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为啥只有康熙爷乾隆爷,没有贞观爷中国天
TUhjnbcbe - 2023/2/14 2:35:00

全文字,强烈建议看视频版哦!

点这里→为啥只有康熙爷乾隆爷,没有贞观爷?「中国天文史·探索时间」03

系统梳理中华文化,给你真正文化自信

还记得小时候,我闺蜜特别沉迷一个叫玄烨的人,总说什么玄烨年纪轻轻就能力挽狂澜,有一身的战骨却又如此傲娇,我就以为玄烨是哪部玄幻小说男主呢,结果有天她说:“你不知道吗?玄烨就是康熙啊!”

WHAT?!!当时简直感觉世界观炸裂。什么?康熙原来不叫康熙吗?玄烨又是哪里冒出来的名字啊喂!唉,怪我年轻时读书少,后来我才知道,康熙雍正乾隆这些都不是本名,而是他们的年号!

可为什么李世民李隆基大家都是叫本名,怎么到康熙乾隆就叫年号了呢?话说这年号到底用来干嘛的?

年号年号,顾名思义,就是年的“号”,当然用来纪年。古人可不像我们现在说公元多少多少年,他们的纪年法很多,但主要还是根据皇帝来纪年。早在汉代文景二帝时期,就有“改元”的措施,到汉武帝是每六年一改元,就叫一元、二元、三元、四元、五元。

到了五元三年(前),朝廷有人说纪年这么严肃的事情,用数字排列太简单了,应该找一种天降瑞祥才配得上。第二年,汾阴正好出土了一件宝鼎,于是汉武帝就将第五元命名为“元鼎”,并将一、二、三、四元分别追加为建元、元光、元朔、元狩,这就是中国皇帝年号的开始。此后两千年,年号加年数,就成了中国的官方纪年法。

一般来说,每个开国的皇帝都会启用新年号,这叫建元,后面的皇帝也可以随时更换,这叫改元。改元最多的是武则天,她在位二十年间,先后用过十八个年号,经常一年就换两个年号。

中国历史上一共使用过大约个年号,但也有不少是重复使用。用的最多的就是“太平”,先后出场过八次。至于我们熟悉的太平公主,你可别误会,这个太平并不像康熙乾隆一样是年号,而是公主年少时出家使用的道号。那时候可不流行用年号代人名,而且一个皇帝可以有那么多年号,还经常重复,要具体对应也很难。

直到明朝,朱元璋建立了一世一元制,此后一代皇帝基本只用一个年号,当然,那个两次登基的朱祁镇除外。而清朝皇帝更是一帝一年号,大家也就习惯了用年号来称呼皇帝本人,什么康熙爷、乾隆爷也就不奇怪了。

既然年号是从汉武帝开始用来纪年的,那么问题来了,没有年号之前怎么纪年呢?同样道理,还是以帝王为依据,王在位多少年就记多少,没有年号就直接用帝王称谓,比如幽王二年、惠王三年。这种方法起码从殷商就有了。

可春秋以后,周王室式微,各诸侯国都用自己国君的在位年数纪年了,而且还都颁布了自己的历法,时间线完全混乱了。如同上期讲的,要想理顺时间,就要找一个统一的参照标准,而天象就是最好的参照。

那时人们发现,木星的运行很有规律,大约十二年就可以绕周天一圈,于是古人就按照木星运行的方向,把赤道一周天平均分成了十二块,木星走到哪一块,就记哪一年,因此木星也称“岁星”,这十二块也称十二星次。

还记得我在星空帝国系列里也讲过这十二次(戳这→别老看十二星座了,中国“星空帝国”才叫精彩「星空帝国系列」1),它和二十八星宿都是对星空的一种划分,只不过一个是均分,一个是不均分。这样一来,就会有一个两者如何对应的问题。

第一步,我们先得知道十二次的第一次在哪。二十八宿是以东方苍龙的角宿为起点的,但古人没有用这个点,而是以牛宿作为十二次的起点,因为牛宿初度是那时候的冬至点,这个点对古人的历法来说非常重要,我们以后还会专门放个篇幅讲。由此,古人把牛宿初度放在了十二次第一次的中点,并给这一次取名“星纪”,表示岁星纪年以此为首。

有了起点,就能按顺序排下去了,从星纪到析木,十二次跟二十八宿就有了固定关系。你从这名字也能看出联系,比如这降娄,就对应奎宿娄宿;鹑首、鹑火、鹑尾,对应南方朱雀的鸟头、鸟心和鸟尾;还有这大火,里面就有大火星心宿二。

