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两大史诗传入欧洲,是近代以西方殖民主义入侵印度为契机的。自从年胡适提出孙悟空形象来自《罗摩衍那》的哈奴曼这一看法之后,印度两大史诗与中国之关系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
史诗对欧洲的影响
两大史诗传入欧洲,是近代以西方殖民主义入侵印度为契机的。印度文学的高度成就使西方人颇为震惊,同时,他们开始研究两大史诗。西方学者除了著文对两大史诗进行一般介绍外,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进行翻译史诗的工作。最先译的是《摩诃婆罗多》中的著名插话。德国人弗朗茨·波普在年用拉丁文译出了《那罗传》。此后,这篇插话又多次被译成德文并改写成德文诗。《那罗传》赢得了德国大诗人歌德的高度赞赏。达摩衍蒂形象风靡了整个欧洲。
年,德文本《摩诃婆罗多插话集》(含《莎维德丽传》)出版。这些插话后来被译成欧洲各种语言。《那罗传》在年还被改编成戏剧在佛罗伦萨上演;-年又被俄国诗人改编成歌剧。两大史诗欧洲语言全译本的出现,以《罗摩衍那》较早。-年,在巴黎出版了意大利文译本;-年出版了法文译本;-年出版了英文译本;-年又出版了英语散文译本;后来还继续有英译本出版,有全译也有节译。
《摩诃婆罗多》的第一部英文译本是散文体,出现在-年;第二部英译本是诗体,在-年出版。现在,两大史诗的俄文、日文译本也出版了。而两大史诗及其插话的世界各种语言的改写本和缩写本则更多。美国还成立有专门研究印度史诗的学会。各国对印度两大史诗的研究文章、专著更是多如牛毛,无法统计。足见印度两大史诗的世界性影响是多么巨大。
史诗对中国的影响
最后,笔者还要特别提及印度两大史诗对中国的影响。中印之间的文化交流历史悠久,但是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印度两大史诗没有汉译本,它们对中国的影响不大,或者说对汉族没有什么影响。自从年胡适提出孙悟空形象来自《罗摩衍那》的哈奴曼这一看法之后,印度两大史诗与中国之关系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年,杰出的史学家、梵文学者陈寅恪先生发表了《西游记玄奘弟子故事之演变》一文,从汉译佛经中考证了《西游记》中某些故事(如孙悟空大闹天宫、猪八戒形象与高老庄招亲故事)的印度来源,开辟了一条新的研究途径。
人们开始着眼于从汉译佛经中发掘有关印度两大史诗的中国文献资料。经过学者们的艰苦努力,现已从汉译佛经中发现了大量的史料,足以证实印度两大史诗早就传入了中国。根据季羡林和赵国华两位先生的考证,在汉译佛经中关于印度两大史诗尤其是《罗摩衍那》的文献资料很多。有的分别涉及两大史诗的书名、作者、篇幅、主题及人物,有的叙述了史诗的主要故事、重要插话或某些情节片断。
例如,公元年三国吴康僧会译的《六度集径》第五卷第46个故事《国王本生》和公元年元魏吉迦夜共县曜译的《杂宝藏经》卷一的第1个故事《十奢王缘》(参阅前述“史诗的创作过程”),前一故事讲述一个国王失妃救妃的故事,除了名字不同外,故事甚至细节都与罗摩失妻救妻一模一样。后一故事实际上就是阿逾陀城宫廷阴谋传说的提要,故事情节,人物名字,家族结构以及细节都与《罗摩衍那》史诗中罗摩被放逐那段故事毫无二致。
史诗《罗摩衍那》故事情节几乎就是上述两个佛经故事的合并。此外,还有《罗摩衍那》中关于十车王因早年误杀一苦行者而被诅咒他将有失子之痛这一重要插曲,在许多汉译佛经中都有类似内容。这些材料确实无疑地证明了,中国人至迟从公元3世纪起,就开始知道了印度两大史诗,“了解到事实上是出自《罗摩衍那》的主要故事和重要插曲的比较详细的内容。”因而肯定印度史诗对中国的影响便有了有力的文献依据。
印度史诗的影响,明显地体现在中国小说《西游记》的创作。季羡林和赵国华等人的研究证实了孙悟空乃至《西游记》与《罗摩衍那》有渊源关系。赵国华先生还进一步考证了《西游记》在某些人物、故事、神奇的抽写、独特的想象以及叙述故事的格式等方面与《摩诃婆罗多》也有间接的渊源关系。佛经中存在着史诗的内容,还说明了作者、说经者和听众、读者都熟悉诗的故事。因为佛教大师们总是借助于众所周知的故事去阐发经义的。这又启示人们应注意史诗流入中国除了文字途径之外还可能有其它的渠道。
