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一直以来中国最美海岸的代言词,这座中国最南端的海滨旅游城市每年都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游客的到来。
来这里无非就是奔着这里的柔软的沙滩、和煦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和美丽的海岸景观而来。但如果深入游玩三亚,不难发现,除了海岸沙滩以外,还有许多充满当地特色、民俗风情的地方,这些地方甚至充满了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神秘习俗,比如槟榔谷。
槟榔谷地处北纬18°,位于海棠湾西部的甘什岭自然保护区内,最初时这里是一个黎族寨子,整个宅子置身于古木参天、藤蔓交织的雨林之中,其中谷中有一条蔓延数公里的槟榔林,槟榔谷由此得名,现在这里被发展成为海南省最大的原住民民俗风情集中展示地。
从进入景区就可以看到这里彰显黎苗族特色的奇形怪状的风情建筑,远处更是被浓密的热带雨林植被所环抱,而寨子四周更多的是大面积的槟榔树。有句话这么说:椰子代表海南,槟榔代表黎家,在黎家,没有槟榔不成礼,没有槟榔不成婚,可见槟榔对于黎族人来说是一种文化。走进槟榔谷,走进黎族人家,才能更好的感受到黎族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
槟榔谷相对来说还是挺大的,如果细细游览品味得要大半天时间,刚进去时会看到一条长廊,展示各个阶段黎族人的发展历程。槟榔谷内有几个村落都是值得一探的,比如非遗村、田野黎家、谷银苗家、甘什黎村,当然这里的大型实景演出《槟榔·古韵》也是值得一看,通过舞台让大家更方便了解黎族文化。同时还展示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急需保护名录。
在景区内还展示了一株长数十米的树干,毕竟这里属于雨林地区,一颗枯掉的树干可能不是太吸引人的目光,但如果看到牌子的是四个大字“见血封喉”一定会对这棵树敬而远之!更厉害的是,智慧的黎族人竟然利用其树皮的坚韧及特性制作成了树皮衣,这样做出来的树皮衣不仅具有结实耐穿还具有杀菌护肤的功效。
如果要看树皮衣可以去无纺馆,里面介绍和展示了许多树皮衣、树皮衣的制作过程及相关的历史文献,树皮衣在人类文明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衣物的发展历程也是由无纺布到有纺布,可见,黎族人对于人类社会的贡献之大。
这里的国家非物质遗产比较多,有传统织锦技艺、原始制陶技艺、打柴舞、纹身绣面、树皮衣制作手艺、钻木取火技艺、船型房屋、特色服饰等等,其中织锦技艺最为著名,距今已有年的历史,堪称纺织史上的“活化石”。织锦技艺通过“纺、染、织、绣”四大工艺和黎锦,直观形象的展现给大众。
不过,当今社会懂得织锦技艺和愿意学习的人越来越少,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在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黎族人家院落里可以看到一些晾晒的布匹,颜色很符合黎族特色,摸起来手感很不错~
随后来到黎族人家里,看到这里的阿婆几乎都在做着织锦手艺,而且都特别热情,一直示意我去她家里坐坐。同时我也被阿婆脸上和腿上的线条文身所吸引,这就是被誉为“海南岛的敦煌壁画”的绣面文身,这也是黎族的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仿佛是通过绣面文身记录着黎族的沧桑历史。
这里的建筑都是特色的船型房屋,也是正在消失的一种建筑形式。船型房屋建于深山雨林之中,不免让人想象这里数千年前是否是一片汪洋大海呢,不过船型屋建筑也间接见证了黎族人漂洋而至的见证。
这里还保留有数量众多的谷仓建筑,也是海南最大最完整的谷仓群,由于黎族人祖祖辈辈保留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民风,收获季节,各家各户都将粮食贮备在村口的谷仓内,这些饱经沧桑的谷仓群至今已逾百年。
除了黎族,这里还有苗族人生活在这里,所以这里也算得上是一个黎苗文化展示区。从进去苗族人家开始,就可以看到到处牛头,牛头是苗族人所崇拜的图腾,在任何祭祀中,牛头也是一种神秘的象征。
不仅如此,还有一颗神树被人们所供奉,据导游说这里祈福求子特别灵验,几乎来这里的游客都会到树前祈福。
来到苗族人家,当然少不了这里特色的银饰。苗族银饰以大为美的艺术特征是不言而喻的,就连苗族的图腾崇拜都是银饰的重要造型。里面有一些银饰工坊,可以看到银饰的制作过程及陈列的一些银饰成品。
在出来时遇到了一处福祉,黎族人认为花草树木山川大地皆通灵性,古敬奉石神、树神、山神。这处地方恰巧有石树一体对望山,属于风水上乘福祉。传说将愿望用红布条系在树上,会获得庇佑。很多人来这里也会选择穿黎族特色服装,然后来这里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