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小编依旧是沉稳优质的槟果兄
01
从奢侈品走出皇室,走向民间
02
槟榔在地理优势、商业繁盛的湘潭
03
改良后集民俗文化于一身
04
槟果兄弟:重构槟榔,文化输出
上回且说到槟榔在古代的地位不凡,西汉时进入中国,南北朝的时候便是皇室贡品的尊贵身份。
嘉庆皇帝还要求广州海关每次进贡的槟榔一定不能耽误,后宫嫔妃也有随身携带盛放槟榔盒的习惯。那时候吃得起槟榔的真的是非富即贵。
其实上回我埋了一笔,正是从乾隆嘉庆开始,槟榔越来越从上层社会开始往世俗民间走,从一枚奢侈品慢慢平民化,直到大清灭亡后的这两百年近现代史,也是槟榔走出皇室走出京城,开始在民间尤其是广东湖南地区流行的起伏历史。
BINGOBROTHER
湘潭:得天独厚的商贸优势
早在顺治年间,传闻湖南瘟疫流行,但在湖南的海南商人却安然无恙。这些海南商人基本都有嚼槟榔的习惯,便发现槟榔可以避免瘟疫邪气;作为一枚“救命果”“生命果”,嚼槟榔开始被越来越多的湖南人效仿。
乾隆22年,广州成为唯一的通商口岸后,紧邻广东的湖南成为进口商品进入内陆的主要枢纽,湘江是主要贸易巷道。
近代外交家容闳曾这么形容当时的湖南:
“湘潭亦中国内地商埠之巨者,凡外国运来货物,至广东上岸后,必先集湘潭,由湘潭再分运至内地。又非独进口货为然,中国丝茶之运往外国者,必先在湘潭装箱,然后再运广东放洋。以故湘潭及广州间,商务异常繁盛”。
当时外国进口的货物自然少不了深受上层人士喜爱的槟榔,加上这么天时地利的航道和商业条件,槟榔鲜果这种易腐商品得以在湘潭快速运输。
都知道湖南娱乐业发达,但绝不仅仅是芒果台的功劳,人家早在清朝就出现了“十里楼台皆傍岸,碧波灯火彻通宵”的盛况。湘潭在当时“富饶为湖南第一,凡捐摊皆倍列县”,地方经济的腾飞自然会带动民间消费娱乐业的兴盛,越来越多的人有钱、有时间、有精力去消费奢侈果品槟榔。
作为一枚“社(jiao)交(ji)果”,那时候的槟榔可是风光无限。
但是,槟榔鲜果毕竟保存时间有限。
“湖湘间,宾客燕集,供鱼清羹,则众皆退,所谓鱼来酒止也。今则不然,士大夫燕客,米取精细,酒重酻娘,珍错交罗,竞为丰腆。一食费至数金,而婚丧为尤甚,至槟榔蔫叶,所抂酷嗜”。
古湘潭县城图
《湘潭县志》这段文字反映了湘潭在最初还是沿用“取扶留叶合槟榔食”的广东传统吃法,很费钱,而且鲜果槟榔保存时间太短。聪明的槟榔商们借鉴药用槟榔的储存方法对鲜果进行了改造,“皆先灰汁煮熟,仍火薰使干,始堪停久”,即将鲜果煮熟、熏干后,添加石灰水与饴糖熬制的卤料,制成初期的“石灰槟榔”,俗称“白壳子”,再用中药铡刀切口贩卖。
直至今天,湘潭摊贩手切槟榔的工具都是改良版的铡刀。
BINGOBROTHER
改良后集民俗文化于一身
后来,槟榔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荣辱与共。
年《南京条约》签订后,开放了上海、宁波等更多的通商口岸;
年,汉口、九江开放为通商口岸。
湘潭的商贸优势不再,加上经济下行、民众消费力下降,金湘潭的盛况已是历史。
民国初年,湘潭仅剩13家槟榔店铺。
痛则思变!年后抗战期间,槟榔批发由过去一五一十地数改为论斤卖,制作方法改为敞口、发糖、点卤、粘心,改良后的槟榔嚼起来不再碱口起泡,而是香甜可口,外地人和小孩都吃得惯。
这种改良后的槟榔逐渐在周边城市传播开。长沙人改用四方红绿小纸将槟榔与桂子、甘草等配料包成银锭状,有财宝之意,是过年期间拜年讨彩头的必需品。民间结婚,新娘对来客必敬槟榔两口,一口用红纸包裹,内放五粒桂子;一口用绿纸包,放两粒桂子,俗称“贵子槟榔”,取五男二女,七子团圆之意。还有请客、做寿、乔迁、周岁啦很多仪式,主人和客人都要相互敬槟榔。这时候的槟榔已经成了一枚“文化果”。
你看,从槟榔地位和做法的演变也可以看出清代到近代中国整体社会的变迁。如今中国大约有万嚼槟榔的人群,这里面绝不仅仅是美食的诱惑,更有不可割舍的文化情结。小小一枚槟榔,早已从最开始的含义单一的贡品、药品、奢侈品,发展成具有社交、民俗等多种文化含义的小果,甚至可以作为本土文化和经济的切面来深入剖析,正如可以从麦当劳一窥现代西方文化一样。
BINGOBROTHER
是非功过,重构槟榔
年,槟榔陷入了不小的舆论风波,是是非非备受争议。
对于槟榔的“非”,本质是食用槟榔干果对牙齿和口腔粘膜造成机械损伤引发,现代技术完全有条件加以改善。
如今的槟榔,又到了痛则思变的转折时期。要求变,不能怂,皇冠不能掉。
“槟果兄弟”不相信有什么绝对不好的食物,脱离食用方法、脱离特定条件来谈论食物的好坏就是耍流氓。我们更愿意用科学的眼光、使用科学的手法去改造食物,重构后的“科技槟榔”已蓄势待发。毕竟槟榔身上有着很多国人割舍不掉的情结、文化、和民俗,改造后兼具健康、口感和情感的槟榔,或许还可以对外做一波品牌和文化输出,槟榔的后现代史可有得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