在星空背景中按好了十二次,就能用岁星纪年了。比如这年岁星走到了星纪,就称这年“岁在星纪”,那下一年就是“岁在玄枵”。就算各诸侯国的帝王纪年都不一样,现在只要有了岁星的位置,就能互相参照了。

到这一切看起来好像很顺利,可这里却暗藏着一个大BUG!岁星的运行周期其实不是整十二年,而是11.年!也就是说,十二年后,岁星的运行就超过了一周天,这样一圈一圈地超下去,八十多年后就会超过了整整一次,到时候记录的年份就会比岁星实际位置整整快了一年,根本就没法用了嘛!所以,就算岁星纪年很方便,那也只是春秋时代的昙花一现罢了。

面对无法克服的岁星超辰现象,机智的古人想到一个绝招。岁星没法走整十二年,那就假想一个天体,让它整十二年匀速运行一周不就成了吗?这个完全靠想象的理想天体,就叫太岁,也称太阴、岁阴。

那又怎么标记太岁的位置呢?如果再用十二次的话可能会有点冲突,还有什么类似的能满足十二等分的东西呢?诶,还真有。

你还记得上期纪月的时候,我们给北斗斗柄转向设定的十二辰吗?那就是把周天均分成十二块的,只不过它是按北斗指向来的,如果我们面朝南边就会发现,十二辰是顺时针走的,而岁星是逆时针走的,所以十二次的顺序跟十二辰刚好是相反的。相反不要紧,能均分就行。

于是古人就让假想的太岁沿着十二辰均匀运行,与岁星背道而驰,互相对应着来纪年。一般把星纪对丑位,岁星在星纪的时候,太岁就走到寅,岁星在玄枵时,太岁在卯,其它位置都能依次推出,这样就能接续岁星继续纪年了。

不过这里我有个疑惑,为什么不把十二次的首位星纪,对应十二辰的首位子位呢?目前我还没找到可靠资料,不过个人理解中有个比较说得通的原因:十二次不是跟二十八宿已经对应好了嘛,星纪就是斗牛,玄枵就是女虚危,那四象的位置不就能确定了嘛,前三次就是北方玄武,之后三次就是西方白虎,这样逆时针排下去,东南西北也就能确定了。

通过上期的了解我们也知道,十二辰的子位对应正北,那么子在这就能对应玄枵,接着顺时针排下去,这十二次和十二辰的位置也就能对上了。但这只是个人想法,欢迎探讨啊~

对应好这两套位置,就能从失灵的岁星纪年过渡到太岁纪年。可你注意到了吗,太岁纪年用的是十二地支的名字,而我们之前讲的纪日和纪月用的也是地支,这样就很容易搞混。

于是古人就给太岁这十二个位置起了一套别名,太岁在寅,岁名就叫摄提格,太岁在卯,岁名就叫单阏,一共十二个。

不过话说这名字怎么都奇奇怪怪的?有人说这是来源于少数民族语言,也有说这是占星术上的术语,还有说这是当年楚文化的遗迹,至今也没有定论。

虽然这名字又难读又难记,不过古人倒是很喜欢用。比如屈原在《离骚》开篇就写:“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这句是他在写自己的出生日期,你猜猜看他到底是哪天生日?

摄提就是摄提格的简称,对应太岁在寅位,所以就是寅年;孟陬是纪月份,上期我们讲到陬是正月的别名,楚用寅正,所以孟陬就是寅月;后面的庚寅自然就是庚寅日了。所以很明显,屈原就是寅年寅月寅日生人,具体推算就是公元前年正月二十一日。快翻翻日历,看看你是哪年哪月哪日生的吧!

从岁星纪年到太岁纪年,看起来好像解决了岁星超辰的问题,可实际真有那么完美吗?要我说啊,这办法根本治标不治本!

太岁是一个假想的匀速的天体,就算刚开始是对应岁星位置推算的,那岁星超辰的时候怎么办?不一样对应不上了吗?如果太岁和岁星对不上了,那太岁纪年法又该靠什么撑下去呢?这个问题我们就留到下期再展开吧。

好了,送上今天的纪年法笔记,咱们下期继续。我是国风学子沐子欣,记得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啥只有康熙爷乾隆爷,没有贞观爷中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