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用南人为相,而非子孙后代细究宋太祖的迷
TUhjnbcbe - 2023/3/12 12:03:00

公元年,宋太祖赵匡胤正颤颤巍巍地口述遗诏,交代后事。一旁的侍从都在低头垂泪,只有书记官还在跪在地上,竭力从病重的皇帝口中听清每一个字。

“用南人为相,杀谏官,非吾子孙。”病榻之上,赵匡胤喘着气,慢慢说道。书记官也不敢怠慢,赶紧一字不差地誊写到圣旨上,准备交给其他内侍宣读。没过多久,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便溘然长逝,继承帝位的是三弟宋太宗赵炅。在宋太宗时期,正式确立了宋朝崇文抑武的风气,并最终形成了贯穿宋朝的“祖宗家法”。

但究竟为何,宋太祖要定下如此严厉的规定约束自己的后代,表示任用南人为丞相的子孙不是我的后代呢?

一、北宋

1.北宋初立

公元年,后周皇帝柴荣驾崩,年仅七岁的幼子柴宗训即位。老爹死了没多久,公元年正月,就有消息传来:占据太原地区的北汉居然联合契丹共同南下,入侵后周。把一帮文臣吓的不轻快。

当时摄*的符太后没主见,宰相范质为首的一帮文臣也未辨消息真伪,,就慌忙要来虎符,准备调动*队,并派大将赵匡胤出征。可没想到,时任节度使的赵匡胤手一叉腰,说,调给我的兵太少了,没法打。

范质没办法,只得把全国兵权都交给赵匡胤。而赵匡胤临出发前,派人在首都散布谣言:“出*之日,当立点检为天子。”意思是说,出兵的那天,赵匡胤就要当皇帝了。赵匡胤为何要散布自己的谣言呢?首先,他掌握了全国兵权,就算其他人想要提防,也没有兵力可调动。其次,能提前暗示一波手下将士,把他们和自己绑定到一起。

行*到距离首都开封二十里的陈桥驿站后,赵匡胤下令全*扎营休息。大营扎下后,亲信就在*中散布消息:我们这么拼死拼活,为朝廷出力,理应受到奖赏。可现在皇帝才七岁,我们作战再英勇,等皇帝长大了也就都忘了。不如先拥立赵将*登基称帝,然后再出发北伐。

一帮大头兵们一琢磨,都觉得行,于是就跟着赵匡胤的三弟,也就是后来的宋太宗赵炅,和亲信赵普,呼啦啦就跑去中*大营,给赵匡胤披*袍子去了。赵匡胤还很虚伪地说:是你们贪图富贵,要叫我当皇帝的。能听我指挥我就当,不然我也不当。

都到了这份上了,一帮人当即就跪下高呼万岁。赵匡胤也就不磨叽了,当即领*回朝,并下令:任何人回到首都后马上回*营,不得烧杀抢掠,违反命令者族诛。

于是赵匡胤率*回朝,逼宫篡位时,并未和过去那样一片混乱,基本上相当于和平夺权。只有两位在外领兵的节度使起兵反抗,也都被赵匡胤亲自领兵击败。

由此,后周变成了北宋,回过头来看一下后周版图,包括今天的河南山东全部,河北南部,西北部分地区,以及江苏和安徽地区。也就是说,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无论是在给领导打工,还是翻身当了领导后,几乎和南方地区没有交集,缺乏对南方的了解。由于缺乏了解,从而定下如此“祖宗之法”,也在情理之中。

2.北宋局势

赵匡胤接手的后周,也难以称得上形势良好。

首先要提防的,就是北方的草原游牧民族,和占据山西部分的后汉*权。局势已经不容乐观,更何况还有“千古好大儿”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的举动在前,让北宋面对凶悍的游牧民族无险可守。而且当年后周攻伐后汉时,还是赵匡胤负责的,后汉对赵匡胤绝对没啥好印象。

北方两大势力,契丹本就无从和谈,后汉也和赵匡胤势如水火。北宋的北方是危机重重,必须部署重兵严防死守。

而此时的南方呢?