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印两国人员在长期交往中口耳相传的途径。不仅是中印之间的交往,中国与受印度影响的其它国家的交往也是不可忽视的影响通道。中国在纪元后与东南亚各国的交往非常频繁。例如,公元3世纪,印度文化传入柬埔寨时,中柬之间就有了外交、贸易和文化交流关系。公元6世纪,柬埔寨成为东南亚佛教中心时,中国南朝都城曾特设“扶南馆”,专请扶南僧人翻译佛经。另外,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的交往也很密切。
公元7世纪,唐代僧人义净曾三次到印度尼西亚,最后一次还带了一批随员在印尼住了4年,在那里学习梵文与翻译佛经。这些史实都说明,印度两大史诗很有可能也通过这些近邻国家传入中国。日本学者中野美代子曾在一篇文章中谈到福建泉州开元寺(建于公元年,时值南宋时代)有类似孙悟空随唐僧西天取经的猴子浮雕;另一座婆罗门寺院里还有很多象哈奴曼的猴子浮雕。从而可以推断猴子形象可能是从海路由印度传来的。这也说明了印度史诗传入中国非止一途。
也许是地理上近邻的原因,印度两大史诗对中国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特别明显。在云南傣族地区,《罗摩衍那》在民间流行极广,罗摩故事的译本很多。对傣族文学的影响颇深。傣族的神话叙事长诗《兰嘎西贺》就是在《罗摩衍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经过傣族作者吸收、加工、改造、创新而形成的一部作品,具有独特的傣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色彩。在藏族地区,约在唐代《罗摩衍那》就已由中国西藏的学者译成藏文。有人认为这是《罗摩衍那》最早的外文译本。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在不少方面与《罗摩衍那》有着相似之处。
印度史诗还通过西藏传入了蒙古族地区。据蒙古学者考证,发现有四种蒙文罗摩故事。在中国蒙古族的英雄史诗、民间故事中也可以发现许多与《罗摩衍那》等印度作品相似的情节和母题,有人认为这是对印度文学的借用和模仿。*的古和田语、吐火罗文A焉耆语中也有《罗摩衍那》的故事。由此可见,印度两大史诗对中国的影响既广泛又历史悠久。年和年,先后出版了印度著作家用散文体缩写的《摩诃婆罗多的故事》和《罗摩衍那的故事》中译本。
年还出版了孙用翻译的《腊玛延那·玛哈帕腊达》,这是从英文转译的诗体提要本。金克木先生在年发表了直接从原文翻译的《摩诃婆罗多》插话《莎维德丽传》。年出版了赵国华先生直接译自原文的《那罗和达摩衍蒂》。更为可喜的是,季羡林先生根据印度精校本独自翻译的《罗摩衍那》诗体全译本也在-年全部出齐,共7卷8册。金克木先生等人合译的《摩诃婆罗多》散文体全译本已在年下半年付梓,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译本估计有12册之多。
结语
两大史诗及其插话的世界各种语言的改写本和缩写本则更多。美国还成立有专门研究印度史诗的学会。各国对印度两大史诗的研究文章、专著更是多如牛毛,无法统计。足见印度两大史诗的世界性影响是多么巨大。印度两大史诗对中国的影响既广泛又历史悠久。两千多年来,除了汉译佛经中有印度两大史诗的某些内容之外,汉族地区对两大史诗都未作过直接介绍。近现代有少数学者注意到印度两大史诗,也只局限于撰写有限的文字稍作简介而已。直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直接介绍和研究两大史诗的工作才算真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