大腿皮瓣后,利用对侧颈部的供血血管进行皮瓣血管吻合,最终吻合了6条血管,使4块皮瓣的血供都得到了保证。
移植皮瓣的大小、形态均与创面十分吻合,特别神奇的是,当专家们将双侧的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按术前设计进行相对缝合后,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完整皮瓣,不仅同时修复了面部、颈部的巨大缺损,而且下唇、上唇及鼻面沟的形态及厚薄都显得“恰如其分”。
由于整台手术的精心设计与合理分工,手术时间从原本预计的24小时缩短到了15小时。目前,患者已顺利出院。
提醒:嚼槟榔易导致口腔黏膜损伤
医院头颈放疗二科主任韩亚骞分析指出,数据显示,槟榔诱发的口腔癌在湖南已连续12年逐年上升。据分析,到年,按照目前的趋势,由槟榔引发的相关口腔癌病例在湖南可能累计超过30万。
“爱吃槟榔是湖南人的一个特色,而咀嚼槟榔时,槟榔纤维的摩擦会造成口腔黏膜的局部外伤和黏膜损伤。”
韩亚骞表示,长期咀嚼槟榔,会导致损伤迁延不愈,形成局部的慢性损伤,从而引起慢性炎症、氧化作用增强和细胞增殖。
研究表明,咀嚼槟榔者口腔粘膜细胞脱落频率明显增加。
韩亚骞表示,槟榔含有大量的多酚和多种生物碱,槟榔碱能明显促进上皮细胞的凋亡,并干扰细胞外基质大分子(胶原、弹性蛋白等)的沉淀和降解过程。此外,与槟榔一同咀嚼的荖花和石灰也有一定的基因*性。主要是由于其中含有的亚硝胺、丁香性多酚、活性氧化剂共同作用所致。
“口腔癌的发病,跟嚼槟榔和抽烟都有关系,而同时吸烟的槟榔爱好者发生口腔癌的概率更高。”
韩亚骞补充说,吸烟本身也是口腔癌一个单独的危险因素。研究表明,咀嚼含烟草的槟榔,唾液中的*性物质会显著升高,对细胞DNA合成等过程有明显的破坏作用。
名小医
有话说
口腔癌是指发生于口腔的恶性肿瘤,是头颈部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口腔癌以男性多见。
槟榔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常见食品,食用过多会导致牙结石、影响消化,槟榔中含有的生物碱还会致癌,吃多了上瘾。名小医建议,为了您的身体健康,少嚼槟榔。
编辑:名小医通讯员:刘微
实习生:谭梦颖小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