此时的南方,北宋需要面对后蜀和南唐,这两大经济强国。在国际竞争中,不进则退,赵匡胤刚上台,就要积极整备*队,准备应对北方的战事,同时还要提振国内经济,以应对南方虎视眈眈的两大经济实力雄厚的国家,北宋刚建立时的国际形势实在难称乐观。

史书中记载,赵匡胤曾对亲信赵普说:我晚上睡觉都不安稳,因为群敌环伺,一闭眼,周围都是敌人。面对这种形势,谨慎小心的宋太祖选择任用更加熟悉的北人也不难理解。

二、太祖施*

1.对外

宋太祖登基后,首先明确一点,就是他拥有*队的支持,所以国内形势暂时稳定,士大夫利益集团一时半会也不会有什么动作。于是,宋太祖将目光集中在了南方割据*权上。在宰相赵普的辅佐下,宋太祖花了两年时间整顿*制,加强集权,为开战做准备。

开战,打个比方就是准备在棋盘上落子,宋太祖第一步棋准备落到哪里?宋太祖在地图上扫了几圈后,目光和一众将*的目光落到了一处——荆池。

借由假道灭虢一计,拿下荆池后,宋*便掌握了主动权,既可西进拿下后蜀,也可向东威胁南唐,继续南下还可直取南汉。不仅如此,在掌握了战略主动权的同时,还隔绝了南方三个*权之间的联系,一举两得。

掌握了战略主动权后,久经战阵的宋太祖自然不会给南方*权留时间,宋太祖只是在等待一个机会,很快这个机会就来了。后蜀一位名叫赵彦韬的将*叛变投宋,为宋太宗送来了后蜀的全部兵力布防图。

宋太祖喜出望外,当即制定作战计划,兵分两路,北路*从今天陕西凤县东北风州镇出击,沿嘉陵江南下。南路*从今天湖北秭归出发,顺长江西进。战事非常顺利,公元年,两路*进逼成都,后蜀皇帝孟昶开门投降,后蜀灭亡。

在后蜀灭亡后,南方平衡被打破,南唐和吴越均派使者来表示臣服,只有南汉皇帝刘鋹拒绝称臣,宋太祖便派潭州防御使潘美率*南下,准备攻灭南汉。

南汉皇帝刘鋹实在难言明君,在位期间,把朝中大臣全都变成了宦官,前朝武将也多因谗言被杀,根本不是气势正盛的北宋对手。很快,刘鋹便烧掉宫室,把财宝都装到船上,准备带上宫女和宦官坐船出逃,可没想到他还没上船,宦官和卫兵就开船跑路了。

刘鋹只得投降北宋,公元年,南汉灭亡。

后蜀和南汉灭亡后,南方割据*权便只剩一个早已称臣的南唐,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变数。公元年,后主李煜开城投降,南唐灭亡。至此,宋太祖离统一大业只差一个北汉,可惜第三次出征时,宋太祖突然去世,年仅五十岁,在宋太祖去世后,弟弟赵炅继位,攻灭北汉。

从宋太宗多次对外战争不难看出,北宋的国本是北方中原地区,而北方自周朝以来,便是传统世家大族根深蒂固的区域,如果想要世家大族奉宋太祖为主,给宋太祖老老实实出力干活,自然少不了要给一些好处。

最直接的好处自然就是给世家子弟安排进*府部门当公务员了,事实上,宋太祖也确实是如此做的,所以才会定下“用北人”的战略。

2.对内

宋太祖对内施*,自然也是顺应大势,除了给当时传统的河东河北利益集团好处以外,也少不了治理内*,毕竟北方中原地区是北宋的根本。

宋太祖即位后,当即开始治理*河,打击贪腐,提振农业生产,整顿两年内*,为南征做准备,借此也从侧面展示出,宋太祖从建国之初就确立了以北方作为大本营的方略。

同时,宋太祖也注意到了当时的社会风气,由于自古以来由于时间空间因素,南方一直没有得到开发,导致当时南方相比北方来说物质基础较差。老话讲,仓廪足而识荣辱,物质基础没跟上文化素质自然也难谈优秀。

尤其是当时中原世家大族的目中无人,将塞外游牧民族称作胡人,南方居民称作南蛮,中原世家对中原地区以外的歧视可见一斑。北宋*权脱胎于此,自然需要迎合此种社会风气,以赢得世家和中原地区的支持,来确保统治的稳定,因此制度坚持继承北方传统。

而且在宋太祖时,南方地区刚刚经由武力手段平定,难免有些旧*权的残余势力,他们还在伺机寻找机会,以图东山再起。这就导致宋太祖在任用官员时不得不考虑到这一点,不然觉得是个人才,起用以后发现是个寻求复辟的叛乱分子,岂不是给自己找不痛快。

宋太祖本就兵变登基,对于手下大臣的提防之心一直没有放下过,面对有可能是复辟分子的南方大臣,自然不敢起用,由此,才会定下不得起用南人的“祖宗之法”。

三、结语

得益于三北*策施行,北宋统治稳固,国力稳步提升,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塑造了强有力的中央权威。但同时,也为后来朝堂埋下了南北集团抱团*争的隐患。

但彼时的宋太祖已经顾不得这么多了,作为一名开国皇帝,他能做的也只能力图功在当代,至于功过如何,也就只能由我们这些后人评说。

1
查看完整版本: 用南人为相,而非子孙后代细究宋太祖的迷